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8-06-25刘清芬

中国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农业经济互联网+

刘清芬

【摘 要】新的经济常态下,转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渠道。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然后指出當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互联网+”在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经济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发展方式粗放、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急需转变发展方式。而“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指的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应用和融合,是对传统产业进行的数据化、在线化升级。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能打破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应用。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适应生态文明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采用粗放型生产方式,不仅不满足工业化发展需求,也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分析可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耗大量资源为基础,同时也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竞争以科学技术以基准,我国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不足3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城乡二元化差异却在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没有脱离弱质特性,因此三农问题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其前提是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例如提高装备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等,才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3.实现农业经济纵深发展

农业经济的纵深发展,也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对农业产品进行产业化经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整合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种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市场配置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方法,尤其将互联网技术、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效率低下

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主要是农民群体,由于文化水平低,对于经营管理的知识掌握不足,将农业生产等同于出卖劳动力。而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农村中的青壮年人员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以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的体力差,在农作物的生产管理上力度不足,也不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科技水平落后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例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在农村地区,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对于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少。如此一来,影响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由于创新能力缺乏,无法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继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破坏严重

基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工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粗放型发展方式,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农药化肥的使用,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此外,部分地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采用掠夺式开发措施,缩小了植被和水源面积,甚至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现象,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途径

2015年5月,国家颁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和农业融合发展,并在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此后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为“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上的应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其转变途径如下:

1.发展精细农业

所谓精细农业,就是在农作物的生产管理中,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的特点差异,采用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精细农业主要采用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等,采用标准化模式开展播种、施肥、用药、灌溉等工作。相比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精细农业的优势如下:(1)合适水肥管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2)尽量节约水资源;(3)省时省工,减少了劳动力数量;(4)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发展高效农业

高效农业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合理利用资源环境,通过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其一,可以采用智能化、物联化的技术手段,增加农业的功能性,细化专业分工、延长产业链、拓展农产品类型;其二,鼓励涉农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经营,例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分析农产品的供给需求和结构,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

3.发展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的组成,主要包括4个要素:一是精细化生产;二是数字化管理;三是网络化运营;四是精准化服务。“互联网+”的应用体现在三点:首先在经营上,创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学习淘宝平台的经营管理经验,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网络平台,并实现对口销售的目标。其次在管理上,利用“互联网+”整合农产品信息,及时向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利用云端网络技术监控农产品的质量,将信息反馈给生产经营者,以便做出科学决策。最后在服务上,采用网络订单模式,将传统经营的劣势,转变为个性化定制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实现服务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增加农业经济的效益。

4.发展生态农业

简单来看,生态农业就是将农业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相结合,发展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大田种植和物业、林业、渔业、副业的有机融合。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互联网+”的应用,要求利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知识信息,指导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行立体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生态农业和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实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5.发展规模农业

规模农业的特点是集中成片、集约高效,发展规模农业的主要阻碍,来自于土地管理政策,例如土地流入、土地流出、产出效益等。农业經济发展向规模化方向转变,应该出台鼓励土地流转的方针政策,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为规模化生产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可以用来建立土地评估体系,开展土地中介服务工作,建设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出租、转让、交换、合作等,实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此外,要大力扶持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落实规模化经营补贴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发展竞争农业

竞争农业的本质,是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我国竞争农业的开展,在竞争方式、手段、策略、方向上均存在问题。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应该实现区域布局、集约生产,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落实市场调研工作,分析农作业市场的供需变化,从分散经济向集中经济转变;着力打造大地基、大品牌,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竞争农业格局,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转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能适应生态文明发展需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纵深发展。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效率低下、科技水平落后、生态破坏严重。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可以尝试发展精细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竞争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多曼.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J].时代金融(中旬),2015,(5):59-59,72.

[2]浙江省咨询委三农发展部.加快浙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2015,(6):1-3.

[3]刘冬.“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农业经济,2017,(5):24-25.

[4]唐姝琴,胡冰川.“互联网+农业”与农业的转型升级——基于调研案例的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7,(5):118-124.

[5]周勇.试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途径与模式[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5):76-78.

[6]成金梅.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4.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农业经济互联网+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