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姚永康先生的艺术

2018-06-26宋宣鲁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姚先生高岭土陶艺

宋宣鲁

In the first New Year after the death of Mr. Yao Yongkang,a few feelings are hereby expressed because I miss him. In my eyes, Mr. Yao was an immortal who came elsewhere.In his seventies, he was still straightforward, obstinate and humorous. He was sincere and pure, and he especially pursued and dedicated to pure art with heart and soul.

“陶人老马乐西游,艺术青风绿心间。飞燕不嫌春色晚,陶花泥里得艺香。”这是姚先生仙逝后第一个新年,我因怀念他而写的几句话。先生给我感觉是不知从哪穿越过来似的,七十多岁的人了,那么的率直、桀骜不驯,又儒雅幽默,纯真无邪,尤其是对纯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坚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还没有浸入陶瓷艺术,可以说那是一个纯真的时代。姚先生及他的同行朋友们工作之余,常聚在一起围着篝火谈论陶瓷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当篝火点燃,他们疯狂了,为陶瓷艺术疯狂、为纯艺术疯狂。然而现在这种纯真还能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吗?让人着迷、让人疯狂、让人忘乎自我,至高无上,这就是他心中的纯艺术。

姚永康

记得一件关于做艺术的小趣闻:台湾知名陶艺家王修功老师讲: “感觉好就是天才。”姚先生说:“我赞成这种说法,再者做艺术要诚实,这是最重要的品质!”忠诚于自己,不去刻意模仿任何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兴趣爱好,情感好恶,去创作,去磨练、修炼,尽可能走自己的路,不急功近利。做艺术太“聪明”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聪明”往往会使人偷懒,巧取豪夺,不好好走自己艰辛寂寞的道路。

很多人评价姚先生的作品,说它们看起来很现代。他这样说:“什么是现代?现代不需要刻意,首先我就是现代人,骨子也是很现代的,我觉得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思想,自然地流露就是我的现代,是我做艺术的根本。”

著名雕塑大家钱绍武曾给姚先生写过这样一封信:“······您为陶瓷艺术开拓了一个新境界。我现在才知道这些年来雕塑界出现一些新作、一种写意随性的捏塑味,一种不是受西方几何体演变而来的构成主义影响,而是从亲切的具体感受中来,从陶瓷土与火的深入把握中来,是天趣与人力的交相融会中来,是偶然与必然的心手相师中来。是千百年的传统和天才的领悟相结合而来。这和现在某些人从西方拣一些陈芝麻烂糠来唬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八五美术新潮涌入不久,姚先生很快意识到“老八股”还没赶走,“新八股”又来了,还显得有些粗野,缺乏修养。于是他选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立于本土、顺乎自然、创造陶艺。对传统、已有的文化要学习要“打”进去,不是走进去溜进去,开个山路钻进去。而是要“打”进去,就算头破血流也得打,打进去以后还得“打”出来。不是靠耍小聪明,钻出来、溜出来。姚先生就是这样一辈子不停学习探索古今中外经典然后突破之,终身不倦追求“人各有体”。最终雕塑自成一派“随性卷塑”。

姚永康先生的艺术创作可分为四个时间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革时期(1969年——1976年),对政治美术“假、大、空”与“高、大、全”感到厌烦的姚先生,一有机会就躲进景德镇当时唯一传统柴窑瓷厂作坊里,做陶瓷艺术创作,利用颜色釉的材质美,做了一些形式感强、简练概括、富有装饰性的唯美作品。代表作有《炼钢工人》、《东方驹》、《摘葡萄》、《珍珠女》。

《生命》 高岭土 17cm×17cm×42cm 1989年

《自喻》 高岭土 36cm×16cm×67cm 1989年

《摘葡萄》 高岭土 1979年

《晨》 高岭土 28cm×16cm×32cm 1994年

《水》系列 高岭土 45cm×8cm×5cm 2013年

《世纪娃》系列 高岭土 37cm×18cm×43cm 1997年

《世纪娃》系列 高岭土 38cm×20cm×17 cm 1997年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这一时期的姚先生正值不惑之年,明确地选定了自己的艺术方位,以中国意象、写意的手法,创作了“青铜”等一系列作品。美籍华人李茂宗先生,把国外现代陶艺的概念、形势、信息引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从此点燃了他心中的陶艺之火。此阶段陶艺作品风格质朴敦厚、稚拙有力、汉风气魄,有如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代表作有《陶》、《污染》、《梦》。

第三阶段是1989年——1997年。“石墨流水泉滴砂,鬼灯如漆点松花”,《自喻》等作品属此类居多,带有些许病态。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加之个人生活艰涩、坎坷、不顺也发生在这个时候。太多的事情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强烈感觉没有退路,怒发冲冠。作品人体下肢使用泥条盘筑手法,给人被绳索团团捆绑之束缚感;表情落寞、木讷、苦涩;头顶硬是被一把锉刀生生削平,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施釉上破除传统禁忌,使之呈现出喷射、爆裂、千疮百孔的状态。形式语言上,在“1”上加“一”后,变成了“T”,突破了从远古到现代一直大量使用的造型形式(包括非洲木雕),这个僵硬的 “T” 反而成了助燃剂,帮助作者把所有的愤怒、不满统统宣泄殆尽。看似不起眼的“T”,不仅新奇,而且美术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是较难得的突破。

第四阶段是1997年——2017年。此时姚先生已年过半百,五十多年来痴情造型艺术,把技能变为了本能,作陶、作雕塑成了他生活中的必需和主要部分。由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个性之故,在事业上、经济上吃亏不少,长而久之他对名与利的得失几乎麻木,甚至超脱无所谓了,隐居在学校宿舍的家里搞创作。很多地区作陶者的作品都有太多的沉重感,甚至“伤痕意识”的存在,不乏年轻幸福的学生所作的陶艺也显得“痛苦不堪”,这种“无病呻吟”的不正常的艺术现象强烈推动着他的逆反心理。说起现代陶艺几乎都是西方的,难道东方就没有自己的现代陶艺吗?在诸多的压力、挑战面前,姚先生始终坚持纯艺术的道路和对中国现代陶艺的探索。《世纪娃》就这样于1997年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有如诗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系列作品,充溢着灵气、灵性,轻松自如,却老辣有力。在形式上叛逆了西方雕塑要求形体宁方勿圆、简练概括等一般的概念与原理,大胆创造性地采用中国白描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泼墨手法,以娃娃与植物、生物为载体,抛弃模具,通过泥片,一次性卷塑成型的方法,强调自然性、人性、泥性,首创了一种随性卷塑法;并在这种创新的配景方式瓷雕上大量重复地施以影青釉,不仅加强了青釉变幻流淌的律动感,还使宋代以后就沉寂了的青釉又重新回归陶瓷艺术舞台。

《高岭》系列 高岭土 16cm×8cm×11cm 2010年

《时代》 铜 312cm×78cm×315cm 2003年

《水》系列 高岭土 17cm×17cm×29cm 2006年

《炼钢工人》 高岭土 30cm×7cm×18cm 1972年

姚先生经常不无幽默地说:“这是一个好时代,只要我愿意做,我的“娃娃”从没有因超生而被罚”。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纪娃》们也渐渐长大。《青苹果-系列》以十五六岁少女为型,表现小女孩即将长大却又未成熟的朦胧之态,提醒家长、社会关心这一特殊时期少女的成长。《高岭-系列》的作品,则表现现代熟女在当代社会的各种状态。《水-系列》不仅关心女性的生存状态,更多的是借用红楼梦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比喻,来表达作者对当今社会急功近利,过度消费、浪费和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冰川融化等现象的关切。意在唤起人类对水的怜爱与保护,期望在这缤纷复杂的社会,多保留一点如水的清纯。

在我看来,姚先生是在用创作写日记,不仅记录他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记录他对自然的喜爱和人文的关怀。

感谢姚先生孜孜不倦献身艺术,在雕塑上 、陶瓷艺术上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愿姚先生的真诚常在,精神永存!

猜你喜欢

姚先生高岭土陶艺
民警为老人垫付1万元医药费
广东某地高岭土磨剥试验研究
古陶瓷修复用碱激发偏高岭土基胶凝聚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偏高岭土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研究
400万元闲置资金如何分配?
Li+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疯狂”的陶艺
信用卡不设密更安全吗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