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2018-06-26赵洪敏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课程实施的核心和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否与英语课程标准是否保持一致是研究新课标是否落实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而通过研究发现,初中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存在不一致的方面,一致性程度因课时,课型,不同地区,不同教师而高低不一,并没有很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本文希望通过对信息化英语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能为当前我国基于标准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时代;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新课程
【作者简介】赵洪敏(1969.3.24- ),女,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前言
在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信息化英语教育已慢慢深入课堂,作为支持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教育者及教学的环境,教育观念创新,深化发展教育信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堂教學信息化已成熟。正如“英文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强大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进入实际的探索性学习。课堂教学信息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用一定的信息素养跟上时代。
一、研究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英语教材的编写越来越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越来越科学合理。一个单元一般会有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意达成独特的教学目标。这跟传统教学有相似的地方,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有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等课型划分,但要注意的是新课程跟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出来的是哑巴英语。在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主线,提倡创造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在新课程下,一般以一个单元为单位确定单元的语言技能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目标。教师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时,要注意达成五维单元目标,要注意在不同课型时多维目标的整合还有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另外,笔者通过访谈山东母校英语老师,就几个简单的问题了解现在中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将中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概述。
二、信息化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信息化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新课程标准之间存在不一致。从教学方式来看,有部分年轻教师是以为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单纯过一遍ppt,有些是为了省事。这样虽然有使用信息技术,但也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照样还是传统的讲授课堂。如前所述:教师是否合理应用信息手段为学生营造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 课堂是新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但不要滥用、乱用。
从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来看,同一个地方,年轻的教师一般会比年老的教师做的要好。而不同的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比较好,更加重视英语素质教育的地区的达成度会更高。当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环境,家长更加重视英语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就能更好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但在山东的英语教学也并不是与英语课程标准完全一致,只是一致性程度比其他地区要高很多。
2.英语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无论是年轻或年长的教师,从教师们拿着新的教参来研究单元目标来看,教师对新课标提倡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是认可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应用程度偏低。所以英语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偏低,并没有深入了解新课标内涵,所以不能灵活施展。走在教育的前沿地区,教师素质也会普遍更高,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也更深入,但无论是别的地方的还是山东的英语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路上都还要继续往前走。
三、策略与建议
1.对于学校来说,要自上而下的对英语足够重视。
2.对于家长而言,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对给予一些好的引导。
3.对于教师而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要按照课型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贴合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的、有趣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课堂,要注意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设计出满足学生需要、适合教材特点、符合课程标准、高效和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型国际交流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传兵.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标准解读——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为例[J].江苏教育,2015(20).
[2]冀国强,陈国强,邱召法.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1).
[3]颜珍平,刘志成.探讨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4(05).
[4]刘燕.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我院警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7(22).
[5]周川.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