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粉”防过敏 削皮是一招
2018-06-26张晓
文/张晓
专家指导/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过敏反应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江盛学
“大夫,我平时就喜欢吃水果,昨天网购的澳芒,吃完脸就肿成这样了……”37岁的周女士,进食芒果后第二天出现了口唇周围的血管性水肿,继而出现了头面部荨麻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预防呢?
水果因其营养又美味成为人们最为喜爱的健康食品,但伴随人们消费水果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水果过敏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
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过敏反应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江盛学介绍,引发过敏反应的水果种类分布广泛,常见于苹果、桃等蔷薇科水果以及菠萝、芒果等。水果过敏的发生与水果种类、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加工程度、人类种群等差异有关。据调查,欧洲大约有2%~5%的人口对蔷薇科水果过敏。据估计,我国食物过敏总人数约有4000万~5000万人,占总人口的3%~5%,其中水果是十类主要致敏食物之一。
水果过敏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不良反应,由于水果中的过敏原或结构相似的交叉抗原被已致敏的免疫细胞识别与结合后,产生免疫应答,导致机体生理紊乱,损害人体组织,而引起全身性症状。
常见水果过敏症状可分为轻微口腔反应和全身系统性反应。前者症状仅出现在口腔周围,发病轻微,表现为发痒、肿胀等,称为口腔过敏综合征。后者症状可在多种器官中观察到,例如皮肤(局部或全身荨麻疹、湿疹),胃肠道(腹部绞痛、腹泻、呕吐),鼻和肺(鼻炎和哮喘),心血管系统(过敏性休克)等。另有食用芒果后的患者在接触部位出现红色斑疹、丘疱疹、水疱疹,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灼热感,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等系统症状。荔枝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瘙痒症和呼吸困难等。另外,菠萝、猕猴桃、香蕉等均可引发皮肤、消化道过敏症状出现,严重者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对于水果过敏,除了回避致敏原和对症处理外,还应记录食物日记帮助饮食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水果可与吸入性过敏原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比如,草花粉过敏的患者在食用苹果、桃子、橙子、瓜类、猕猴桃时应注意,桦树花粉过敏的患者进食苹果、梨、橙子、猕猴桃时要谨慎,豚草花粉过敏的患者吃西瓜、香蕉时应注意,乳胶过敏患者食用香蕉、猕猴桃时要小心等。
儿童属水果过敏的高危人群,家人应注意观察,加强防范,不让儿童接触致敏水果,有过敏现象及时就医。如果儿童吃某种水果有不适感,则应少量食用。大部分致敏物质存在于果皮中,过敏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考虑削皮或者在微波炉中加热30秒后再少量食用。水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也能使致敏物质被破坏。
除预防水果本身过敏外,水果上残留的防腐剂、农药等化学物质也可导致人体过敏,因此要选择新鲜和安全的水果,食用前要充分浸泡并反复清洗,削皮、加热或烹调后再食用。让“果粉”在安全享用美味水果的同时,远离过敏的危害与困扰,与健康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