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特色品牌撬动品质教研

2018-06-26蒋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研学科科学

蒋娜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打造上注重扎实培养队伍、打造区域特色和改革评价机制。其具体措施:涵养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构建“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个立足”的一二三区域课程推进模式;合理学生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量机制。师生、项目、评价三管齐下,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当为应然之境。

教研质量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线,教研质量的快速提升取决于教研革新。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业务部门,担负着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任。本着规范保基础,改革求突破的理念,近年,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在科学学科的教研工作中,始终注重优化队伍建设,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区域品质,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搭建成长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特色项目,创新教育科研格局;改革评价机制,促成师生全面发展。

一、扎实队伍培养

科学学科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结构性实验器材的缺失自然成就不了高效的课堂。对于区域的学科教研而言,师资队伍就是“米”。所以近年来我中心始终将教师学科队伍的打造和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骨干、辐射全区”的原则,立足教师工作实践本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知识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多元方式 涵养教师综合素质

科学作为一门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类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可谓包罗万象,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师本就是一种考验,外加近些年从全国、省、市层面来看,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也更严峻的要求:学科本位知识外更多的还侧重于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量。所以,为了涵养教师综合素养和能力,我中心多元化培训方式,除了邀请省市知名专家交流研讨、选送骨干成员赴省内外研讨学习外,我们还在区域内重点自建了多個研究团队,如潜力教师团队、学科工作坊、学科课题组、蹲点教研组以及区域分片划组的联盟协进片,多个团队的组建覆盖全员教师、突出骨干成员,落定了人人参与、个个成长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团队培养上制订了翔实的单元式主题培养方案,方案中充实了三年的课程模块,多角度、全方位强化教师全技能提升。

(二)丰实平台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核心,在组建团队培养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教师的所学所获如何内化,关键在于搭平台、求实践。根据区域的团队组建方式,每月我们不仅要进行涉及全员的市区级的教学研讨类活动,还要进行小团队的潜力教师、课题组、工作室的骨干类教师实践研究。除了这些常态化的教学类研究外,区域还创立学科竞赛类项目,如,每年进行的实验操作专项技能竞赛、科学专业知识专项赛、学科教师评优课竞赛、全面考量教师综合素养的青年教师素质大赛和中年教师素质大赛等,让教师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锤炼专业技能、提升学科素养。

二、打造区域特色

目前,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学科建构了“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个立足”的“一二三”区域课程推进模式。“一个核心”是以形成“研训一体”的教研核心;“两个特色”是指区域课堂形态改革、低年级科学课程试行为特色项目打造;“三个立足”是指立足整体推进、立足高效课堂、立足师生共长。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一个核心:“研训一体”教研核心

近年来我中心在学科研训模式上形成了“研训一体”的教研核心模式,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凝练出了以“主题驱动,三式强化”的顶层设计操作模式。所谓“主题驱动”是指区级、联盟、校级活动都紧紧围绕区级顶层设计的主题活动展开,避免“盲目散点”的状态。所谓“三式强化”:第一主题跟进式,将长程的主题研究划分为前后关联、互为印证的几个环节,每次活动都围绕主题跟进式研究,体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直逼问题解决的特点。第二深入参与式,引导教师围绕主题,深入参与每一次研究活动:研训前抛出话题提前思考,发放前置性学习资料;研训中带着思考观察课堂,填写课堂观察量表;研讨时分析现象主动介入;研训后全面回顾反思小结。第三互助协同式,鼓励学科间和校际间跨际研讨、协同攻关。操作层面也建构了具体的操作模式(如图1-1)。

(二)两个特色

1.领航变革 求索教改新路径

课程改革历经多年,但始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老师们熟记新课程理念,但课堂教学仍是老一套。所以,我们认为通过一节节的听课、评课,在枝节上进行修补,在个别内容上进行指点,很难大面积提升区域的教研水平。而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大框架上加以研究,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化成教师可以掌握的教学行为,才可能实现区域教研的突破。为此,从2011年开始,我们踏上了区域学科改革的道路,寻求区本化的课堂教学突破口与生长点。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图形思维”方式融合到我们学科课堂教学中,从我们赴山东杜郎口学习到区域骨干参与的推进会再到政策出台、示范展示以及形成模式,整个过程经历了探索、成型、运用、完善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打造上注重扎实培养队伍、打造区域特色和改革评价机制。其具体措施:涵养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构建“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个立足”的一二三区域课程推进模式;合理学生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量机制。师生、项目、评价三管齐下,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当为应然之境。

教研质量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线,教研质量的快速提升取决于教研革新。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业务部门,担负着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任。本着规范保基础,改革求突破的理念,近年,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在科学学科的教研工作中,始终注重优化队伍建设,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区域品质,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搭建成长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特色项目,创新教育科研格局;改革评价机制,促成师生全面发展。

一、扎实队伍培养

科学学科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结构性实验器材的缺失自然成就不了高效的课堂。对于区域的学科教研而言,师资队伍就是“米”。所以近年来我中心始终将教师学科队伍的打造和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骨干、辐射全区”的原则,立足教师工作实践本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知识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多元方式 涵养教师综合素质

科学作为一门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类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可谓包罗万象,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师本就是一种考验,外加近些年从全国、省、市层面来看,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也更严峻的要求:学科本位知识外更多的还侧重于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量。所以,为了涵养教师综合素养和能力,我中心多元化培训方式,除了邀请省市知名专家交流研讨、选送骨干成员赴省内外研讨学习外,我们还在区域内重点自建了多个研究团队,如潜力教师团队、学科工作坊、学科课题组、蹲点教研组以及区域分片划组的联盟协进片,多个团队的组建覆盖全员教师、突出骨干成员,落定了人人参与、个个成长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团队培养上制订了翔实的单元式主题培养方案,方案中充实了三年的课程模块,多角度、全方位强化教师全技能提升。

(二)丰实平台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核心,在组建团队培养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教师的所学所获如何内化,关键在于搭平台、求实践。根据区域的团队组建方式,每月我们不仅要进行涉及全员的市区级的教学研讨类活动,还要进行小团队的潜力教师、课题组、工作室的骨干类教师实践研究。除了这些常态化的教学类研究外,区域还创立学科竞赛类项目,如,每年进行的实验操作专项技能竞赛、科学专业知识专项赛、学科教师评优课竞赛、全面考量教师综合素养的青年教师素质大赛和中年教师素质大赛等,让教师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锤炼专业技能、提升学科素养。

二、打造区域特色

目前,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学科建构了“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个立足”的“一二三”区域课程推进模式。“一个核心”是以形成“研训一体”的教研核心;“两个特色”是指区域课堂形态改革、低年级科学课程试行为特色项目打造;“三个立足”是指立足整体推进、立足高效课堂、立足师生共长。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一个核心:“研训一体”教研核心

近年来我中心在学科研训模式上形成了“研训一体”的教研核心模式,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凝练出了以“主题驱动,三式强化”的顶层设计操作模式。所谓“主题驱动”是指区级、联盟、校级活动都紧紧围绕区级顶层设计的主题活动展开,避免“盲目散点”的状态。所谓“三式强化”:第一主题跟进式,将长程的主题研究划分为前后关联、互为印证的几个环节,每次活动都围绕主题跟进式研究,体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直逼问题解决的特点。第二深入参与式,引导教师围绕主题,深入参与每一次研究活动:研训前抛出话题提前思考,发放前置性学习资料;研训中带着思考观察课堂,填写课堂观察量表;研讨时分析现象主动介入;研训后全面回顾反思小结。第三互助协同式,鼓励学科间和校际间跨际研讨、协同攻关。操作层面也建構了具体的操作模式(如图1-1)。

(二)两个特色

1.领航变革 求索教改新路径

课程改革历经多年,但始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老师们熟记新课程理念,但课堂教学仍是老一套。所以,我们认为通过一节节的听课、评课,在枝节上进行修补,在个别内容上进行指点,很难大面积提升区域的教研水平。而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大框架上加以研究,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化成教师可以掌握的教学行为,才可能实现区域教研的突破。为此,从2011年开始,我们踏上了区域学科改革的道路,寻求区本化的课堂教学突破口与生长点。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图形思维”方式融合到我们学科课堂教学中,从我们赴山东杜郎口学习到区域骨干参与的推进会再到政策出台、示范展示以及形成模式,整个过程经历了探索、成型、运用、完善的阶段,项目的变革在学生学习时空的拓展、教师教学目标意识的提升、学生思维方式的锤炼等方面均有了不小的突破,最终形成了具有区域个性的图形化教学探索模式。

2.敢于试水 低年级科学先行

小学科学新课程出台,低年级科学教学即将在秋学期恢复开设,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低年级科学课程恢复始终呼声不断。2017年的课程恢复其实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自2013年开始,苏教版小学科学相关教材编委就对小学低年级科学教材逐步进行编写,与此同时进行着教材的适切性研究,我们钟楼区果断加入了这个试点团队,开始了区域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先行研究。能在低年级科学课程正式推行之前先尝试,无论是于学生还是于教师抑或是对低年级科学教育而言,这门课程都存在着不小的意义。近四年的先行尝试,我们取得了诸多收获:就学生层面看,5~9岁是儿童大脑建构的主要时期,故这一“优惠政策”的先享受,对我区试点学校的儿童来说受益匪浅,比较这批先行的学生,相较于以三年级为起始年级的学生,在学科素养上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从教师层面而言,十多年来都没有面对低年级儿童的实践教学经验,这种未知可以让我们老师先行一步思考面对低年级教学对象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在研究阶段先行度过为期不短的磨合期,提升自己对低段学科教学的处理与应对能力。

(三)三个立足

1.确定学科关键能力 立足区域整体推行

学科关键能力可以体现出一个学科的能力核心,它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业质量的组成部分,这种能力对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彰显着学科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钟楼区科学学科梳理出了适合区域学科整体推行的学科关键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如图1-2)。

并根据“实验探究能力”梳理出了3~6年级不同年段目标下的不同能力层级标准,并呈现出各年级的典型案例。目前,区域无论在学科竞赛项目的主题引领上、学科质量监测的命题思路上、学科课题及特色项目的打造上,都围绕以实验探究能力为核心来进行推进。学科关键能力从多角度、多方面渗透进学科的方方面面,这为区域学科教育质量的整体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紧抓教学主体阵地 立足区域高效课堂

学科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区域学科质量的生命线,所以打造有效课堂、追求高效课堂一直是我区追求的目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区域充分利用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现场上课、说课等竞赛机会,同时抓住每月1—2次的市区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带领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反思评价等方式进行锤炼。具体流程:研读课例确定主题—吃透目标确定学标—明确重点找准难点—环节架构实践尝试—课后交流反思重建,在此模式中,一次次通过实战打磨教师在课堂主阵地下的实践能力。

3.创生内容拓展课程 立足区域师生共长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学生来说,喜闻乐见的才是合适的;对于教师而言,适合的应该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目前我区学校除了严格执行国定教材内容外,部分学校还拿出每周一课时进行趣味类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以此为契机,我中心带领这批学校的学科教师开发与创生教学内容,如《气球》《橙子》《去污》《VC》等课例设计,这类教学内容围绕大自然中最原始的状态、孩子身边最熟悉的现象去着手创造,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这对老师们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就学生而言,如果只能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他们面对的也必将是失真的科学学习,而拓展性课程的创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学科正能量。

三、改革评价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制定是影响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区域科学学科的整体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区域以评价为切入点,以此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把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落到实处,促进区域学科整体优质发展。

(一)过程监控 合理学生评价体系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主张弱化学习结果,强化监控学习过程。钟楼区在制定区域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对过程性的评价指标制定得较为多元,具体落定在兩个层面。

一是以评价促进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升,具体抓手为:

1.每年全区举行一次实验操作考察,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抽取部分学校或学校中的部分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评价内容采用教材中的实验,实验两人一组完成,考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进行区域性的问卷调查,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情况、对科学的兴趣、学生坚持探究的情况等;

3.对学生平时实验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单进行评价。

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课外探究活动兴趣,具体表现在:

1.评价学校和科学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的情况,考量学校教师是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结合区域及学校科技节,对课外科技类作品的制作与发明创造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二)以点及面 完善教师考量机制

对教师的考量,我们认为仅仅通过点状课堂教学来评价是片面的,如何做到由点及面,全面考量教师课程落实情况。为此,我们结合区域的常规调研, 通过每周一校的常规视导,对学科教师的课程落实情况、实验教学情况、器材管理使用情况、课堂教学实施效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全角度的督查,并且将督查情况及时形成书面报告向学校反馈。另外,我们还对教师平时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考核,结合常态督导进行年终评估,并将结果纳入各校年终绩效考评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师考量机制,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科学队伍的建设及教师对学科课程的认识与落实情况。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区域推进学科教研方式的革新,是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

猜你喜欢

教研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科学拔牙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