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英语课堂模式探索

2018-06-26曹翠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2期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班化英语教学“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模式进行了再探索,认为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模式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小班化英语课堂模式;分层小组教学

【作者简介】曹翠,南京市雨花区金陵中学西善分校。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这种被动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被动学习英语的状态。问题的根因在于小班课堂基本采取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模式。实施之前,笔者将之视为灵丹妙药。然而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实践发现,这种以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个教学任务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在一个层次上面。教师考虑了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对同一个教学任务的分工,但是能力弱的学生很难有大幅度提高,甚至出现“吃不了”的现象;能力强的学生的确能在帮助组内能力弱的学生中提高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于这类学生而言,会有“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城郊结合部的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天然优势也不如其他地区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并不多。因此,“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模式的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模式更有其现实意义。

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分层小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的运用

1.合理的小组安排。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组内异质的合作模式有待改善。组内能力强的成员在帮助能力弱的成员时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身能力的锻炼机会。能力弱的同学因为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领悟知识点,又怕影响了整组的成绩而沮丧万分。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根据学情,我采用 “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方法,将班上30名同学分为6组。每5人为一组,在5人小组中,根据每组成员的知识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考试成绩等进行分组,做到组内同质。组内同质有利于小组学习步奏的统一性和目标达成的整体性。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将6个小组分成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综合能力略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第1组和第2组);B组是综合能力达到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第3组和第4

组);C组是综合水平高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第5组和第6

组)。这样在整个班级中,做到组间异质。相同层次的各小组之间可以公平竞争。同时,分组不是永恒不变的,需要随着教情,学情进行及时调整。

2.充分的教学准备。针对学生层次,教师进修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握教学重难点。以牛津英语8Aunit3 Grammar(1)为例。在分层备课中,所有学生应掌握as…as /not as…as 结构在不同语境中谈论表示双方某方面(如年龄,身高等)程度相同或不同这一语言技能。而对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B组学生,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求这两组学生达到能正确区分同级比较和比较级用法的不同和之间同义句的转化。对于能力最强的C组学生,则指导他们能够运用归纳式语言学习策略,自主观察,识别语法现象,从中发现和归纳语法运用的规律。通过这样明确以及精细化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层次的小组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为不同目标达成后的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在8Aunit3 Grammar(1)的教学过程中。A层次的第1,2两组的学生学习基础特别薄弱,学习能力只限于对书本基本词汇和重要句式的识记。所以在课堂中,这些学生在听完as…as /not as…as 结构在不同语境中谈论表示双方某方面(如年龄,身高等)程度相同或不同这一语言技能知识之后,要求组内成员默出这一句式结构。接下来小组合作,找出本单元中含有这一结构的所有句式并摘抄在笔记本上。而对B,C两组学生,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求这他们能正确区分同级比较和比较级用法的不同和之间同义句的转化。例如:Shanghai is the biggest city in China. = Shanghai is bigger than any other city in China. = No city is as big as Shanghai in China. 对于能力最强的C组学生,通过指导他们运用归纳式语言学习策略,自主观察,识别语法现象,从中发现和归纳本课时语法运用的规律。

4.恰当的分层评价机制。李玉芳在《多彩的学生评价》一书中指出,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过分夸大了选拔性功能的评价,过分看重对学生升学考试和高考的评价。如今,不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它强调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结束语

当“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分层小组教学模式的在笔者课堂有效运用的同时,我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在教学实践中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自身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不同層次的学生一定能在学习的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第2版).

[2]李玉芳.多彩的学生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