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影响中国的洋作物

2018-06-26佚名

今日文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红苕安仁橡胶树

佚名

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恐怕都已经忘记了橡胶、红苕、土豆和棉花是外来的“洋作物”,在交流与沟通中,这些洋作物在东方的土地上繁衍生长,悄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还原它们落户中国的情形,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这个世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落,没有任何一部分能真正与世隔绝。

橡胶母树和它的引进者

在云南盈江县新城乡,有一株中国橡胶母树。它是第一批这种落地中国的树中,历经百年风雨后的硕果仅存者,引进者是被孙中山比作常遇春和屈原的刀安仁。

作为云南干崖土司第二十四代继承人,刀安仁从出生起就注定将是一个“土皇帝”,但他的人生却迥异于列祖列宗:早年,他组织抗英8年。后来让弟弟代掌土司,自己出游多国,在日本与孙中山结识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刀安仁组织了腾越起义,被公推为滇西国民军都督。1913年去世时,年仅40岁,被民国政府追授上将军衔。

这位传奇人物喜欢新鲜事物,比如,他第一個把足球带回盈江。至于橡胶树,更是他引进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1904年,刀安仁路过新加坡时,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橡胶树。对这种大名鼎鼎的热带作物,他早已有所耳闻。但它们能否在自己的家乡茁壮成长呢?刀安仁心里没底,但还是决定买8000株树苗,托人运回老家试种。这是橡胶树第一次扎根于中国土地。

第二年,一个叫何麟书的人把橡胶树引进到海南。海南纬度更低,更靠近太阳直射的赤道,因而也更适合橡胶树生长。刀安仁和何麟书的尝试,不仅纠正了国际上橡胶种植地理位置的理论谬误,也为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遭西方封锁、被禁运橡胶时,种植、发展天然橡胶奠定了基础。如今的生活中,橡胶制品无处不在,中国橡胶工业从偶然之举起步,如同涓涓细流,终成万里长河。

红苕救了饥饿的民众

红苕学名甘薯,又称白薯、金薯、地瓜、山芋、番薯。据考证,红苕原产南美洲。15世纪大航海时代,哥伦布把它带回欧洲。此后,欧洲水手们又把它引种到东南亚。

红苕来到中国,据现存史料推测,应有几条线路,由不同人多次引至沿海不同地区。红苕引种史上,福建长乐人陈振龙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1593年前往菲律宾经商时,第一次看到红苕,并学会了栽种之法,回乡后试种进自家地里。后来,福建因大旱导致饥荒,陈振龙之子向福建巡抚建议广种红苕救灾。红苕既耐贫瘠,又易于管理,关键是产量极高,对于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的民众,无疑雪中送炭,从此“遍行栽播”。与陈振龙引种入境的轻松相比,另两个引种者广东东莞人陈益、电白人林怀兰冒着杀头的风险,从禁止红苕流出的越南悄悄带着苕种回国种植。

和红苕一样,土豆同样起源于美洲,也是明清之际来到中国。在中国,土豆同样影响了历史,如今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多徘徊在1亿以下。人口从清初的6500万飙升到乾隆时的4.3亿,只用了100多年。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包括红苕在内的洋作物引种中国,使得食物充足,引起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衣被天下的花朵

中国虽是栽桑养蚕的发祥地,棉花却是舶来的。在棉花登场抵挡风寒之前,我们祖先能凭藉的是丝、麻、葛。然而丝绸太贵,远非编户小民所能消费;麻和葛虽便宜,保暖性却不好。

汉朝时,随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贯通,印度棉也像胡萝卜、葡萄等众多中亚、南亚和西亚作物一样流入。但由于印度棉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喜热,好光,只能生长在广东南部等少数地区,因此未能广惠民众。宋元时期,原产于欧洲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棉,从西北的陆路和东南的海路分头进入中国,从此开始了棉花衣被中国的绚烂之旅。

明清之际,棉花以空前规模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尤以长三角的苏州府和松江府为最,因利润高、费力少,七八成耕地上都种棉花。水稻种得少,粮食不够吃,就大量从邻近地区购买,而银子就来自棉花和棉布。农民有了初步的专业化分工,商业化进程加速。今日上海,已是现代与繁荣的代名词。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这里还是东海中若隐若现的沙洲,分布着沙质的淤泥地,不宜水稻,却是棉花生长的理想之地。此后,正是洁白的棉花和其带来的各种产业,给了上海第一推动力。

(刘志达荐自《中国青年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

猜你喜欢

红苕安仁橡胶树
百吃不厌的红苕
橡胶树寒害减灾技术研究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中国热科院突破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难关
王江荟国画系列作品《安仁古八景》
故乡的红苕
我曾经伤过红苕的心
橡胶树miRNA 探查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三个难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