融入生活元素激活数学课堂
2018-06-26董秀勤
董秀勤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积极探索“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融入生活元素,激活数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一、关注生活数字,建立学生数感
小学生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和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的逻辑思维互相促进的过程。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自己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过的教学内容就很容易接受。
小学生对数的学习主要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例如,在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购物,体会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以后学习“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在学习“分数”时,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好苹果、橙子和直尺。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每人分得这个苹果或橙子的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学过的数无法来完成“一半“的表述,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表示“一半”的方法很多,但用“1/2”表示更为简洁易懂,从而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学好分数的信心,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决心。
因此,在小学有关“数”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给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二、关注生活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的粗浅表象,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教学实践中,有效借助实物,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充分培養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节,提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容易找到的实物,如牙膏盒、积木、魔方、乒乓球等物品,并有选择地放在学具盒中。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按形状进行物品分类,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分类,再动手操作。在交流中,我对按颜色分、按材质分、按曲面和平面等多种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予鼓励,而且学生只要能够用形象的生活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都予以表扬。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他们在生活经历中与客观环境不断接触时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学习“左右”时,把切入点放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如“发言的学生请举右手!”“你会用右手做什么事?”“同学们上楼梯时要靠哪边行走?”等。与学生生活的习惯动作结合起来认识“左右”是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接受的,对今后的记忆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通过思考与交流也逐步建立“左右”的相互位置关系,从而很快理解“左右”的含义。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注意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中,获得清晰的表象,然后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特征,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式统一起来,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表象。
三、关注问题情境,培养模型思想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处处都有数学现象的发生,面对课本中的数学抽象概念,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是数学知识中涵盖生活中熟悉的问题情境。
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生活的经验越接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例如,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我把学生到阜阳生态园春游的情景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到生园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只有8条船,每条船可乘坐6人,结果还有12人在岸上等候。”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然后在进行小组内交流,小组展示。这次春游学生们全员参加,个个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趣味数学问题,而且还吸引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类似这种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情境题很多,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进而能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枯燥的数字被赋予了“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由此可见,数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作为数学教师,要合理挖掘与应用生活元素。生活元素的选择不单是要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看元素本身是否包含数学的价值。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生活元素都包含数学的成分,也不是所有的生活元素都能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他提供了一些生活素材让学生判断分别求的是长方体的哪些面的面积。当出现“做一个火柴盒的内匣需要多少纸板”时,学生面面相觑,很长时间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有的同学对火柴盒完全陌生,根本无法勾画出它们的表象,更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入合适的生活元素,才能够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终,学生通过生活元素的启发,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运算获得生活经验的支持,提高解题技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自身分析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阜阳市铁路学校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