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布局谋篇 画龙点睛
2018-06-26李卉
李卉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利用好手边的教材,掌握好开启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提起写作,很多人都头痛,不知道从何下笔,写些什么。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利用好手边的教材,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写作之门的 “金钥匙”。
一、利用单元话题,学会“有的放矢”
作文首要解决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单元导读”部分,让学生明白本周话题是什么,确立自己每周交流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再利用单元结束时的“口语交际”,进行话题训练,让学生明确目标,学会选材,为单元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划下大概范围,让学生自由拟题的办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写作兴趣,在实践中领悟如何审题,学会“围绕一个主题,选择恰当的素材”,从而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时,通过“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确交流的话题是“关爱别人”。经过一周的准备,很多学生都找到了话题,有给奶奶捶背的,有帮妈妈做家务活的,有借橡皮、铅笔给同学的……甚至还有特意到养老院给老人剪指甲的。内容丰富多彩,观察角度多种多样,避免了千篇一律。在“口语交际”的教学时,同学们明白了“关爱别人”这一主题,不是一定要说那些舍己为人的伟大壮举,从身边小事说起,关注身边人、身边事也行。因为当时正好是3月5日雷锋日,就号召大家一起“学雷锋”,帮助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并记录下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第二周交流,进一步感受雷锋那平凡却伟大的行为,在“说”——“做”——“说”的循环中,明确了目标,深化了情感,习作自然增加了可读性。
二、利用优美课文,学会“布局谋篇”
作文还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写”的问题。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必须跨过的鸿沟。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起到“学步车”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教材。优美的课文,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结合课文,介绍一些文章的结构特点,学生就会在动笔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仿写。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仿写变为创作。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有《日月潭》、《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等几篇课文,都是介绍某个地方特色的文章,有的偏重写景,有的偏重写物产,有的偏重写景物变化。我在“口语交际——夸家乡”中,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仿写。因为有了对课文结构特点的了解,虽然只是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仿写得却有模有样,让人眼前一亮。长此以往,相信他们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能够“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利用好教材,让学生掌握好文章的结构特色,积累得越多,自然就会排篇布局,知道怎么写了。
三、利用好词佳句,学会“画龙点睛”
作文光会写还不够,还要写得引人入胜,让人愿意读下去。分析教材中出现的好词佳句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受其妙用,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找春天》,我在教学时把原句:“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改为“春天虽然来了,可是景物却看不到什么变化。”让学生比较那句写得好,为什么。经过认真的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书中原句好,通过比喻把早春时的景物,不经意就发现不了的感觉形象化、具体化了,读起来也更充满了趣味。于是,学生在“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时,很多人都注意用上了比喻句、拟人句。在写话训练中,用上了一些修辞手法,使习作增色不少。
再比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选用了一些描写春天的对联。我在教学时,紧抓关键字,让学生体会其妙用。让学生明白“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是抓住春天“绿、暖”的特点;“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是抓住春鸟“鸣声清脆、剪刀尾巴”的特点表现春天的;“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是拟人化的春天;“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是通过“拂、归”动词写出春天的变化。同样是写春天,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妙用。写作也是这样,可以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关键词去写。课后,我还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写下来,再连词成句描寫春天。经常做这样的写话训练,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之,在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只要教师用心研究,利用好教材,留心生活和学生经历,挖掘教材资源,就能燃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好“写什么,怎么写”的两大问题,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真正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繁昌县城关一小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