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读文史

2018-06-25

乐活老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压岁钱故宫养老

没有退休金的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

在古代,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也基本上没有退休工资,家庭养老的严峻性远远超过现代。

早在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该制度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更有甚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犯人一些不太严重的罪行。

唐代的家庭养老做得很好。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所谓“色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所以,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在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在唐代,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丈夫休妻的理由。盛唐时期,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就因为妻子未能尽到“色养”公婆的义务而将其休掉。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候照料下,安享晚年。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据《解放日报》

民国骑自行车,要有驾照和牌照

民国初期在柏油马路还没有修建之前,很多地方大多都是麻石路,街道狭窄不平,不是骑车人跌倒,就是骑车人撞了过往行人,政府曾一度禁止在街上骑自行车。

然而政府的禁令,并不能抵挡自行车流行的趋势。1931年12月15日的湖南《大公报》刊载了一条消息:《足踏车行请恢复线车行驶》,长沙市脚踏车同业公会,呈请省公安局恢复线车行驶旧式街道。虽然这个呈请当时并未得到批准,但足以表明人们对自行车的自由向往。

当自行车成为不可抵挡的潮流之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有关自行车的交通法规,比如《南京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取缔脚踏车暂行罚则》等。这些规定大同小异,比如:自己用的自行车不得出租或私自营业,违者处3元以上5元以下罚金。如果自行车所有权转移,应该向市政府工务局申理过户手续,违者处1元以上2元以下罚金。自行车车主搬离原址,应在5日内向市政府工务局报告,违者处1元以上2元以下罚金。

那个时候的自行车和汽车一样,是有牌照的。已经领了牌照却没有挂上自行车的,不能上路行驶,违者罚金。

不仅有牌照,还有驾照。《南京陆上交通管理规则》规定,所有车辆行驶时都必须携带行车驾照以备查验,没带的人会被处罚,其中自行车将被处1元罚金。

此外,民国时期的自行车还要交养路费。据《湖南通鉴》载,1944年6月,湖南省根据行政院公布的《通行公路人力、畜力车辆管理规则》规定,对胶轮独轮手推车、脚踏车、人力车、板车、畜力车开征养路费,由车主向公路监理或养路机关缴纳养路费并领取登记。

据《潇湘晨报》

“压岁钱”北宋才开始有

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零用钱换来平安吉祥。其实,“压岁钱”源于北宋时期。

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的京城,春节的时候,全城官员纷纷庆贺,热闹非凡。

根据史书《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王韶的小儿子南陔出了一件事:

就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竟被歹人给掠走了。歹人准备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笔钱财。

然而,在歹人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车子经过,机智勇敢的南陔急忙大声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仓皇逃跑。于是,南陔得以随着朝廷的车子进入皇宫,见到了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此事原本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却很快传了出去,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这些零用钱被称为“压岁钱”。

后来,全国的百姓也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在春节的时候给孩子压岁钱。时间长了,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

据《羊城晚报》

在汉语拼音被发明之前中国人怎么识字

譬况法 就是用描写性的语言来说明某一个汉字的发音状况,比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被)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也就是说“伐”的两个意思(攻击别国和被别国攻击),是靠读音的长短来区分的,这有点儿像外语中的长短音了。

读若法 即找一个读音相似的字来给原字注音,比如“珣,读若宣”,我们就知道“珣”字和“宣”的读音相似。然而,这种方法只求近似,当然所标的音也是不十分准确的,和“譬况法”一样都算不得正式的注音方法。

直音法 真正的注音方法是从“直音法”开始的。所谓“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如“诞,音但”“中,音忠”。

反切法 所谓“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古人叫“反”,或叫“翻”,也叫做“切”,都是现在的“拼音”的意思。

它是把用来拼音的两个汉字分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如:“红,胡笼切。”也就是,红(hong)——胡(hu)+笼(long)。

据《国家人文历史》

故宫的冷宫为何至今不开放

众所周知,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皇室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它始建于1406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到处充满着帝王之气。故宫作为世界上历史上最大的木制宫殿建筑,位于五大宫之首,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8000多间房,一些没有开放的地方也因为民间的传说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冷宫便是其中之一。

明清时期,故宫作为皇族们起居的地方,普通人是不能靠近半步的,就连大臣们也得奉旨觐见。所以对于故宫的冷宫,一般人不得而知,但是关于冷宫的凄惨传说和灵异事件在民间却十分多。建国后,故宫陆续对外开放,人们也有机会对神秘的故宫一探究竟,但是时至今日紫禁城的几处冷宫并没有对外开放,这不禁引发人们的遐想,难道是因为阴气太重?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很多人对冷宫的不开放也感到很好奇,曾经在紫禁城居住过的末代皇帝溥仪在晚年给大家揭开了故宫不开放冷宫的原因。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冷宫这些地方是十分破败的,基本上都会被帝王们遗忘,故宫如此之大,国库没有多余的费用来维修不需要用的地方。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的余主任也说,故宫的“冷宫”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很荒凉,修缮起来难度大,费时费力费钱,而且考虑到游客的安全也就没对外开放。

据《北京晨报》

古代大赦天下,但不赦贪官

古代的帝王出于种种政治原因大赦天下,以示仁政。但通观大赦历史,罕见赦及贪官污吏。

唐太宗下诏大赦天下,规定不论罪恶轻重,包括死罪在内,都予赦免。但赦令中却特别申明:官吏枉法受财(受贿贪污)罪犯不在赦免之列。贞观九年(635),雨水成灾,西戎扰境,太上皇(高祖李渊)死,唐太宗认为是德泽未遍所致,于是再次下诏大赦,但仍然强调不赦赃官。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是唐王朝鼎盛时期。开元二十年(732),大破奚、契丹,百姓人丁兴旺,全国有786万多户,人口达4543万之多。唐玄宗于是下诏大赦:“奉天时减降天下囚徒。”规定流罪(放逐到远方,充军)以下都予以赦免。

乾元二年(759),大赦规定,天下囚徒,凡死罪者减为流放,流罪以下者一律赦免。但诸帝赦令亦都强调官吏贪赃枉法者不在赦免之列。尔后,唐文宗(李昂)、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乃至唐僖宗(李儇)等的大赦令中,无一不强调官吏犯赃不予赦免的规定。

宋朝亦规定官吏贪赃枉法为不赦之罪。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960-975),曾两次下诏大赦天下,但都规定:“官吏受赃者不赦。”不仅如此,还将赃官定为与“十恶杀人者”同罪。

总之,唐宋前后诸朝历代,罕见赦免贪官污吏。

《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压岁钱故宫养老
养老生活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雪中故宫
压岁钱驾到
养老更无忧了
压岁钱争夺战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故宫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