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火”点亮致富路
——记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党支部书记佟亮
2018-06-26
于家台村曾经富过,那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当时,一大批于家台人通过做服装、养鱼发家致富,交通便利的于家台村成为辽中地区“精品养鱼”的发源地。可不少人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纷纷离开家乡到城里创业安家了。留在故土的,多是致富能力不强或年老体衰的村民,大批旱田、水田不但没成为“聚宝盆”,反而成了累赘、负担。慢慢地,于家台村开始衰败了,村集体负债累累,村财务十分混乱,留守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念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暗淡模糊。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就在两年前,潘家堡镇党委“慧眼识珠”,将80后党员佟亮派到家乡脱贫攻坚的“前线”——担任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党支部书记,着实令大家眼前一亮。
放着自己家企业的赚钱生意不认真做,却对家乡的脱贫致富认真起来,家人一开始是极力反对的,可佟亮却“一意孤行”,偏要当“领头雁”。凭着对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一腔热血,在全村党员群众的支持下,与佟亮一样有理想、有抱负、年轻有为的张作新、舒昭宏等新人被选进村“两委”,成功搭建起自1998年以来最年轻、最整齐、最具活力和冲天干劲的村“两委”班子。新官们上任没多久,就让长期唉声叹气的于家台人看到了“光亮”。
“这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年纪都不大,却个个不简单,脑瓜活、有胆识,能吃苦、敢担当,吃亏在前、享受在后,村里男女老少都信服他们。尤其是小佟亮,年龄虽小,本事不小!”村民们众口一词地评价道。而这个评价的得出,正是基于佟亮两年间的“三把火”。
“第一把火”——省
“佟总”变身为“佟书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村里数目惊人的外债、唉声叹气的贫困户,佟亮咬着牙“摸着石头过河”,开启了“村干部模式”。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村部是为民服务的地方,不是村干部享受的地方。”佟亮言出必行,将村委会办公室“盘活”起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集中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村部里空调停用、办公座机停机,佟亮为村干部们办理了手机大客户,用“亲情号”联系,村干部的话费由佟亮个人出资补助;群众意见较大的村聘岗位逐一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村干部义务奉献的身影……
“‘小钱’要省,‘大钱’更得省。”佟亮牵头,在区相关部门配合下,对于家台村债务进行重新审核认定,核销无效债务50余万元,佟亮亲自与债权人谈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集体减免50余万元的债务。2018年1月,通过竞价发包的方式,将村里的鱼塘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成功发包。自此,村集体一举结清了债务,甩掉了“包袱”,还有了结余。一套“防守组合拳”打下来,村集体在不声不响中“枯木逢春”。“有人说我管‘闲事’,但绝大多数群众说我管的都是正事。凡是对全村人有利的事,我就干,理直气壮地干!”佟亮坦言自己也曾在亲情友情面前犯过难,但“为了全村人的共同利益,即使得罪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在所不惜”。
“第二把火”——建
基层群众脱贫意愿的唤醒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党员干部用“实干+巧干+干出样子”来引领。而大力推广产业扶贫,就是不断激发群众脱贫意愿的一把“金钥匙”。“年轻,脑瓜活络,有胆有识,佟书记仅在两年的时间里就让我们见识到什么叫‘后生可畏’。”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这样介绍。
“自己过去不熟悉的工作都开始步入正轨,下一步带领全村人富起来,我还是充满信心的!”有着丰富经商管理经验的佟亮开始向经营“发力”了。
在佟亮的指导下,“沈阳市于家台印象服务有限公司”很快成立了,村干部率先入股做示范,吸引82名青年村民入股。公司宗旨是带领青年创业、服务民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承诺将30%的纯利润无偿捐给村集体。公司经营范围小到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大到农产品深加工、蔬菜产品交易、介绍外出务工,村民只要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平价销售的生活必需品很快就会送上门。将闲置的村部办公室进行改造,公司新建的便民浴池现已投入使用,成为十里八村群众的“最爱”。公司还建成农产品深加工车间,为村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
“全村人都有‘双重身份’——既是股东,又是社员。人人都是于家台村的脱贫参与者。”还是在佟亮的指导下,“沈阳市辽中区印象于台种植合作社”成立了,佟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绿色生态农产品,使昔日无人理睬的“荒郊野地”再次变成寸土寸金的“聚宝盆”。2017年,合作社争取到700余吨有机肥,向种植户免费发放,极大地带动了村民投身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新增棚菜种植面积600亩、暖棚103栋,占全镇新增面积的1/3。
佟亮的“金点子”确实多。在他的倡导下,村党支部带领大家已建成和正在建的项目真不少:“于家台党建服务中心”现已成为党群共建的“大舞台”、党员群众的“连心桥”,便民服务大厅里设置“共产党员示范岗”,为老党员提供“帮扶式服务”,为自管党员提供“港湾式服务”,为流动党员提供“风筝式服务”,为在职党员提供“家庭式服务”,为新转入党员提供“愉悦式服务”;成立“党性增值银行”,为全村每名党员建立个人党性“银行账户”,个人账户的“分值”成为党员星级考核的标尺;打造“党员首问接待站”,实行“一口办理”,建立智慧党建服务平台,365天不空岗,为党员群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命名村里的大街小巷,在方便快递业务的同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存在感、荣誉感、自豪感,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于家台红色教育基地”最近已正式落成……
佟亮(右)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
“第三把火”——帮
于家台村过去有110户低保户,谁家啥情况,致贫“症结”在哪儿,该如何帮,佟亮都了然于胸。村党支部通过赋予低保户“双重身份”和帮其就业,不到两年时间,110户低保户骤减至10户。
2016年2月,在走访两户极度困难户时,佟亮的眼睛湿润了,不仅自掏腰包资助,还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捐款号召,很快便收到爱心人士的3万多元捐款。于是,“佟基金”诞生了。为了使“佟基金”管理更规范、支出更精准,村党支部成立了“佟基金管理委员会”。两年多来,“佟基金”逢年过节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为一户贫困户的房前屋后安装了保暖大棚,为一户贫困户家去世的老人料理后事;为鼓励村里的孩子发奋学习,向每个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孩子发放奖学金……
如今,于家台村又富起来了,人均年收入达1.7万元。村集体有钱了,村“两委”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底气”更足了。佟亮对记者表示,下一步,不仅要为全村人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让老百姓越来越富,日子越过越好。于家台村两年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有目共睹的,而佟亮的变化却似乎不太“明显”,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脸皮‘厚’了,也晒黑了,身体免疫力也下降了,确实感到累。平时衣着灰突突的,不像以前那么光鲜亮丽,这是经常到田间地头、走街串巷,一有空还得抡起扫帚铁锹清理垃圾的结果。但看到自己的家乡富起来了,乡亲们都乐和起来了,我的心里面也就亮堂了,这种幸福感金山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