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养生(二)

2018-06-26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钟逸斐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0期
关键词:芒种立夏时节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 钟逸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王 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苏 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 周 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陈晓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彭 欣

立夏养生

今年5月5日进入立夏节气,立夏节气是养生的重要时期。

晚睡早起,坚持午休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们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同时,立夏时节昼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增添衣物。

立夏后因晚睡早起,夜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加之立夏后白天气温较高,人体出汗增多,正午气候炎热,人体血管扩张,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因此,立夏后人们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但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补肾助肝,调养脾胃

立夏时节,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脾胃”。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草莓、鸭蛋、莲子、生姜适合立夏时节食用。

多做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立夏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此时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运动后要适当饮些温水或淡盐水,以补充体液,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立夏后人们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情志养生,重视静养

立夏以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夏季要静养勿躁,保持心情平和愉悦。可以食用一些银耳莲子粥、百合粥等清心安神的药膳,也可以畅游名山大川,海滨休闲度假,在大自然中开阔心胸。练习绘画、书法以怡情养性。

日常生活中可自我按摩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时,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对侧手臂的内关穴上,稍微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揉动,点揉1分钟后再换对侧。按摩时以产生酸、麻、胀感为佳。长期坚持,能起到保护心脏,缓解心痛、心悸、胸闷的作用。

小满养生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这是美好的初夏时节,气温渐升,绿树成荫,雨水渐增。根据中医脏象理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通于夏气,所以,夏季是养心护心的重要时节。

动则生阳

小满时节,自然界阳气渐盛,人体与之相应,体内阳气也相对旺盛,抓住时机补养阳气,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通过合理运动,不仅可以充实、鼓舞身体阳气,还有助于强身健体,防病于未然。推荐慢跑、游泳等运动。

静则神藏

天气渐热,心情难免烦躁。运动之后,泡一杯清茶,听一段舒缓的音乐,在树荫下静静读书、放松休息或是专注地思考问题,不仅有助于舒缓烦躁的心情,还有助于凝神静气,促进身体自我修复,重建身心健康平衡,达到“形与神俱”的良好状态。

切勿贪凉

夏季,不少人肆无忌惮地喝冰啤、吃冰激凌、吃冰镇西瓜……小满时节,天气渐热,着装过于单薄或贪食冷饮,常可导致感冒、腹泻等疾病。建议适度保暖,减少或避免食用冷饮,呵护脾胃阳气,有助于健康度夏。

清淡饮食

心气通于夏季,五味之中,苦味入心。小满时节的健康饮食自然离不开微苦的食材。苦瓜、芹菜、芦笋等都是时令蔬菜,在烹调方面注意清淡。适当多食用鲫鱼、鸡肉、鸭肉、鸭蛋等,也有助于增强体质,安然度夏。

芒种养生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南方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

愉悦畅达,静心宁心

芒种时节,风火相煽,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保持舒畅愉快,神清气爽。尤其是老年人更需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防止因情绪剧烈波动而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夜卧早起,午睡养心

芒种时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并注意防暑。

夏日昼长夜短,夜卧早起又易造成睡眠不足,因此中午小憩可助消除疲劳,使心情舒畅,气机通畅,有利于健康。对于没条件午睡者,午间时分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从子午流注的角度讲,午时,即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正是心经当令之时,心要养、要静。夏季在五行中也对应于心,因此夏季午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勤换衣衫,时常洗澡

芒种过后,天气炎热,人易出汗,故衣衫要勤洗勤换,还应常洗澡,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但要注意三点:①出汗后不要立即洗澡。②不要洗冷水澡。③老年人每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半小时。

喝水补盐,增液解乏

芒种时节,气候日渐炎热,人体排汗逐渐增多,汗液的大量分泌导致体内诸如钾、钠等电解质也随之流失。如水和电解质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们就会感觉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此时最适合饮用温热的白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吃苦度夏,清补食粥

芒种之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不宜食用过咸、过甜之品,饮食应少荤多素。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冬瓜、丝瓜、木瓜、西瓜、香瓜等。明代李时珍认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

清暑祛湿,内外兼顾

芒种时节,雨水增多,天气潮湿,容易引起中暑、腮腺炎、水痘等疾病,因此,清暑祛湿显得尤为重要。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等以清热解暑。

丰隆穴乃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每天按压此穴位1~3分钟有健脾胃、祛痰湿的作用。此处肉厚而硬,须用按摩棒或食指重按才能起效。关节痛及肢体麻木者不宜穿短衣裤或洗冷水浴、游泳,禁睡地板及在室外露宿。睡前可用艾叶、红花、威灵仙等药物煮水泡脚。

夏至养生

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养护阳气,冬病夏治好时节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

夏季阳气盛于外,是治疗冬病的最佳时节。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夏天,抓住有利时机,乘体内阳气充沛、肌肤腠理开泄之际,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或选取穴位敷贴,使药物比较容易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直达病处,故冬病夏治往往可以达到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的最好效果。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各种关节炎症、慢性腹泻、冻疮等。

饮食宜清补,勿过咸过甜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宜清补,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以预防中暑、上火等。

注意饮水卫生,少吃生冷食物

夏至时节,正逢江淮一带的梅雨季,空气非常潮湿。在这样的气候下,人会觉得不舒服,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

多吃蔬果,降火开胃

夏至时节,多吃水分多的蔬菜、水果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补充水分,科学适宜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过多饮用绿豆汤,特别是冰镇绿豆汤。

夏吃生姜,益处多多

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防暑有一定益处。

小暑养生

小暑时节,气温开始上升,天气逐渐炎热,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夏天。

静心为上,注意休息

小暑时节是暑热之邪最易伤人的时候。暑邪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天气炎热也容易影响人的情志,使人心情烦躁、易怒等。因此,炎炎夏日,调养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所谓“内外合邪”,易出现伤暑之证。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该有一个凉爽的环境、愉悦的心情,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另外,夏季白昼时间延长,人们起居作息需做出相应调整,注意适当休息,减缓工作节奏。在中午气温最高、阳气最盛之时,适当安排午休,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剧烈运动,并且及时补充水分,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现身体不适。

合理膳食,冷热适宜

小暑时节属于长夏,是湿气较重的时候。而暑邪的另一特点便是“暑多挟湿”,暑湿之邪往往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所以,这段时间是肠胃炎高发的季节。

此时养生要注意合理饮食,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有些人因为酷热炎炎,喜欢喝冰镇饮料,从冰箱中拿出后直接饮用,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另外,夏季有些人喜欢进食辛辣、烧烤之品,这也是不妥的。从养生角度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过食辛辣食物后,汗孔扩张,阳气更易流失,这是得不偿失的。此时可适当进食一些药食两用之品,如莲子、木瓜、银耳、薏苡仁等,多食用萝卜、番茄、冬瓜等清暑化湿的食物,还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淡水鱼等,尽量少食辛辣、油腻之品。

清洁环境,适当运动

小暑时节,暑湿之气还较重,家具、衣服、书籍等易发生霉变,也是细菌、蚊虫大量滋生的节气,因此要注意及时打扫卫生。另外,由于天气炎热,也不要在湿冷之处逗留过久,因为湿浊之气可侵犯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等。

注意适当运动,如在傍晚或早上适当进行慢跑、快走、打太极拳、游泳等运动。运动尽量选择在室内,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的运动。

大暑养生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此时应重在养心。

静心养生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此时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飞泉直下,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药食同源

多食用一些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茯苓、麦冬、金银花、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番茄、西瓜、香蕉、苹果等。

调整起居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小睡一会儿,因睡眠与情绪、免疫力密切相关,故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三伏养胃,健脾除湿

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可吃些清热消暑、芳香化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及药物,如薏苡仁、白扁豆、粳米粥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还可服用藿香、荷叶、佩兰等醒脾化湿。

此外,中医认为,夏天心火旺,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五味子等,以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湿热交蒸,严防中暑

大暑时节,保养不当容易中暑,其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恶心等,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乱,首先避开闷热环境,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采用各种办法帮助其身体散热,补充水分,使其得到好好休息,再喝点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但对严重中暑者还需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此外,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毛囊炎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室内要多通风。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要尽快就医。

因人而异,安度酷暑

1.老年人要预防心脏病

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尤须注意保护心脏。在此期间要保持心境平和,不生气、不发怒。老年人可以练练琴、棋、书、画,以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

要做好防暑降温,可食用绿豆汤、绿豆粥等清淡饮食,荷叶、西瓜、莲子、冬瓜、薏苡仁等也具有很好的健脾清热解暑作用。大热天,老人运动以早晚散步为好,避免消耗过大而出现意外。中午应睡个午觉,以恢复体力。

2.中青年要预防疲劳过度

三伏天出汗多,消耗大,天气热又影响食欲,再加上睡觉晚,起得早,而工作量却不因天热而减少,人体相对的就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极易出现疲劳过度。故中青年上班族在三伏天要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饮食注意营养,早餐要吃好,可吃些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3.儿童要预防脾胃病

中医认为儿童为纯阳之体,加上大暑季节天气闷热,儿童不宜多吃冷饮、喝冰镇可乐及汽水等,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故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猜你喜欢

芒种立夏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立夏喽,碰碰蛋
清明时节寄追思
立夏
芒种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夏至
五月里迎夏天
初夏时节要缤纷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好雨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