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

2018-06-25曾金发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核心

曾金发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1 现状概述

当前,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所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在取得教改成效的同时,其培养路径仍有拓展提升的空间。课题组通过开展问卷、访谈与咨询等方式,先后对笔者所在学校及省内兄弟院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和相关用人单位,围绕学生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了调研。课题组在对调研内容进行严格认真梳理后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仍存在需改进之处。

1.1 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少高职院校仍希望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学中,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属通识课程的范畴,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的教师甚至将学生的职业能力等同于专业核心能力。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1.2 未能做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系列活动规划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紧扣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开展系列活动。然而,这些系列活动在活动策划之初就没有做好统筹设计,以至活动开展过程中每项活动彼此之间关联度不大,比较孤立,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活动项目有些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活动组织不严谨,存在以活动为契机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假象,活动开展的实质仍是传统学生活动的呈现,这必然不能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产生有效地助推作用。

1.3 未能构建有效的学业评价体系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仍然是依据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这种评价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往往以追求高分为目标,而忽视对岗位技能的锻炼,以此为依据的考评结果只能成为教师自编自导的一场独角戏,没有形成过程性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就难以更好地实现。

2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笔者及课题研究团队,通过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围绕课程、活动、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以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2.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在加强对其核心能力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自学、交流、合作、创新、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与载体,是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课题组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召集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对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按照行业和企业用人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以此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学习、训练操作、素质拓展、以赛促学等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既有各自独立的功能,又相互关联,共同成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该模块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素质拓展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如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公共礼仪》、《职业沟通》等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能力培养》等必修课程。训练操作模块旨在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以此实现学生毕业后就能顺利的胜任岗位,真正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赛促学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搭建第二课堂锻炼平台

第二课堂作为高职院校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发挥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养成,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第二课堂以其学习时空宽广的特点,不仅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也越来越成为学生理论学习向能力提升转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构建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二课堂”锻炼平台,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确实促进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先后出台了《职业核心能力修炼活动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制定了《职业核心能力修炼活动实施方案》,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思想素质类、身心健康类、实践服务类等第二课堂平台,科学设计涵盖学习、文体、娱乐为一体,特色鲜明、要求具体、评价科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形成校级层面、二级学院第二课堂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思想素质类第二课堂活动以大学生生涯为主线设计系列活动,以学习能力、为人处事、创新创业为切入点,根据大一重在对大学生活的指导,大二重在目标调整指导,大三重在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明确活动的目标,对活动加以设计。活动设计过程中,充分将学生思想实际与待解决的问题相结合,融教育于活动之中,有序组织实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此同时,借助重要时段与重要的历史事件,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使命等为主题的征文、报告会、演讲等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元素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身心素质类第二课堂活动旨在加强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具备健康的身心。因此,主要通过举办集体晨练、晨读,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之中,增加学生强身健体的动力源泉,达到强体魄,益心志的目的。系统地规划学生身心素质的校园活动,每年举办如心理素质拓展大赛、自强之星评选等身心健康的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学生面对学习、竞争、就业等方面的抵抗压力。

实践服务类第二课堂活动依托学生所学专业优势,通过组建大学生实践社团,开展服务社会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等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在此类第二课堂活动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学校各级团组织通过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3 走校企合作之路

学生要掌握过硬的职业核心技能,其中通过实践是重要的关键环节。为此,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是其有效途径。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敞开课堂之门,积极引进企业进校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的行业专家、技能高手、优秀员工请进学校,他们将企业实际经营的业务作为教学案例与素材带进课堂,使教学过程与公司业务进程同步;将生产性项目引入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直接融入生产环境之中,便于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这种教学内容紧贴岗位能力的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一致性、同步性和真实性。学生在想企业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又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自我提高”的能力。

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将部分专业技能课开设至企业和公司,在校外实习基地开设企业课堂,邀请企业专家授课,让学生在企业现场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及企业对员工的各项要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接触真实的岗位工作,将职业标准具体化,在基地指导老师的现场指导下边做边学,是对职业能力进行有效补充和提高的绝佳时机,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与职业,从而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3 成效

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路径构建过程中,课题组制定了校本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标准,改变了传统的“唯分论”的应试考评机制,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第一与第二课堂交叉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由以往重专业与技能的学习,转变为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同提升的局面,学生的成长成才观大大发生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不断的更新,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均渗透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积极编写相关的教材,建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资源库。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技能大赛中,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屡获佳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创业学生人数逐年攀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社会满意度。

[1] 柳阳.高职生职业核心技能教育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

[2] 闫守轩.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原理与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