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与防治

2018-06-25付振卓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盐渍化耕层菜农

付振卓

(锦州市太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12)

锦州市太和区是锦州市的城郊区,素有“菜篮子”之称,保护地蔬菜生产是当地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长期封闭的栽培环境、常年连作、大量施肥等原因,导致土壤养分富集、盐分积累、次生盐渍化状况日益严重,给当地保护地蔬菜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盐害已成为阻碍本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 田间表现

1.1 保护地蔬菜受盐害症状。植株大多在3月中、下旬开始表现盐害症状,起初叶片发黄,之后在晴好天气里土壤并不缺水的情况下,每日10:00时开始至日落前,植株上部叶片萎蔫,日落后逐渐恢复。叶片深绿、脆硬,叶肉黄,叶缘翻转状似“降落伞”,新叶小,生长缓慢。根须黄白色,而正常根是奶白色,这种根看似长势不错,但毛细根少。植株上部空髓,生长受到限制,最终枯死。

1.2 保护地土壤受盐害表现。干燥时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盐霜,湿润时表土长出绿色青苔,严重时表土发红。

2 发生危害程度

已有1.0万亩以上的保护地土壤受害,约占设施蔬菜面积的32%,老龄大棚受害严重且面积大,土壤粘度大的地块比其它土质的地块受害程度大。受害的作物以番茄为主,黄瓜次之,其他作物零星发生。轻度发生造成减产20%~30%,中度发生减产30%~50%,重度发生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土壤盐渍化直接危害蔬菜,还可能诱发各种病害,如番茄、辣椒的脐腐病,黄瓜钙镁缺乏症等。

3 发生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3.1 与保护地栽培环境有关。保护地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下,促进了土壤盐分的积累和表聚。一是保护地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加速了土壤固相物质的分解与盐基离子释放,增加了硝酸盐的积累,二是保护地不受降雨的影响,土壤缺少雨水淋洗,盐类物质不能淋失或淋溶而聚集。三是保护地灌水只在耕层,在蒸发和蒸腾作用下,土壤中的盐分随水自下而上运动带到土壤表层,引起耕层土壤盐分聚集。

3.2 与不合理施肥有关。“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深谙此理的菜农在每茬都过量的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有的菜农甚至大量施用未腐熟的鸡粪,认为“生粪有劲”,这样短时间内满足了保护地蔬菜需肥量大的要求,但长此以往,肥料不能全被作物吸收利用造成营养元素过剩,最终导致盐分累积。此外,由于偏施多施氮肥,造成土壤中硝酸盐积累。

3.3 与多年连作重茬有关。保护地蔬菜生产由于受栽培面积及市场供需等影响而倒茬困难,引起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有益微生物对肥料的分解受到影响。同时连作重茬会使蔬菜偏好的营养元素缺失,也会使蔬菜不喜或有害的元素在土壤中富积,导致这些养分的盐类物质积聚。

4 防治措施

4.1 选择耐盐品种。可选择种植耐盐的蔬菜品种,对缓解盐害有一定的作用。

4.2 改进灌水方法。灌水不要频繁,不宜小水勤浇,采用膜下暗灌,最好使用滴灌或渗灌。

4.3 科学合理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多施菌肥,进行配方施肥。使用矿物型肥,比如黄腐酸钾。控制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用量,追肥以“少吃多餐”为原则,避免一次施肥过多。提倡根外追肥,喷施钼肥,每1个月或2个月喷1次,帮助盐的代谢,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对消除盐害有一定的作用。

4.4 利用秸秆生物降解技术。棚室内使用秸秆和对土壤有改良作用的微生物菌种,经过生物降解秸秆,改善土壤环境,大大地降低了耕层土壤的全盐含量。此项技术在当地保护地蔬菜生产中为广大菜农所认可,被广泛应用。

4.5 利用解盐菌降盐。目前当地使用最多的是盐碱无忧(盐碱改良剂),1~2 kg/亩,每季2次,均匀冲施,效果较好。

4.6 更换耕层土。棚室内土壤盐渍化严重,采用一般的方法效果不理想时,有的菜农则采用更换耕层土(0~30 cm)的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土方工程量太大,投入成本较高。

4.7 改种其他品种。换茬能有效地缓解盐害,当地有一个“番茄村”受盐渍化危害严重,无法再进行番茄生产,菜农改种茄子、菜豆后,植株生长、产品品质、产量均不受影响,避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

猜你喜欢

盐渍化耕层菜农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1989—2019 年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分析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耕层构造对土壤三相比和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红壤坡耕地耕层质量特征与障碍类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