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姑奶林月琴

2018-06-26林志宝口述林志中撰写

协商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姑爷罗荣桓南溪

┃林志宝口述 林志中撰写

仿佛有预感似的,姑奶林月琴知道时日不多了,就专门于2003年回了一次娘家南溪。谁知这次回娘家,真的和我们成了永诀!回到北京后不久,老人家就于当年11月22日逝世,享年90岁。

姑奶离开我们虽有十多年了,但是,她老人家的乐观精神、高尚品德,一生的丰功伟绩,还有她那“不开口便罢,开口笑哈哈”的形象还时时浮现在我们脑海中,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老人家15岁时参加了“商城起义”,在70多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中,和战友们、和姑爷罗荣桓元帅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下面从姑奶70多年的革命长河中撷取几朵浪花,奉献给读者。

姑奶为什么要参加革命?

姑奶林月琴,1914年1月18日出生于商城县南溪镇(今属安徽金寨县),1927年,13岁的姑奶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父亲林维尹以开杂货店为掩护,秘密做党的交通工作。

林月琴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就个体而言,绝大部分是穷得没有饭吃,或者受欺压太甚,才揭竿而起。而林氏在商城南溪历来是望族、大户人家,以林伯襄为首的名人、学者、政要遍布全国各地,在河南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按说,当时太爷林维尹开杂货店,南溪是名镇,商贾如云,加之他头脑灵活、人又和气,生意做得很红火,放着殷富的日子不过,去参加血雨腥风的革命,确实令人不可思议。姑奶回娘家南溪时,我们曾问起这个问题,她先是哈哈大笑,然后严肃地给我们讲起了革命道理:“人活在世上,有吃有穿不等于幸福,还应有理想和追求,要有信仰!”姑奶说:“俺在小学读书时,受父亲和校长詹谷堂(中共党员)的影响,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才知道俺家虽然富裕,可当时许多中国人仍穷得卖儿卖女,很多同胞因战乱、残酷的剥削、政府腐败等原因而被打死、饿死、逼死、害死!于是,我在思想上慢慢进步,同情革命,巴不得全世界的穷人都过上富日子,于是,十分向往自己能成为一个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俺大(爸爸)十分支持,他也是个革命者,尽管以后蒙冤。1929年5月,我参加了商城县委发动的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并且组织了起义游行,继而被推举到商城县当县苏维埃儿童团指导员,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地投身革命活动。革命并不全是因为穷,我们的周总理家比俺家富得多,他也参加革命了!哈哈哈……”

自家人还经常不解地问她:“后来太爷被错划为‘地主’和‘改组派’,你也受到牵连,罢了官,还是‘劳改队’,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和委屈,为什么还忍辱负重,坚决跟着红军走?”姑奶爽朗地说:“不仅如此,我还组织了一些命运相同的姐妹跟在红军队伍后面,最后首长和战士们感动了,知道我们是坚定的革命者。于是,就收留我们帮助部队烧水、做饭、洗衣裳、护理伤员。后来又随红四方面主力军向川陕边区转移,进入四川后,我打头的这一批‘红小鬼’又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分队,由我负责,其中的汪荣华还成了刘伯承元帅的夫人。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信念在支撑。有了信念和理想、追求,什么艰难困苦、个人得失荣辱乃至生死,都会置之度外!”

长征两万五,姑奶走了三万五

如前所述,姑奶在蒙冤和受打击的情况下,仍忍辱负重,坚定地跟党和红军走,终于感动了红四方面军领导,先是被安排在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后被派到红军妇女工兵营任营长。

妇女工兵营,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序列中实属创造。“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时有工兵营全是女红军。”工兵,是担负野战工程保障任务的部队,主要用于构筑工事、抢修道路、架设桥梁、开设渡场,设置和排除障碍物。而姑奶所在的工兵营,除了完成上述任务外,还要负责缝军衣、做军帽、织绑腿,以及担任后勤运输等任务,辛苦之甚、危险之甚,超过一般部队。

妇女工兵营是红四方面军总部供给部长郑义斋的创造。在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漫漫长征路上,作用更是超过以往。红四方面军刚入川时,红军1.5万人,后越来越多,猛增到4万人。妇女工兵营营长林月琴、政委王泽南、副营长刘百兴和三连连长张茶清这四名女将,带领450名“红色娘子军”,仅靠着一双双解放了的小脚,越秦岭、过雪山……历经了万水千山和难以想象的磨难和困苦。张国焘和中央红军合师后,他又起了野心,妄图另立中央,以为红四方面军有八万之众,可以对抗只有几千人的中央红军,于是不顾党中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劝告,一意孤行南下,后又被迫北上。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张国焘南下妄图另立中央,结果,敌人围追堵截,加上恶劣的自然气候,使得红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死者长已矣”,生者多遭罪,都是张国焘野心惹的祸。经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努力劝说,加之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和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不满,张国焘才被迫同意北上。如此一来一往,多走一万多里路,导致姑奶和红四方面军全体战士三过雪山,害得红四方面军遭受减员等重大损失。姑奶和红四方面军多吃的苦、多受的罪,无法用语言表述,在此过程中,姑奶所带领的妇女工兵营表现出色,最大限度减少了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立下奇功,为此,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军领导的高度赞扬。因此,1955年10月1日,全军授勋授衔时,姑奶被授予军中第一女大校,并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一身兼数职,吃苦不言苦,居功不自傲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目,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鴳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毛泽东一生酷爱写诗,诗写得既好又多,但他也很“吝啬”。在我党众多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中,感情颇深者众矣,但是让他专门为牺牲的亲密战友加部下写悼亡诗的,唯有罗荣桓一人。换言之,在十大元帅和众多与毛泽东共事的革命者中,仅有罗荣桓姑爷一人获此殊荣。可见毛泽东对罗荣桓辞世何等悲痛,也足见两人感情之深。“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诗可夸张,但发出这样的悲鸣,从侧面可以看出姑爷罗荣桓元帅对中国革命贡献之大!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姑奶一家就是如此。

姑爷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积劳成疾,患高血压等顽疾,抗战期间,他病倒在担架上还指挥行军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姑爷身体太差、工作又繁忙,中央就安排姑奶在姑爷身边,协助他工作。姑奶从不越权,每有大事便请示他和党中央、毛主席等,在新中国成立到姑爷去世的1963年这14年中,她身兼数职,既要协助罗帅工作,又要照料家里的几个子女,还任北京十一中学校长,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姑奶的高血压病就是在那时因太累落下的。她白天在北京十一中上班,是个好校长;深夜乘公交车回家,相夫教子,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十足的大忙人。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姑奶对他们要求甚严,从不搞特殊,在她的字典里,从没“特权”一词!外甥女和远房侄子林承枝凭本事先后考上大学,后结为夫妻,在深山区南溪中学任教了一辈子。外甥女现已退休,而林承枝仍扎根在深山区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姑奶曾告诫他们要靠双手吃饭,别指望她把他俩调到县一中、市一中、省一中!

2003年,姑奶逝世后,中央在悼词中写道:

林月琴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具有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她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对子女和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悼词节选)

姑奶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立下的丰功伟绩,限于水平,是笔者难以表达完全的。好在有故乡商城南溪的山水作证;有雪山、草地作证;有北京十一中学的师生和老校友作证……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县视察,在革命博物展览馆,还夸赞了她和一批从大别山走出来的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

子规声声犹啼血,唤回春风大别山。姑奶林月琴同志永垂不朽!

猜你喜欢

姑爷罗荣桓南溪
干杯!
终于团聚
去北陵公园怎么走?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绝对证据
女婿
最后放手的人最疼
枯梢
罗荣桓与萧华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