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马兰栽培技术
2018-06-25汪李平
汪李平
马兰,别名紫菊、阶前菊、马兰头、竹节草、红梗菜、路边菊、螃蜞头草等,是菊科马兰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常野生于林缘、草丛、溪岸、路旁、田野,是传统的野生蔬菜、救荒本草和常用中草药。马兰花蓝紫色,花期长,适于作观赏植物,也可用作草坪、地被绿化植物。
马兰以其幼嫩的茎叶作蔬菜食用,清香可口、风味独特,凉拌、炒食、作馅或煮汤均可。也可将其晒干作干菜,食用时再水发。因食其嫩头而称“马兰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介绍马兰的: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古语俗称物之大者为“马”,马兰因为叶子像兰花,但比兰花大,故称“马兰”,马兰开出的花,色呈红紫,花形似菊,故又称“紫菊”,汉语中的“头”字,有嫩芽或嫩叶之意,“马兰头”,顾名思义,“马兰”的“头”,也就是马兰的嫩芽或者嫩叶。
马兰头又叫 “马拦头”,因“兰”与“栏”谐音,“马栏”倒过来念,叫“拦马”,所以在古代,献马兰头又有惜别之意——“欲识村童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拦头”。明朝的王磐在他的 《野菜谱 马拦头》中,第一次将马兰头写成“马拦头”,他这样写道:马拦头,拦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只恐救荒人出城,骑马直到破柴荆。意思是说:这些个拦路而生的马拦头,我真想将它们拔掉,好让我的马过去。可是,我若拔掉这些救荒的野菜,将来那些出城来找野菜的人,一路骑马而来,找到的岂不是只能当柴火的小木棍了。
马兰头营养丰富,每100 g食用部分含蛋白质2.4 g、碳水化合物 3.0 g、脂肪 0.4 g、膳食纤维1.6 g、Ca 67 mg、Fe 2.4 mg、P 38 mg、K 285 mg、Na 15.2 mg、Cu 0.13 mg、Mg 14 mg、Zn 0.87 mg、Mn 0.44 mg、Se 0.75 μg、 维生素 A 340 μg、尼克酸0.8 mg、视黄醇当量91.4 μg、抗坏血酸26 mg、维生素E 0.72 mg。中医学认为马兰全草及根可入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的治疗;外用可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
一般人群皆能食用马兰,但孕妇慎用。因为马兰有凉血化瘀的作用,准妈妈食用后容易引起宫缩,严重的可造成流产、早产。若是不小心误食,身体发凉要注意保暖,如有其他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诊治。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野菜都是入药的,食用野菜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吃,不能当饭吃,马兰的每餐推荐食用量 25~50 g。
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野生马兰每年只能收获早春一季。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野菜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近年来长江流域各地开始人工驯化栽培野生马兰,特别是利用塑料大棚覆盖栽培,可周年生产和供应,且一次栽种可连续采收多年,每667 m2纯收入可达 1.5万~2.0万元。马兰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栽培特性
1.1 形态特征
马兰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矮小,丛生,茎可分为地下部根状茎和地上茎。其根状茎为白色细长的匍匐茎,主要在表土层10~20 cm匍匐生长,其节间较短,每节都能生根发芽,因此可用根状茎的茎段进行繁殖。其地上茎直立,圆形,茎基分枝多,茎高30~70 cm,粗
0.5~0.7 cm,基部呈紫红色,由下至上颜色逐渐变淡,从浅紫红色至紫红色。茎下部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6 cm,宽0.8~2.0 cm,基部逐渐变窄而成翅状长柄,下部叶在花期枯萎;茎中部的叶互生,叶形渐狭,先端钝或尖,边缘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羽状浅裂,叶片质薄,两面光滑近无毛,叶脉紫红或深绿,主脉3条基出;茎上部的叶片逐渐变小,倒披针形或椭圆形,全缘,没有叶柄。其花单生于茎顶端,为头状花序,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有2~3层总苞片呈覆瓦状排列,苞片略带紫色,外层倒披针形,长约2 mm,内层倒披针长圆形,长达4 mm,先端钝圆或稍尖,上部草质,被稀疏短毛,边缘膜质化,有缘毛。有1层舌状花,舌片15~20个,长达10 mm,淡紫色;有多数管状花,被短毛,长3.5 mm,黄色。瘦果倒卵状椭圆形,扁平,深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毛及短柔毛。冠毛较少,易脱落,冠毛长0.1~0.8 mm,不等长。种子无胚乳,能繁殖,发芽力可保持5 a。花期 5~9月,果期 8~10月。
1.2 生长环境
马兰喜冷凉湿润的气候,但适应性较强,耐热、耐瘠、耐寒、耐旱、耐涝,短期内积水不影响植株生长。适宜种子萌发的温度为 20~25℃,当生长环境 5~10 cm土温 10~12℃, 气温 10~15℃以上时,幼嫩茎叶开始萌发生长。生长期间光照和肥水充足,温度在15~22℃范围内,植株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好;气温超过25℃时生长变慢,且茎叶纤维增加,不堪食用;气温低于10℃时植株生长缓慢,低于-5℃时地上部易受冻害,在冬季气温不低于-10℃的长江流域可以地下根状匍匐茎露地越冬。
2 品种类型
目前我国生产上还未见有报道选育成型的马兰品种,各地生产上的马兰皆是由野生资源驯化而来。
生产上根据其叶片形状分为尖叶、板叶、碎叶3种类型。尖叶类型:叶片狭长窄尖,叶小而薄,早春萌发较早,生长较快,上市较早,但产量稍低;板叶类型:叶片椭圆形,叶片宽大而略厚,比尖叶类型萌发稍晚,但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碎叶类型:叶片较小,萌发较晚,产量较低,品质稍差,人工栽培多选用板叶类型。
还可根据其嫩茎的颜色分为红梗和青梗2种类型。红梗类型香味较浓,椭圆形叶,食用药用价值较高;青梗类型节间稍长,披针形叶,叶面光滑,清香鲜嫩,产量较高,抗病性强。
3 繁殖方法
马兰在长江流域生产上主要有种子播种育苗、根茎切段繁殖、母株分株繁殖和扦插育苗繁殖4种繁殖方法。由于马兰种子繁殖时发芽率较低,且采集困难,种子产量低,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是根茎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大规模种植则以扦插繁殖最为简单易行,且繁殖系数高,幼苗萌发最快、苗期最短。
3.1 种子繁殖
马兰种子在采种当年10月至次年5月都可播种,其中以春季2月底至3月上中旬为最佳播种期。春季播种后7 d左右开始出苗,15 d基本可出齐苗;秋冬季节播种出苗时间要略慢,一般在10~24 d。播种前可用55℃温水浸种15~20 min以消除种子表面病菌,再用常温水继续浸种8~12 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沥干,用干净的纱布包好,置于0~5℃的低温环境中保持湿润催芽7~10 d,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每667 m2用种量 600~1 000 g。
为使播种均匀,可将催芽露白的种子晾干后与5~10倍的干细土或干细沙混合拌匀。种子撒播或条播均可。条播的按行距10~20 cm开浅沟,沟深约1 cm,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再用过筛的腐熟有机肥覆盖后稍加镇压,及时浇透水促进萌发。撒播的可直接将种子均匀撒播在畦面上,播后立即覆盖草木灰或过筛的腐熟有机肥,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压实浇水让种子与泥土紧紧地接触,以利种子充分吸水,促进出苗。低温季节播种的要在畦面覆盖薄膜保温保湿,高温季节播种的要在畦面覆盖稻草等遮阳降温,以利提早发芽。
种子萌芽出土后,揭去覆盖物,保持畦面湿润。苗期要经常保持畦面润湿,并及时除去杂草,避免草荒。幼苗2~3片真叶时,可适当追肥促进生长,每667 m2施入腐熟的沼液 (按1∶4稀释)750~1 000 kg。 幼苗有 3~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种子繁殖一般初期生长较慢,3个月左右后可封垄。
3.2 根茎繁殖
马兰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根茎繁殖,但以温度适宜的春、秋季节为最佳。挖取野生马兰的根茎,或者人工留种地选取生长健壮的根茎,先剪成长10 cm带有3~4个芽的根段,根段越粗越好。在畦面上按行距10~20 cm开好种植沟,再把剪好的根段铺在沟内,使根段的芽朝上,须根舒展,覆土 2~3 cm,再铺施一层腐熟过筛的有机肥,然后浇透水,以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低温季节要盖膜保温防寒,高温季节要采取遮阳防雨降温。一般情况下,在春秋季节采用行距10 cm 繁殖的,60~70 d封垄;而采用行距15 cm繁殖的,则要100~120 d封垄。
3.3 分株繁殖
马兰一年四季也可进行分株繁殖,也以春、秋季节繁殖为最佳。野外或者人工留种地选取生长健壮的植株,连根挖起。将采集到的马兰种苗,按地上主茎2~3枝为一丛分掰成种苗。保证每丛种苗地下根茎长4 cm左右,地上茎带2~5片叶,剪去多余的老根和叶片。然后按株行距10 cm×10 cm或15 cm×20 cm定植,定植好后施一层薄薄的腐熟有机肥,压实使其与泥土紧密结合;栽后及时浇透水,防止萎蔫,以提高成活率。低温季节要搭建小拱棚覆盖保温,高温季节应采用小拱棚覆盖遮阳网降温。春秋季节采用株行距10 cm×10 cm繁殖的,一般60~70 d封垄;而采用株行距15 cm×20 cm 繁殖的,则要100~120 d封垄。马兰多年连续采收易使产量降低,最好每年重新分株栽种1次。
3.4 扦插繁殖
长江流域扦插可于9月上中旬进行,扦插前准备好基质土和72孔穴盘,基质可选用蛭石、草炭、小粒膨化珍珠岩,按 1∶1∶1比例混合,再按每1 m3基质添加20~30 kg腐熟有机肥,混匀后提前半天浸透水分,再填满穴盘,压实后即可扦插。
野外或者人工留种地割取已木质化的健壮老枝条,扦插条长 7~10 cm, 保留顶端 2~3片叶,将其余的叶片、分枝、花穗都剪除,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将插条底端剪成斜尖,插入穴盘基质内深约3 cm。扦插后及时浇透水,保持温度白天20~25℃,夜间 15℃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5%~85%,以利扦插苗的生根。经20 d左右,待扦插苗长出新叶和须根,即可移入大棚定植。
4 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马兰对土壤适应性很强,但分蘖多,收获期长,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和杂草少的地块种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晒垡,每667 m2施入腐熟的猪牛粪 3 000~5 000 kg或腐熟菜籽饼150~200 kg,再加尿素40~50 kg、优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15)30~40 kg 作基肥,而后土肥混匀,整碎耙平,作成高15~20 cm,连沟宽1.2~1.5 m的深沟高畦。
若原地连作,也应挖起老根,重新耕翻土壤,整地时每667 m2撒施生石灰 75~100 kg消毒,避免病害孳生蔓延。
4.2 搭建大棚
长江流域马兰栽培可根据经济条件选用简易竹架大棚或镀锌钢管大棚,大棚规格一般长30~45 m, 宽 6~8 m, 高 2.8~3.2 m,拱杆间距0.7~0.8 m。有条件的可在大棚内安装微喷灌设施,实现肥水一体化。
4.3 大田定植
长江流域露地马兰大田定植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大棚覆盖栽培一般以秋季定植为主,通过覆盖保温促进生长,刚好可以供应元旦、春节市场。可在8月初至10月底,在准备好的大棚内按15~20 cm株行距开穴定植,每穴定植2~3株,每 667 m2定植8 000~10 000株。栽植的株行距不宜太宽,以免封行慢,前期杂草孳生。定植后应及时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
4.4 水肥管理
①灌溉 马兰定植后应根据天气和墒情及时灌溉,经常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及早萌发。有条件的采用微喷灌设备进行水分管理。雨季要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夏秋季高温季节浇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冬春季低温覆膜情况下要在晴天的上午浇水,中午适当进行通风散湿,避免棚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引发病害。
②施肥 马兰大棚栽培关键是施好4种肥。一是基肥:在整地时施入,每667 m2施腐熟的猪牛粪等有机肥3 000~5 000 kg;二是提苗肥:在播种或定植后施入,每667 m2施用商品生物有机肥300~500 kg;三是封垄肥:在幼苗开始生长到植株封垄前进行,施稀薄的沼液(1∶2~1∶4)或叶面喷施液体有机肥500倍液1~3次;四是增产肥:嫩梢(苗)采收后,在畦面上均匀地施一层腐熟的畜禽粪肥等有机肥,用量 667 m2施入 1 500~2 000 kg,每次采收后根据幼苗长势及时追肥。巧施增产肥可提高马兰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能达到及时复壮的效果。一般每采收1~2次,施1次30%沼液,且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促进茎叶的生长。为保证马兰的风味和品质,整个生长期最好以有机肥为主,不用或少用化肥。
4.5 中耕除草剪薹
马兰栽植至封垄前,由于株行距较大,极易出现草荒,要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是像革命草等恶性杂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结合除草及时松土,以防土壤表面板结,促进马兰地下根茎的生长,加快封垄时间。
夏季不采种的田块,如有抽薹开花,应及时剪去花枝,增施肥水,促进嫩茎、嫩叶快速生长,确保周年采收供应。
4.6 温湿度调控
为保证马兰的周年生产和供应,长江流域11月中下旬,大棚要及时扣膜保温,进入12月外界气温低于5℃以下时,将大棚四周封严,当外界气温低于0℃以下时,应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或两层棚覆盖,力争保持棚内白天温度为18℃左右,夜间不低于10℃。翌年开春后,温度逐步升高,2月中旬后晴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应加强通风降温。清明(4月5日左右)过后,揭去大棚架上的塑料薄膜或揭除裙膜保留顶膜,让其自然生长。从5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要采取卷侧膜(裙膜)留顶膜、盖防虫网遮阳网、微喷灌水等降温措施。遮阳降温时遮阳网应盖在塑料大棚的顶膜上面,这样既能降温又能防暴雨。
5 病虫防治
马兰抗逆性强,又有一种特殊气味,病虫害较少,一般不用喷农药治虫防病。
马兰虫害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粉虱、叶蝉、斑潜蝇等,应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新技术,采用防虫网、黄板诱蚜、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选用Bt乳剂、杀螟杆菌菌粉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虫害。
马兰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白粉病、灰霉病,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可通过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内和四周杂草、烧毁或深埋病株等方法,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为减少病害,同一块土地上种植马兰不能超过2 a,最好每年重栽一次。
6 及时采收
马兰大棚栽培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以3~6月及10月产量高、品质好。夏秋季如有植株抽薹开花,应及时剪去花薹,此时加强管理,由茎基及根茎长出叶片,仍能很好食用。一般只要不断地剪去嫩梢,它就会不断地长出嫩梢,不会开花,不会结籽,源源不断地供人们采剪和食用。
采收时用镰刀齐地面处收割,注意不要伤及刚刚长出的嫩芽。大棚马兰可整块地一次性收割,也可收大留小分批收割。大棚完全覆盖栽培时,最好在采收前3~5 d,每天提前通风、推迟盖膜,延长通风换气时间,以提高嫩茎嫩叶的品质。
大量生产的嫩梢,采收后用保鲜袋装好预冷12 h,及时通过物流送往市场销售,小量生产的做到及时采剪、尽早上市。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采收需30 d之后,保护地栽培在春、夏、秋3个季节每隔25~30 d采收一次,冬季40~50 d采收一次,全年可采收 7~10 次,667 m2年产量在3 000~5 000 kg。
7 种子采收
留种植株6月中旬开始任其生长,6月下旬7月上旬疏除过密植株,8月即可抽薹开花。为防止与野外马兰杂交混杂,开花授粉期间要在大棚上所有的通风口处安装好40目的防虫网进行隔离,10月种子陆续成熟,当头状花序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及时采收。采收时,用镰刀将头状花序割下,堆放在垫有塑料薄膜的地上晾晒5~7 d。将晒干扬净后的种子装入密封纸袋或塑料袋,在0℃的低温环境下保存。
长江流域马兰每667 m2可采收种子15 kg左右。
[1]杨春艳,陈秀斌.大棚马兰头栽培技术 [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9):37-38.
[2]黄卫.马兰头人工栽培要点[J].上海蔬菜,2015(2):43.
[3]梅再胜,徐天鹏,张育林.长江流域马兰扦插栽培高产技术[J].科学种养,2013(7):26-27.
[4]胥成刚,杨生高,王以荣,等.大棚马兰有机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2):59-61.
[5]王以荣,周耀健,吴俊杰.有机马兰优质高效周年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3(1):24-26.
[6]陈菊芳,胡繁荣,方顺民.南方设施马兰头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2(10):5-6.
[7]诸饶兴.马兰头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15.
[8]许鸿鸽,郭凤梅,王永荣.无公害马兰周年标准化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2):18-19.
[9]周振宇,吴文军.无公害马兰人工栽培技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27(4):60-62.
[10]陶仁林.食用马兰人工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1(3):21-22.
[11]张克亮,马成亮.马兰引种栽培与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11(1):58-59.
[12]谢文奎.森林蔬菜马兰的效用价值与人工栽培[J].林业使用技术,2010(4):44-45.
[13]刘跃钧,谢发根,郑文彪.野生马兰栽培类型选优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1):88-92.
[14]吴爱芳,袁晶,朱丽华,等.诸暨市马兰头周年生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7(8):17.
[15]杨翠娥,曹颖,王银元.马兰头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7(6):46.
[16]刘跃钧,叶征莺,徐东斌.马兰人工周年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7(1):34-36.
[17]钱燕敏.野生马兰大棚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6(6):41.
[18]张跃林.马兰无公害栽培及加工技术[J].上海蔬菜,2006(4):39-40.
[19]严洪源,吴顺山.马兰的反季节种植[J].上海蔬菜,2004(4):52-53.
[20]高晓明,高翔.无公害马兰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4(1):48.
[21]杨德金.野菜马兰大棚覆盖栽培技术[J].蔬菜,2003(3):4-5.
[22]杨忠,曹俊,龚凯.马兰头人工栽培技术[J].上 海 蔬 菜 ,2003(4):34-35.
[23]张庆,朱守忠,林建军.马兰大棚高效栽培[J].上海蔬菜,2002(4):26-27.
[24]翁忙玲,吴震,石海仙,等.马兰的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