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兄弟携手的追梦故事

2018-06-24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杨伟凯旋兄弟

兄弟,不仅限于血缘宗亲,更推广朋友同志。只要志同,就可道合,只要义正,就是手足。只要有共同的目标,兄弟会是最佳的共事搭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兄弟的故事吧!

上下铺兄弟打造两大国之重器

前不久,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自主研发的隐形战斗机歼-20完成了海上军事训练,这标志着我国空中军事打击力量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歼-20总设计师杨伟与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是西北工业大学同班同学,并且是同一宿舍的上下铺兄弟。

5382宿舍的好兄弟

出生于1963年的杨伟儒雅大气、自小就聪慧过人,被誉为天才少年。1978年,15岁的杨伟初中毕业时破格参加了高考。他被录取到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

出生于1959年的唐长红,很长一段青春留在了陕北农村,国家恢复高考后,机缘巧合下,两人不仅成为同班同学,还成了5382宿舍的上下铺兄弟。

杨伟思维活跃,而唐长红则做事沉稳,两个人成了好搭档。

本科毕业后,唐长红留在西安阎良的中航工业研究院工作。杨伟去了歼-10项目所在的成都611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前身),兄弟俩从此踏上各自的人生道路。

“传帮带”各有恩师助成才

1985年,22岁的杨伟进611所没几天就找到了宋文骢的办公室。宋文骢是歼-10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伟主动请缨:“我希望……我要做您的助手。”

宋文骢未置可否,但杨伟也没失望,几个月后,杨伟的年轻活力和专业素养令他脱颖而出。于是,人事处给他一项攻坚任务,任命他为头,带领4个同事研发全数字式电传操控系统。这是第三代歼击机的关键技术,由于西方国家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当时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科技人员不可能过电传操纵这一关。

杨伟的小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几个月后居然拿下了这个项目,令宋文骢对他另眼相看。那时候的宋文骢已近60岁,由于“文革”的耽误,中国航空业出现人才断层,他特别渴望有接班人继续这份事业。

1998年3月,歼-10迎来了令各界瞩目的首次试飞,机上使用的就是杨伟课题组研发的电传操作系统,这也是决定歼-10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首飞成功后,35岁的杨伟被宋文骢委以重任,全面主持歼-10的定型研制工作。他带领团队,采用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法,使得定型试飞的周期大大缩短,打破了我国多项新机试飞史上的纪录。不久,歼-10双座型作为国家高新武器装备正式批准立项,杨伟被任命为歼-10双座型总设计师。最终,歼-10双座型如期实现首飞,并于两年后设计定型……

由于宋文骢的信任,杨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飞机设计总师。唐长红的贵人则是他的大学导师刘千刚教授。毕业后,唐长红到单位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而是被分配到颤振专业组。为此,他很郁闷。“老师鼓励我,说如果我在工作以外花3年时间学习,完全可以再学一门新专业。”同时,刘千刚教授还开导唐长红,让他明白,有学必用是不可能的,先得服从,更重要的是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几年后,刘千刚教授又强烈建议唐长红去考研究生,于是他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固体力学专业的研究生。在飞机研究所,唐长红也遇到了扶持自己的恩师——“飞豹”(歼轰-7)总设计师陈一坚。陈一坚对唐长红要求很严格。有一次,唐长红去汇报工作,陈一坚问他:“飞机上的零件.你都摸过没有?”唐长红回答说摸过了。后来陈一坚自己去看飞机的时候,还专门问现场的工作人员:“小唐常来吗?摸过飞机零件没有?”回来后,陈一坚又跟唐长红说:“摸没摸过飞机零件是不一样的,责任重大,你必须脚踏实地。”

新“飞豹”首飞成功那天,历尽万千险阻的唐长红没有哭,被同事们表扬为“很坚强”。在这期间,他主持攻克了飞机应力课题难关,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唐长红和他的团队在世界上率先采用CATIAV5软件,在我国首个实现了全机电子样机,全机计算机发图,并建立了一套计算机设计标准和基础图库,填补了相关技术的空白。

就这样,在诸多前辈的培养下,这对上下铺兄弟都磨炼成为“航空少帅”。

互相打call撑起航空业半壁江山

很快,杨伟和唐长红又各自迎接新的挑战,那是日后给他们带来巨大声誉,也使他们成为两院院士的项目:唐长红的运-20和杨伟的歼-20。

在研制运-20之前,我国没有自己研制的大飞机,随着国家发展,急需具备战略空运能力的飞机,但没有国家肯卖。这一点唐长红与杨伟有共识:在武器装备上必须自力更生。有一段时间,项目的进展陷入瓶颈状态,唐长红经常做噩梦。

唐长红开始搬救兵,向杨伟等几个老同学请教。杨伟认真看了他们的设计后,提出了修改意见。果然,根据他的建议,虽然设计复杂了些,但是非常适于生产、适于安装,也就加快了项目进度。

而杨伟在主持歼-20工作时,唐长红也会为他出谋划策,他的建议很朴实,有时也会很尖锐,旁边的人都忍俊不禁:“老同学说话,真刀真枪的呀。”

终于,运-20在珠海航展上亮相,歼-20也冲上了蓝天。

2018年,歼-20正式列装服役,标志着中国歼击机的研制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摘自《家庭》2018年第15期)

陈氏兄弟打造日化龙头

说起立白,家喻户晓;说起陈凯旋这位日化大佬,可能不熟的人多。立白公司,创办于1994年,彼时的创始伙伴一共有6个,主要是陈凯旋和他的哥哥陈凯臣,立白是兄弟携手创业的成功案例。

陈凯旋,生于1958年,祖籍广东普宁。与许多商界大佬相比,陈凯旋起家更是清一色的“白手”,起初是一位民工。1975年,高中毕业后,18岁的陈凯旋,带着卖鸡蛋攒下的25元,去了省城广州,打了几年散工。他在化工研究所当过泥水工,也到黄埔港扛过石头。20岁时,陈凯旋返回老家普宁流沙。偶然一天, 他发现杂货店里来自广州的洗衣粉很畅销。当时,他想,如果我在普宁进当地的洗衣粉,岂不省下一大块运费成本?后来,陈凯旋干脆与厂家签订独家包销的代理协议,把生意扩大到其他乡镇,还叫来哥哥陈凯臣和几个朋友一起干,短短5年间,已发展成普宁全市最大的洗衣粉批发贸易商。正当陈氏兄弟俩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那家厂商单方面毁约,自个也开起多家门店,结果陈凯旋仓库积压了大批洗衣粉,赔了不少钱。痛定思痛, 陈凯旋再也不甘心一直当“二道贩”,决定自己做,创自己的牌子。1994年,陈凯旋和哥哥陈凯臣及其他4位创业伙伴,在广州创办了立白公司。

一开始,立白并没有工厂,走的就是OEM模式(贴牌),代加工,在那时也是超前。为了打开销路,他花了5000元钱在电视上打广告。当然,在日化强敌如林的广州,要争下一席之地,岂能容易。

立白洗衣粉,在市场上出名,最初是潮汕地区。陈凯旋把产品打回老根据地——家乡普宁,与他哥哥一起,把一家家杂货店、小卖部发展成自己的经销队伍,自此,立白市场不仅扩展到潮汕及周边,而且还覆盖了广东大小县城、乡镇。立白后来逐步改变OEM模式,自己建立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并与国际日化巨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等各方面深度合作。不到20年,立白成为国内洗涤用品的龙头企业。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陈凯旋个人财富高达130亿元。

(据百家号微信公众号)

兄弟“共享双臂”撑起美好梦想

今年18岁的吴建智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老店镇法土南村一户农民家庭,年长自己两岁的哥哥吴建早小时候被电击夺走双臂,此后的十多年里,他与哥哥形影不离,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两个人的生活和梦想。

由于生活难以自理,哥哥上学的年龄一再推迟,但父母心头总挂着他读书的事,等吴建智到了入学年龄,父母决定将兄弟俩一同送入村小学。从此,弟弟担负起贴身照顾哥哥起居的责任,“我总是比同学起得早,自己先收拾好,再扶哥哥起床,帮他穿衣服、穿鞋子,端水给他洗脸、刷牙。”待两人搀扶着来到教室,往往已是满头大汗。为了读书,哥哥尽一切办法,最终练成了用脚写字的本领。“对他而言,如果想要完成学业,必须学会别人用双手做的事。”从小到大,这样的生活没有一天中断。

“我的双手要拿给哥哥用,他失去了太多,可还有我。”吴建智说。

2015年,吴建智与哥哥一同入读巧家县第三中学。进入高中后,学习压力骤增,这让吴建智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每当此时,从来不叫苦的哥哥,无形中成为他重新振作的榜样。

巧家县的夏天异常炎热,中午兄弟二人满头大汗,晚上则彻夜难眠。“我坐在床边的课桌前,哥哥坐在床上,靠一盏台灯看书,经常学习到凌晨两三点。”吴建智说,“ 我必须陪在哥哥身边,尽可能帮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而哥哥的坚持和执着,也让我对未来信心十足。”

“哥哥的梦想很简单,他曾告诉我,今后不愿做社会的累赘,要尽一切努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同样也是我的心愿。”吴建智说,“这些年来,与其说我在陪伴哥哥,不如说是彼此依靠,共同前行。”吴建智平时勤奋好学、为人正直,他对哥哥的深情付出,也感动着身边许多人。2014年,他荣获“全国美德少年”称号。

虽然哥哥吴建早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理能力,可是坚强的他并没有放弃生活,他平时喜欢读名人励志故事,还喜欢与弟弟分享自己的心得,他常说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

“人不能输给了不幸,如果一个人经历不幸就放弃梦想,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吴建早从小很懂事,常常用这样的话宽慰家人、鼓励弟弟。

别人花十分钟时间就能完成的事,吴建早需要花别人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今年高考,兄弟二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吴建智有一个愿望:“无论如何,希望能和哥哥上同一所大学,帮助哥哥完成梦想,也让自己的大学之旅少些牵肠挂肚。”

“我相信,哥哥一定能活出人生的意义。未来的人生路还很长,我愿做他的双臂。”吴建智说。

(据新华社讯)

猜你喜欢

杨伟凯旋兄弟
《盛开》
《富贵有余》
紫气东来
你知道“凯旋门”的来历吗?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力学中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应用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