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同性研究

2018-06-26郑海燕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在校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郑海燕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结合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从十六年的平均值看,第一产业GDP占比16.5%,贡献率7.48%,全省GDP11.71%的增长率中有0.85%来自于第一产业,低于第一产业应有的占比,第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第二产业GDP占比54.25%,贡献率66.08%,全省GDP11.71%的增长率中有7.26%来自于第二产业,高于第二产业应有的占比,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第三产业GDP占比35.07%,贡献率32.49%,全省GDP11.71%的增长率中有3.61%来自于第三产业,稍低于第三产业应有的占比,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略显不足(见表1)。

表1 河南省三大产业GDP占比、贡献率及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情况(%)

数据来源: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上述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第一产业发展有待创新。工业获得长足发展,现代化发展较成熟,第二产业保持了较好的活力,但近两年对GDP贡献率下降。第三产业发展尚不成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近两年释放了更多活力,对GDP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河南省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依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拉动型经济增长。这符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论,即河南省目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级阶段,并将朝着以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为特征的工业化后期发展。

2016~2020年,河南省将继续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国领先的目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将总体得到改善,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

2 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分析

2.1 河南省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我国高职教育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拉开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1999年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使高职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1341所,在校生达1048.6万人。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共77所,占河南省高等学校总数的59.6%。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教职工47748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的35.8%。2016年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人数为244034人,占河南省高校毕业总人数52.18%。根据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河南省将建设100所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200所特色院校,完成各类进修培训2800万人次,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率达到90%以上。可见,无论是从学校数量、资金投入,还是办学规模,河南省高职院校主要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未来仍将迅猛发展。

2.2 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

2016年河南省高职院校共有386个专业,涵盖19个专业大类,在校生人数排名前五的大类是财经商贸、医药卫生、教育体育、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以郑州市为例,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总量、文化教育基础等均优于其他城市。这使得郑州的高职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办学数量和规模,专业设置覆盖率均优于其他城市。郑州共31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有22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9所,覆盖19个专业大类,平均每所院校的专业布点数约为32个,专业设置集中在财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类。其他城市如信阳市,作为农业旅游交通城市,共3所高职高专院校,覆盖专业大类13类,专业设置集中在财经、文化教育、电子信息、医药卫生及农林牧渔大类。许昌市工业体系齐全,共3所高职高专院校,覆盖专业大类15类,专业设置集中在财经、制造、文化教育、电子信息、土建大类。

无论地方经济发展如何,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排名前五大类的都有财经、电子信息、文化教育大类(见表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匹配度有待提高,某些产业发展急需技能人才,但培养缺口较大,专业设置存在重复建设、盲目跟风的现象。总体来说,河南省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较全面的专业结构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的高级技能人才,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和普及高等教育做出了贡献[1]。

表2 2016年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按专业大类分布情况表

数据来源:2017年河南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3  2016年全省GDP和专业结构关系分析

以2016年为例,2016年河南省全省GDP总产值为40471.79亿元,全省77所高职院校共设置386个专业,在校生规模为840515人。按产业分类,得出2016年河南省三类产业与专业结构对照表(见表3)[2]。

表3 2016年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照表

数据来源:2016年河南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2016年我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10.6%,产业贡献率为5.9%,对应的第一产业的专业数占比为8.3%,在校生数占比为1.45%,专业数和在校生数明显偏低,专业结构有待更新。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47.6%,产业贡献率为43.5%,对应的第二产业的专业数占比为44.1%,在校生数占比为45.7%,专业数和在校生数基本能满足第二产业发展需求,但是专业设置未能充分激发第二产业活力。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为41.8%,产业贡献率为50.7%,对应的第三产业的专业数占比为47.6%,在校生数占比为52.85%,专业数和在校生数明显偏高,满足了第三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符合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发展规律,即第三产业将是未来财富的主要部门和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而第一产业GDP占比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不断下降,第二产业GDP占比虽仍呈上升趋势,但劳动力吸纳比例将大体不变。综上所述,我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基本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未来区域产业布局,但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有待提高。

4 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4.1 健全专业建设的多元治理制度

根据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应该是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应由多方通力合作,创建协同发展方式,建设多元化治理体系。政府应当起到引导、协调作用,同时在专业设置中赋予企业更多话语权。对于人才过剩专业,应适当缩减专业规模,对于人才紧缺专业,应在政策支持下扩大专业规模,以培养出符合河南省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4.2 重点建设河南省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

专业结构的调整应以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一带一路”、《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战略规划,我省面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的任务,对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而河南省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设置落后并存在短缺,如2016年河南省高职院校农林牧渔大类专业共招生3892人,在校生11020人,毕业生4166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2%、1.3%和1.7%,所占比例偏小,所开设专业又集中在传统学科如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等。随着互联网经济深入各行各业,农业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生产是未来趋势。优化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现代化发展,必须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这要求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相应调整,增加如农业工程类、农业信息统计类等专业,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后备支持力量。

中国制造2025为河南省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带来重大机遇。根据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仍然会上升,但吸纳的劳动力比重则大体不变。目前,河南省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贡献率较高,未来产业发展以新能源、新技术为主要特色,但目前河南省第二产业发展后劲稍显不足。为促进河南省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高职院校可相应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的专业结构。2016年河南省高成长性制造业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产业、现代家居产业、服装服饰产业等,为继续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可增加相关专业数并扩大招生规模。为促使河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如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能源工业等的转型升级和新突破,应增加能够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和智能化生产水平的有关专业。为实现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提高高载能行业的能源转化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应重点建设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

第三产业未来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也是吸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部门。目前相对于第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专业数和在校生数明显偏高。以2016年为例,设置率较高的专业是财经类和文化教育类,这些专业的招生人数占据较多份额,这与实现“四个河南”,建设网络经济大省目标是一致的。同时,河南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规模,提高第三产业质量和比重是关键。高职教育可进一步细化专业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需要和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行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3 高职院校应根据河南省产业布局开展特色办学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依托河南省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与其他区域高职院校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同时,河南省内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遵循错位发展原则,避免重复和盲目大而全建设。根据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我省将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化集群、优质林业花卉产业化集群、区域特色农产产业化集群,发展电子商务重点工程等,这些目标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依托地方特色产业群,重点打造一批实力强、前景好、人才需求紧缺的特色专业群。如郑州应重点发展临空产业、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群;信阳市应重点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生态农业、红色旅游等特色专业群;洛阳应重点发展钢铁冶炼、生化技术、石油化工等专业群。同时,根据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更好的服务地方产业发展[3]。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在校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基于药学类在校生社会实践调查的人才供求探讨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