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调查与分析
2018-06-25钱银明
佟 乐 钱银明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1 引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为此,我们申报并实施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南通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情况调查》。
2 调查组织与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开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实施的建议。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312份(样本分布见表1)。同时,对五校创新创业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面谈访问。
表1 有效问卷样本分布情况统计表
本次调查符合南通高职院校学生及专业设置特点,调查对象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结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可信度高,学生家庭年收入分布基本符合地区特点,能够全面反映不同收入阶层对创新创业实践的态度及影响。
3 调查结果分析
(1)创新创业实践已经成为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大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
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表
调查发现,南通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院校职能部门面谈访问了解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项目主要有创业技能比赛、沙盘模拟训练、企业参观学习、创新创业社团、创新训练项目等多种方式,部分院校引入项目辅导培育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提高高职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抓手。半数以上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较为了解,尤其是“创业技能大赛”项目知晓率达到了92.6%。而学生主动参与度普遍较低,从表2“参与率”指标可以看到均低于50%,“项目辅导培育”参与率不足1%。进一步调查发现,参与率较高的“创业技能大赛”项目,主动参与人数只有36人,主动参与率只有11.5%,而“沙盘模拟训练”、“企业参观学习”则是因为部分专业将其纳入了课程教学,剔除非主观因素后的学生参与率普遍低于20%。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度较低,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通过对五校相关职能部门面谈访问,“创新创业教育”从职能划分上均归属于学工处、团委大学工系统,除部分专业、个别项目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外,多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属于“第二课堂”、“第三课程”范畴,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存在较大脱节。从“大学期间学生创新创业经历”调查看,56.4%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有创新创业实践的经历,但多数停留在“构想、设计”阶段。44.9%同学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项目选题,来源于专业的选题只有18.2%,来源于真实市场需要的则为0。60.3%没有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的主要原因是感觉自己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完成实践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张皮”造成了高职院校难以实现面向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表3 大学期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统计表
(3)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精神支持多,物质支持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保障体系滞后。
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了一定的资源,但相对于“传统教学活动”,学校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投资有限,滞后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需要。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更多依靠“教育工作者”的智力投资,创新活动方式,整合有限资源,形成学校创新创业特色项目与品牌。从表4可以看到,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保障满意度不高,三个单项以“好、较好”累计的满意率均在30%左右,而以“不好”评价为代表的不满意率,也维持在20%-30%的水平。“不了解”也占有一定比率,说明学校对创新创业宣介工作存在盲点和不足。
表4 大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平台与保障的满意度统计表
4 改进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对策建议
4.1 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发掘学生兴趣,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度与主动性
相关创新创业教师谈得最多的是学生参与度与主动性问题,这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不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原因调查发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能力与兴趣”问题。
(1)坚持能力为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从专业出发,明确创新创业目标与特点,体现实用性和市场需求,建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全面提升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2)丰富创新创业形式,加强教育针对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者,理应加强对学生兴趣、需求的研究,从而创新教育载体,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
(3)心理辅导与榜样激励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高职学生多数在中学阶段累积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院校需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全面客观把握创新创业意义,勇于创新,通过自身创新创业实践,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注意寻找学生身边的创新典型,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走向成功。
4.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融合度
国务院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明:“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1)发挥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这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融合度的关键一环,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薄弱的部分,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换个角度来说,专业课程只有发挥了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其功能才真正得以实现。这是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发掘的重要课题。
(2)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项目课程化、体系化建设。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擅创新、能创业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创新创业配套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适应市场需要和专业特点,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并在增强课程实践性上下功夫,做到理实一体、理实相融,从而把使创新创业课程真正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合理人、财、物配置,优化实践平台,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度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搭建,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1)校地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应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逐步提高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满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保障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支撑与保障体系,不仅包括平台建设等物质基础,更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基础、创新创业资助激励等制度基础,只有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保障体系,才能保证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健康、长效运行。
[1] 张俊杰.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现状调查与建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4).
[2] 王勇,王明强,孟宁宁.校地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途径与策略[J].教育评论,2017,(07).
[3] 周智娟,罗培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教导刊,2016,(3).
[4] 魏旭.山东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6).
[5] 李静.主体性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