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构建
2018-06-25邢喜旺张文军陈星
邢喜旺 张文军 陈星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端逐渐显露。寻求适合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方法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提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端逐渐显露。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就要正视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寻求适合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方法,让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其精髓在于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完善国有企业内控机制,改善传统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诸多漏洞,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本文就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提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它是来源于日本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其本质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一项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精——做精,求精,追求卓越;准——准确、准时;细——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实——落实,主要体现对管理要求、制度、责任的落实。所谓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就是以国有企业为限定范围,以固定资产为管理对象,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实现固定资产的规划、取得、使用、清查、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期实现国有企业经营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现阶段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实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呈现着粗放的管理态势。在具体的固定资产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任务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繁杂。另外,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漠,在面对风险问题时负责人容易利用管理漏洞,规避责任。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有分工协作和前后接续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的精准对接,管理人员权责明晰。同时,精细化管理模式具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凡事均可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效避免扯皮、推诿等现象的发生。
第二,传统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是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使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发生无补偿性流失。同时,在对一些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展开处置过程中,无法全面透析固定资产本身具备的综合性价值,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应用价值的流失。对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管理可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跟踪,使管理人员可以系统且准确地掌控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现况,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综合价值进行有效分析,为内部业务部门之间合理调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松散,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实物不知去向、固定资产信息登记不详实、信息更新不及时等现象,从而导致账面资产无法落实,经常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以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数据失真。精细化管理中的内控机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内部基础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能够确保展露给各决策主体的会计信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
三、國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及方法
1.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明晰权责
(1)加强全员实务管理技能培训及责任意识宣贯,逐步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2)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即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主导,按照资产类别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进行归口管理,同时按照其使用情况,由各级使用单位分别进行具体管理,各归口部门和各级使用单位要对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确保实物安全完整。针对每一项独立性管理项目,明确各项管理业务的责任主体,制定科学系统的岗位职责权限管理机制,并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责任界定。
(3)设置责任评价和监督机制,并与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相结合,严格按照规范办事,有违规、必纠责。
2.打破传统的“重购置,轻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实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1)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情况、维修保养记录、资产使用后评价、资产闲置、出售、转让、报废等信息纳入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从入口到出口各环节的无缝链接。
(2)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条形码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通过手持终端对固定资产实物扫码,实现远程、动态、实时的固定资产数据采集,将资产日常管理中的资产新增、调拨和盘点与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同步。
(3)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将固定资产生命周期数据纳入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实时、在线管理。管理人员根据固定资产的实时信息,整体规划和调配资源,高效地利用固定资产发挥其最大价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健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内控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1)将历年资产数据导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原始手写固定资产信息与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精准对接。
(2)完善固定资产现场管理,确保固定资产实物具有唯一的条形码,资产使用单位、责任人、资产存放点三者相吻合,确保固定资产登记信息真实无误且具有追溯性。
(3)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联合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各归口部门和各级使用单位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对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4)规范处置行为,经办人员发生变动时,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固定资产发生转让、出借、报废等行为时,按规范流程报批,处置价格应经过评估、竞价或招标等方式确定。
四、结论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明晰权责,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实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才能与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特点相切合,才能有效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昆.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分析[J].中国市场, 2017, (10):143-145
[2]王建敏.完善国企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当代经济. 2006,(04):15
[3]梁振强.浅谈国有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5, (15):31-32
作者简介:
邢喜旺(1984—),男,汉族,内蒙古阿荣旗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硕士,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建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