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标引领,魔术创境, 走进活力四射的科学课堂

2018-06-26李靖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李靖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以《水往高处走》这一课为例,浅谈在科学实验课上的理解和应用。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认识水》单元的一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然有兴趣,但是不会系统科学地进行认识了解;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

水是常见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而毛细现象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等活动,亲身体验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思考,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产生的条件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目标凸显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这也是本科的教学重点。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现象;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这一目标凸显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这也是本科的教学难点。

3.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活动;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这一目标渗透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情感教育。

在教學活动设计与实施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说明。

一、习惯与规则的养成

科学课的组织教学,对于实验课堂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更要培养正确的科学探究习惯。鉴于此,在平时的科学课当中,我就给小组设置了1.2.3.4等序号,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学生在平日每一节的实验操作中形成了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规则和秩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也意识到制定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二、科学实验课的建模和创境

本节课首先提出问题“水能沿着哪些材料向上升?”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验证了这一问题;继而进一步提出“能让水向上升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经过自己的感官体验和在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又解决了原来是因为有“孔”这一特点。再提出“是不是没有孔的材料就不能让水向上爬?”这一追问,通过魔术演示和学生主动探究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又自己解开谜底,原来是有“隙”。如此,建立了“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再提新问题、再进行验证、再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维模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得整节课学生思维发展轨迹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水为什么能往高处走这个问题上,努力做到“一英寸宽”的点上进行“一英里深”的挖掘。

为了在这个思维模型基础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我又以魔术情境串联了本节课的各项活动,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并能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的设计和改进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注意力的情况,设计了多个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一)在“验证能让水向上升的材料”这个实验中,首先,为了学生直观明显地看到现象,我设计用燕尾夹并排固定所有材料,并同时出现在一个水槽中作为对比;为了增强稳定性,刻意选取厚度、形态接近的材料,同时把粉笔的一端处理成同样的厚度,方便学生同时操作,并且在材料的上方标注名称,使学生更加明确材料。其次,加入了医疗使用的毛细采血管,让学生明确即使材料相同,只要有适合的孔,水就可以向上爬升。

作为第一个实验,学生的操作难度并不大,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需要认真观察,求证猜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由易开始,保护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寻找“孔”的实验中,我给学生单独提供了一组方便观察的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手摸、眼看、以及掰一掰、撕一撕,更明确“孔”这一特点。这时的实验就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参与性,相互配合讨论,操作内容增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就更多,学生的思维开始调动起来。

(三)在寻找“隙”的实验中,我先以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搜集证据验证猜想的积极性。在课前准备的不断尝试中,我发现仅仅只有两片玻璃的缝隙虽然能让水向上爬,但因为水和玻璃的特点,看的效果并不明显。通过不断改进,最终确定为在上部夹一根牙签,以此扩大缝隙,虽然水升的高度有所减少,但是效果却更清楚,学生的感受就更强烈。

这一实验的设计,充分调动了三年级孩子好奇心强、探究欲浓厚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观察材料和思考现象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这是本节课学生思维得到强烈激发的一个环节,了解原来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其实也不是绝对的,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态度。

(四)在探究水上升的高度和孔隙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我加入了毛细管,同时选取了其他孔大小不同的管作为对比,使实验现象更加的直观明显,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又再一次被调动。

这一实验的设计是基于学生了解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资源与媒体运用

本课的微视频本身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和解释,能够很生动地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并且浅显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认知。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学习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水平,并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