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浪潮席卷农机行业不升级将被“洗牌出局”
2018-06-25○
○
2017年12月11日,江西省农机局下发的《关于对2018年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预告的函》引起笔者和众多农机生产企业的关注,其中“2018年进入江西省的补贴额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大中型机具必须配备卫星定位装置。如:联合收割机、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捡拾压捆机、喷杆喷雾机等。”更是引人注目。
农机物联网硬件的好处有哪些?
对生产企业的好处。首先,肯定可以享受到农机购置补贴,与没有物联网硬件就不能享受补贴的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其次,通过机、电、液一体化实现数据收集和动作反馈后,就能实现农机分布、作业轨迹、作业监控、故障诊断、故障统计、远程操控、油耗监控、大数据分析;第三,远程监测到“隐性”故障时,及时通知机器附近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或电话告知用户停机维修,可以增加用户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对经销商的好处。据笔者了解,一些地方的经销商把农机产品赊销给“恶意”购买人时,“恶意”购买人直接把农机倒卖到远方,不仅套补,而且还拖欠经销商的购机款。安装物联网设备后,经销商可以实时看到卖出去的农机产品所在位置,一旦赊销的产品超出经销商的能力控制范围,给经销商报警,可以规避“恶意赊销”的套补、套买、倒卖给经销商带来的经济损失。
对用户的好处。实时检测农机产品的使用状况,在农机出现故障之前,停止机器运行,可以防止农机产品自燃、过量磨损等风险的发生,及时维修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农机出现“显性”故障之前,厂家或是经销商及时告知用户自行维修,或是等待服务人员上门维修,还能增加用户对农机的体验效果。
行业形势已经迫在眉睫
2018年江西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农机购置补贴1万元以上的农业装备(如:联合收割机、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捡拾压捆机、喷杆喷雾机等)必须配备物联网定位监控。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上的一个小变动,就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大地震”,更可怕的是“余震”和“联震”效应。笔者预测接下来的3年,农业装备及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应用将掀起巨大浪潮,企业在这一轮信息化的升级中,能否成功顺利升级至关重要。
我国农机行业经过“黄金十年”之后,很多农机生产企业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但是,很多农机企业仍然停留在“初级”农机制造水平,对“智能化”农业装备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水平。前两年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到“国Ⅲ”就已经让很多农机生产企业“手忙脚乱”,这次以江西省为首的农机物联网设备硬性标准出台,更是让很多农机生产企业措手不及。
回想前两年《中国制造2025》对农机行业的2020年蓝图和2025年蓝图,时间已经进入2018年,但是很多农机生产企业还在缓慢前行。中国很多行业的政策都提倡“先搞”试点,然后再“复制”。因此,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物联网尝试,很可能只是全国的试点,或许后续很多省份都会“模仿”甚至“复制”。如果某家农机生产企业先是丢了江西省的农机市场,不思进取继续“原地踏步”,在未来几年,很可能将失去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农机市场。
先知先觉已经在行动
自主研发。在2017年全国秋季农机展会上,笔者走访了不少企业展位,发现一些农机生产企业在展示“智能化”农机设备,这些智能“理念”的农机产品,无一例外都装有定位设备,但是功能的大小、多少却有一定差别。可以说这些企业都是“先行者”或是“探路者”,从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农机巨头公司学了一些“概念性”的应用。
合作共建。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农机行业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物联网硬件设备产品,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何乐而不为?把合法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产品加在自身产品上,达到目的就是成功。据笔者了解,山东英胜、无锡松田豹、江西宏旺等公司,已经和大田物联签订合作协议,直接把大田物联硬件设备安装到农机整机设备中,省去了很多研发人员、技术、资金等成本的投入。
为什么要选择大田物联?
品牌与经验。大田农社在农业机械化领域服务了10年,从2015年开始农业信息化管理及物联网技术研究,到2017年率先在安徽省阜阳市建设了以农事托管服务为切入的数字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实现农业设备远程监控和远程管控,并从中探索出相对成熟的农机物联网平台和硬件设备。大田农社为帮助农机生产企业渡过“农机物联网”难关,在2018年初,在农机购置补贴新政策尚未实施之前,在2月2日,举办以“万物互联 赋能企业”为主题的农机企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说明会,可以说是农机行业进入“物联网时代”元年的起点。
技术与质量。在农机物联网平台和硬件设备上已经自主研发出大田物联GPS/北斗定位器监控器、ECU接口芯片和集成控制系统、农机作业监控系统、谷物干燥机控制系统、在线谷物水分监测仪、打捆机智能控制系统,这些智能硬件产品的型号、功能特点、技术指标、安装示意图等都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体系,并且已经投入使用,而且还要迭代升级,因此做到了质量保障。
公开与共享。经过农机行业“黄金发展期”的洗礼,已经有很多生产企业在农机行业深深扎根。如果每个生产企业“各自为政”都有一套“封闭式”的物联网平台和硬件设备,无论从技术人才资源配比上考虑,还是从信息利用方面考虑,都会只是“信息孤岛”,而且也是农机生产企业不擅长的方面。与其各有各的“技术壁垒”,不如把这个平台放在行业公认的信息平台,大家共建、共享、共赢,即共同建设农机行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共同享用大数据及其应用,达到共同赢利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每个厂家数据的安全,每个厂家的大数据都是单独存储的,已经有了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2008年是农机行业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元年,那么,十年之后的2018年,将是农机行业大面积应用物联网的元年。而这一轮推动不仅关系到企业对于物联网的应用,还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模式的转型。
(来源:农机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