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理财的那些“坑”

2018-06-25李琳

乐活老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储蓄利息理财产品

文/李琳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钱存在银行里比抓在自己手里更安全,银行理财产品也被认为是风险系数较低的一类。不过,银行理财的“坑”还是有的,只要你细心辨别其实不难发现。

理财产品变成保险产品

本来去银行是为了存钱,却莫名其妙地买了保险,这个现象已经成为银行让人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留意一下,发现周围很多的人都被银行“坑”在了这里,尤其以老年人居多。

个别理财经理会将保险理财说成银行理财,故意混淆保险和理财的概念。那些每年交多少,交多少年,多少年后返还多少金额的产品,大多数都是保险理财了。也有个别理财经理故意给出一些超高收益来诱惑投资者,其实,那个投资收益是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会产生,大多数的情况是,最后的收益连银行定期存款也比不上。很多储户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以及自身对理财的不了解,很容易稀里糊涂地签下协议,等发现其中的猫腻,发现你用存款买了一份收益极低的保险而不是银行理财时,按照协议,你根本要不回本金。

募集期过长拉低理财实际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总共四个阶段:募集期、投资期、储蓄期、清算期。而这四个阶段只有储蓄期才算收益,储蓄期前只算活期利息。募集期,时间少的两三天,长的半个月,如果中途再遇上节假日就更长了。因此如果募集期太长,投资期又短的话,实际收益会减少很多。比如,一款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为50000元,投资期限为180天,年化收益率为5%,到期后利息所得为1233元。而另一种情况是一款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为50000元,投资期限为180天,募集期为15天,到期后利息所得同样为1233元,那么它的实际年化收益率只有4.61%。因为这款产品从募集到最终结束,所用的时间为195天,那15天的募集期已经把收益率给拉低了很多。

因此,不建议投募集期太长以及特别短期的产品,这些时间漏洞非常影响收益。理论上,最好在募集期最后几天购买理财产品,但实际情况是最后几天买的话可能份额就没了,所以具体的购买时间也不好说。

银行理财虽说相对安全可靠,但也要注意风险问题!

购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营的

自从部分银行理财违约后,许多人发现购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营,而是和第三方机构合作的,银行只是在为他们提供理财渠道。为了销售理财产品,许多银行工作人员向外推销时说是自己银行的产品。

猜你喜欢

储蓄利息理财产品
学中文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利息
幽你一默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人生是一种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