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天效应”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应用

2018-06-24左佳妮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质效应行为习惯

左佳妮

【摘 要】 音乐教学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借鉴行为心理学中的“21天效应”,从时间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引导。通过计划时间、支配时间和管理时间,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意识地渗透、扶植和培育,从而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 21天效应;行为习惯;习惯养成;时间策略

一直以来,音乐由于其质料——声音的特殊性,被认为是“时间的艺术”。其实,不仅音乐的质料表现具有时间性,从学生音乐学习的体验方式、审美方式上看,音乐也不能离开时间。从某种意义说,学生音乐审美、体验方式比音乐本身更具时间特质,更具时间性。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跟着音乐声进行律动的习惯、轻声唱歌的习惯、听唱和声的习惯、聆听音乐的习惯,等等。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行为心理学中的“21天效应”。

一、借鉴行为心理学中的“21天效应”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21天效应”。所谓“21天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新理念或者新习惯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换言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行为或者想法从无到有,从有到成为习惯,需要重复21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21天效应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展开:

首先,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摒弃传统的旧的不良习惯,如上课喧哗、走神等;其次,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旧的不良习惯的消失,二者是共同展开的;再次,新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只有重复,才能让学生行为沉淀、固化,成为一种历久弥新的习惯,从而自然而然地改变学生的日常音乐学习,形成一种内在于个体的行为模式,有效地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需要明确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音乐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教师也要深信,对于任何一位学生,只要将之行为放置时间的河流之中进行熏染、培育,良好的音乐学习行为习惯一定会养成。

二、“21天效应”:行为习惯养成的时间策略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和音乐学习效能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一般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反之,不良的音乐学习行为习惯则阻碍学生的音乐学习。作为音乐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不良的音乐学习行为习惯进行控制,对良好的习惯进行有意識地渗透、扶植、培育,从而让学生在“21天”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制定计划,确定计划时间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要制定学习计划。根据音乐本身的特质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作一个近景和远景的规划。这样,让音乐学习的行为习惯有的放矢。比如,学生的音乐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音乐学习陋习,我要求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关注“读谱”“哼唱”“跟唱”等时间段。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制定计划,具体包括:音乐学习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到位,什么时候默读谱子,什么时候哼唱,什么时候跟唱,什么时候学唱,聆听音乐主要聆听什么,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等。当学生在心中形成了初步的音乐学习格局,学生的音乐学习效能就能得到普遍性地提升。由于学生有了音乐欣赏、审美的整体性规划,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变得有条不紊了,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能够积极动脑,学习音乐的表现有了明显的质的提升,音乐学习的行为习惯养成已初具成效。

2.高效学习,合理支配时间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支配时间。尤其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特质,合理指导学生。比如,有学生听辨音的能力强,有学生识谱能力强,还有学生的音色比较好。教学中,教师要对各类学生的学习合理分配,使之通力协作,完成高效性音乐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质,同时要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努力让学生克服自身的短板、缺陷,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比如,笔者所在的班级,有许多学生不善于聆听音乐,为此,我对这类学生展开了聆听音乐技巧的培育。根据音乐的特质,有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如在学习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的《嘀哩嘀哩》时,让这类学生感受“前十六分节奏”;听完《共同拥有一个家》,让这类学生围绕主音“la”展开讨论;欣赏《惊愕交响曲》,引导这类学生抓住乐曲中强弱对比去聆听,感受音乐表现的情感,等等。通过这样的对音乐有限学习时间的合理支配,让学生高效学习。

3.反思总结,学会管理时间

在音乐“21天”养成行为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通过时间管理,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高效。首先,反思要以榜样作为标杆,努力让自己的音乐学习向榜样看齐。其次,要对自我的阶段性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克服缺点、弘扬优点,在评价中找到自己和从前的区别,找到自己和伙伴的差距,等等。最后,要引导学生在反思小结中形成下一阶段的音乐学习计划。比如某些同学在唱歌中,只会大声唱,有的就“直着嗓子大喊”。为了防止损伤学生的娇嫩声带,我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唱法进行反思,从而纠正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消除学生音乐学习的误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高位弱声”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学生旧的不良唱歌方法又复发了,这个时候,教师的纠错教学就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要“纠反复”“反复纠”,通过不断地反思、小结,让学生克服旧的不良的行为习惯,进入到正确的音乐学习轨道上来。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行为心理学中的“21天效应”,引导学生建立科学而规范的音乐学习行为习惯。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揣摩学生的认知心理,根据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质,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克服旧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良好的习惯。从细微处入手,严格把好学生音乐学习的习惯关,就一定能够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丽.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6).

[2]何炎芬.“21天效应”在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7).

[3]杨涛.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课上的良好习惯[J].北方音乐.2017(13).

猜你喜欢

特质效应行为习惯
画与理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你看见了什么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偶像效应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