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催生商业模式迭代转型
2018-06-25
到了2011年,IT技术对于商业和经济的影响开始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2C的应用开始呈现出一种极速扩张发展的态势。这一阶段,IT技术依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但是关键词却是“共享”。
回想一下: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之时,你使用的第一款应用软件是什么?事实上,每一个“现象”级别App的出现,除了在摧毁和重构我们固有的生活方式,更多地,是对单个行业商业模式的一种全新验证,也是对一种以技术推动的行业体系架构的一次重建。
纵观这几年国内共享经济的发展态势,种类的多样化让人应接不暇。
主打“解决下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共享单车,摩拜和ofo;深耕共享出行的滴滴与Uber中国;为外卖市场资源,争得“你死我活”的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美妆行业的聚美优品和唯品会;内容共享的今日头条以及一点资讯;甚至是我们平时的娱乐化的需求,抖音、快手短视频以及社交游戏,王者荣耀、“吃鸡”等,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只要我们的手机App种类够多,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这是整个共享经济时代下的缩影。
数量众多固然是这个阶段最直接的感受,但如果微观地体会,我们会发现,企业的成长也开始变得更迅速。
从创业者行业寡头需要多久?滴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只需要5年的时间!
2012年9月,以80万元起家的滴滴打车正式上线,当时在共享经济的理念与移动互联网技能的加持下,滴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开始了他的寡头之路。
2015年情人节,滴滴快滴合并,不到半年融资30亿美元,此后,Uber曾找滴滴谈判,开出的条件是,要么接受Uber投资40%,要么被Uber打败。
随后,双方开始了烧钱大战,最终结果以滴滴的胜利。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了Uber在中国的业务。至此,短短5年的时间,拿到近20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超過480亿美元Uber的滴滴出行已成长为移动出行的巨头。
行业巨头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正成为不争的事实,摩拜、ofo、美团也是如此。
在“共享经济”环境下,我们似乎总是能够感受到,除了用户和市场外,总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掌控全局——资本。
最近,主打低价+拼团的拼多多着实火了一把,被誉为资讯界“拼多多”的趣头条也以黑马姿态杀出,为BAT+今日头条主导的移动资讯阅读领域增添了变数,甚至传出阿里将投资今日头条,助力后者来狙击趣头条和背后的腾讯。
2016年6月上线的趣头条到底有多火?数据和融资足以说明一切。截至2017年底,趣头条累计拥有注册用户超7000万,日活超1000万,月活接近3921万,同比增速高达687%。猎豹大数据显示,趣头条在全网App中排名第41位,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今日头条,更是将一众传统新闻App猛甩在身后。
先是传出趣头条已完成腾讯领投的Pre-IPO轮融资,交易金额预计达上亿美元,并将于2018年内赴美上市,预计估值30亿美元。接着,趣头条官方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腾讯领投,跟投方为尚珹资本、顺为资本、小米、华新致远、创伴、光源资本,尽管估值没有30亿美元之高,但也超过了16亿美元。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的商业环境,资本的成本比重越来越浓厚。与以没有盈利就无法获得融资相比,现在的投资方式更像是进行的“赌局”,现在或者未来,选择了后者。
既然是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共享时代”,传统的互联网领域的大亨就在共享经济经济当中,处在了一个绝对的领导地位。
6个月前,腾讯的市值才刚刚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而在近两日,连续三个交易日的大涨,直接推动腾讯越过阿里,成为估值首度超过500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短短时间内的跳跃,可以说和阅文集团、搜狗等腾讯系的新晋上市公司有着莫大的关联。
阿里系虽然没有腾讯系强大的爆发力,但是从淘品牌到旗下金融产品,再到投资入股的文娱、教育、智能设备等领域的公司,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公司想要逮准时机成功上市的机会,总体来讲,阿里出于观望的状态。
而说到腾讯与阿里的投资区别,大概是来源于彼此的战略不同,腾讯投资之所以会遍布各行各业,而且次数频繁,目的在于要尽可能地避免与产品更迭的潮流脱节。腾讯历经数十载成为互联网巨头,根本上是依靠产品,它擅长于此,也深知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很可能代替或淘汰一大批现在看起来很风光的产品。因而腾讯投资需要随时跟进最前沿的技术,这也意味着它不可能将投资对象都收入囊中。
而阿里立足的根本在于模式,一个由电商衍生出的商业帝国,基本上所有的投资主体都是为了补足和扩大这一模式的实力。而商业模式比之产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所以阿里并不担心产品更迭,它完全可以按照公司发展的步伐,将这些已经成型的产品纳入模式之中,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这些公司需不需要独立性。
中国的共享经济起步虽晚,但在各种层出不穷的模式带动下,共享市场规模却异军突起。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5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经高达19560亿元,2016年快速增长至34520亿元,增幅高达77%。截至到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将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10%的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者和引领者。截至2017年底,全球22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中国企业60家,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中国企业31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1.7%。
除了以上的价值,实际上,这一轮以“共享”为关键字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专注于个人用户,这是一种对商业模式最直接、最有效率的验证途径。而且与上一轮互联网经济解决销售环节核心问题不同,共享经济实际上是对整个商业机构业务模式的颠覆,而且也是对整个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重构。从这个角度看,共享经济,很大程度上,是IT技术在最广泛人群中、以最贴近人们需求的方式,作了一次最具有价值的商业逻辑验证,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进入实体经济,优化和改造整个经济构成提前准备技术基础和人员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