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公共服务抓手

2018-06-25庄海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农民

庄海伟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总要求及分阶段目标。对于一直以来的热点问题,学术界通常遵循两种解决路径:一是从需求侧出发,通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以分析,试图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及利益表达对国家政策决策进行影响;二是从供给侧出发,尤其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缺少农村现代化及农民利益表达而单纯的农业现代化也没有使乡村走向振兴。事实上这两种路径都是不全面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供给侧改革时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在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切实抓住农民对于美好生活多方面多层次需要,进行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1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就对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以公共服务现代化推动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由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导致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瓶颈,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农机装备数量稀少、农田建设标准低下及小规模水利设施缺乏使得乡村农业生产粗放式、碎片化严重。另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及农产品销售是两大难题。缺乏知识、技能使农民普遍采取多施化肥多打农药来寻求农作物增产,使得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堪忧;缺乏完备的产业价值链使大量瓜果蔬菜滞销并不鲜见;“靠天吃饭、靠地生存”的单一粮食作业生产也制约了农产品创新力与竞争力。这就要求完备基础农田、科技试验田、水利工程建设,使农业真正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引进科技人才,落实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打造一村一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可能。

1.2 以公共服务生态化落实生态宜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农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现阶段由于公共政策落实不到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乡村观念使得过度放牧、滥砍乱伐造成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乡村由于缺乏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直接排入地下严重影响农村饮水用水;固定垃圾处理场所缺位使得生活生产形成的垃圾到处存放,乡村整体面貌呈现脏、乱、差。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实施农村生态小流域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3 以公共服务均衡化助力乡风文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现阶段文明乡风程度较低,一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较少且服务内容单一;二是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精神文化匮乏,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依然盛行。这就要求公共服务一方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建立高标准、多样化的娱乐性公共服务设施及大型体育活动中心,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下乡、电子政务平台等网络化手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摒弃陋习,提升服务效能。

1.4 以公共服务多元化促进治理有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走“善治”道路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农村主要以德治为主,综合服务平台及网上服务站点的缺位使得村民会议形同虚设;公共法治服务缺失使得农民法治素养较低,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与法律援助。这就要求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1.5 以公共服务精准化实现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制约农民增收关键点在于不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与公共教育服务模式。一是由于农村就业面狭窄,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使得乡村“空心化”严重;二是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加上户籍制度的制约,使得一部分农民选择进城买房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同时缺乏职业教育培训使农民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厂、电子厂的工作,又使得农民市民化受阻。这就要求公共服务资金更多向就业培训、教育设施倾斜,通过提升农民就业技能使其胜任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培育一批家庭作坊、乡村车间等拓宽农民就业选择空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要实现现代化、生态化、均衡化、多元化和精准化公共服务供给就要正视乡村振兴中的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乡村“软、硬”公共服务均衡,就要对乡村公共服务进行供给侧改革,完善财政体制、优化供给模式、加强数据平台建设,使公共服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

2.1 完善财政体制,引导资金向农村倾斜。没有资金支持,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必定是纸上谈兵。通过改革、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金融资金重点倾斜、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投资格局,使供给资金来源多样化。一是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金融资本下乡去投资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缓解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乡村公共服务问题“对症下药”,对资金利用有明显导向性。比如一些乡村未脱贫,那么解决“上学难、看病贵”理应成为重点;而教育优先,就业优先,那么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向产业引进、教育培训等方面倾斜。

2.2 优化供给模式,推进乡村“软”“硬”服务均衡发展。发展公共服务需要发挥公共服务的聚集、吸引功能,这就要求在农村内部公共服务供给中要创新供给模式。其一,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根据公共服务的类型、性质等制定实施乡镇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即“公共服务清单”,规范项目遴选、信息发布、组织购买、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流程。其二,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加入公共服务供给;积极落实PPP模式项目选择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融资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伙伴。

2.3 加强数据平台建设,保障精准化高质量供给。大数据为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解决可能,应当通过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整合以及机制完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建立乡镇综合信息平台,为每个乡村建立资料信息,并及时更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对象精准、人群精准。利用“互联网+公共服务”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碎片化”,更好地统筹协调乡村内部及各乡村之间的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供给农民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饸饹面“贷”富农民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