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比较

2018-06-25胡迎光姜虎

系统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缺氧性蛛网膜下腔

胡迎光 ,姜虎

1济南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南 250013;2.济南市槐荫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南 25000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通常为新生儿处于围生期因缺血缺氧等因素造成脑组织的损伤[1]。其病死率高,且对新生儿健康成长影响大,故在临床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尤为重要,因此对其进行尽早的诊断,为临床医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必要依据是关键[2-3]。CT及MRI对HIE患儿实施检查为目前较为有效且快捷的影像学方式,但CT对患儿产生的辐射存在潜在的危害性,因此引起国内外各放射学家的广泛关注;且有文献指出,对HIE患儿实施MRI诊断,可对其病变部位、合并症及病变程度进行清晰显示,而CT成像的参数较为单一,且特异性差,故对病理诊断准确性不高[4]。因此该院为比较CT与MRI应用于HIE患儿中的诊断效果择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06例HIE患儿实施MRI和CT实施检查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的106例HIE患儿资料,分研究组(53例)为MRI检查和对照组(53例)为CT检查;对照组男 29例,女 24例;年龄 1~8 d,平均(2.29±1.10)d;体重 3~5 kg,平均(3.30±1.52)kg;研究组男 30例,女 23 例;年龄 2~9 d,平均(2.65±1.43)d;体重 3~4 kg,平均(2.90±1.12)kg;基线资料在两组中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和HIE诊断标准相符者;所有患者家属同意患儿。排除并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畸形患儿;并产伤颅内出血患儿;先天性疾病所致脑损伤患儿。该研究取得伦理会的支持备案。

1.2 方法

对照组行CT扫查,仪器为SINMENS EMOTION16排螺旋CT,将眶耳线作为基线,设置参数是120 kV,100 mAs,层间距是 5 mm,层厚是 5 mm,矩阵式512×512,实施12~16层的快速扫描,扫描部位为自颅底部至颅顶部。研究组为MRI检查,扫描仪器是GE公司的0.35T、0.5T及3.0TX型的磁共振设备,以FSE获取TIWI及T2WI的图像,序列为FLAIR,对TE和TR实施调节,以抑制患者脑脊液中的信号,使其比脑实质低,有助于对水肿区进行区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DWI及MRS弥散成像和DTI(弥散张量成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

统计两组对患儿脑室内、脑室周围中出血及蛛网膜的下腔和基底节区的出血情况。MRI的诊断标准为:①T1WI中顺脑回走形部位存在点状、迂回状的高信号影,在蛛网膜的下腔中有微量的出血情况,则为轻度;②存在轻度基础,且脑室周边有条带状的高信号,双侧额叶的深部白质存在点片状的高信号影,会伴局限性的脑水肿,是中度;③存在中度基础,T1WI弥漫性的脑水肿,其深部白质为低信号区,T2WI丘脑、基底节存在高信号,内囊的后肢信号,是重度。CT诊断标准是:①轻度是病灶主要分布在双侧额叶部位,在影像中为片、点状;②中度是病灶主要分布在两个脑叶中,其影像为大片状呈现,且灰白质的密度相对模糊;③重度为病灶为弥漫性的低密度分布,其灰白质的界限已消失,脑裂、脑池、脑沟变窄或是消失[5-6]。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皆为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经[n(%)]表示,组间对比由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结果对比情况

研究组的检出率相对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诊断结果比较情况[n(%)]

2.2 两组在颅内出血中比较情况

蛛网膜的下腔出血对照组检出率比研究组高(P<0.05),详可见表 2。

表2 两组的颅内出血诊断情况对比[n(%)]

2.3 两组检出符合率比对

检出符合率对照组是71.69%(38/53),研究组是90.56%(48/53),研究组相对对照组的符合率更高,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 8,P<0.05)。

3 讨论

新生儿脑组织的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其对辐射耐受能力低,且易受辐射损害。临床研究证实,CT检查属于低剂量的辐射扫描,尚不会对患儿脑组织形成损伤,因此CT检查安全性较高[7-8]。且有文献指出,新生儿脑组织的结构特点使CT的扫描成像更为有利。颅内出血属于新生儿发生缺血缺氧性的脑病常见的并发症,运用CT扫查,可对其出血部位及范围进行清晰显示,使观察更为清晰,特别为蛛网膜的下腔出血及弥漫性的点状出血中,对临床中预防患儿出现脑积水存在积极意义。该次研究的结果提示,在蛛网膜的下腔出血中检出率比较,对照组为24.52%(13/53)相对研究组0.00%(0/53)更高,即CT颅内蛛网膜的下腔出血检查率高于MRI检出率,但在基底节区的出血检出率该研究的对照组是0.00%(0/53),研究组为15.09%(8/53);朱来军等[9]研究中 CT检查在蛛网膜的下腔检查率为17.6%(12/68)相对MRI检查0.00%(0/68)更高,在基底节区的出血检出率CT检查率是 0.00%(0/68),MRI检查率为 8.80%(6/68);该研究和朱来军等研究结果类似。MRI的检查安全性同样较高,其无辐射,在新生儿的检查中尤为适合,同时研究称其适合运用在全身的各个系统中,特别是对颅脑部位的检查。MRI组织的分辨率尤为高,对大脑灰质和白质信号的对比更为清晰,且可对大脑解剖学的结构进行清晰地显示。有文献报道,MRI在脑组织异常变化中显示尤为清晰,例如神经元的损伤,能够对脑髓鞘化过程进行动态显示。MRI在微小病灶中检出率高,例如基底节区的微小病灶及白质区的微小病灶形成等。从该研究的结果中分析,在检查结果检出率及符合率中MRI皆相对CT检查检出率更高,其中MRI整体检出率为 100.00%(53/53),CT 为 88.67%(47/53),徐恒昀等[10]研究中 MRI的检出率为 100.00%(25/25),CT 检出率是 88.33%(53/60),该研究结果和徐恒昀等研究类似。考虑为:早期的新生儿其颅内的水分含量高,MRI在颅内的微小病灶及脑水肿中检出率高,因此可使其诊断的准确率得以增加;CT检查需依靠密度实施分辨,主要以低密度形态及范围与CT的测量值实施诊断,因此在微小病灶及脑水肿中检测不够敏感。该研究对两组特异性未实施统计分析,待临床补充说明。

综上所述,CT检查应用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对蛛网膜的下腔出血检出率比MRI更高,但MRI在诊断的符合率和准确性中比CT检查高。

[1]余霖,陈均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 CT检查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348-351.

[2]汪峰,王学林,吴胜才,等.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价值初探[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2):69-70.

[3]罗玲云.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109-110.

[4]姬星,景赟杭,闫军,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29例CT、MR成像对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1):1474-1475.

[5]马心锋,胡文彬,徐银,等.一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脑影像学动态观察[C].//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5:436-438.

[6]王娜,张遇乐,关步云,等.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8):1199-1202,1206.

[7]崔彦存,李洋,姚丽丽,等.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0):2798-2801.

[8]王璐.超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3):473-474.

[9]朱来军,王友良.CT和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8):1041-1043.

[10]徐恒昀,曹和涛,徐金标,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及MRI诊断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32-35.

猜你喜欢

缺氧性蛛网膜下腔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