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眼里的好语文老师
2018-06-24李成义
李成义
我没上过大学,更没当过老师,只是凭着当学生的经历,以及在城市校园当农民工的观感,谈一下怎样才是更好的语文老师。
要广读。我上初三时,一次学校抽取20个好学生进行作文竞赛,全校的语文老师评出一名一等奖,并在全校大会上朗读了一等奖作品,校长和主任对这文章大夸特夸。下面的学生却左顾右盼偷偷笑,原来一等奖作文是背写了作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许多学生刚看过这篇文章,全校的语文老师却都没读过,于是剽窃之作成了一等奖!
这还真不是偶然的。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语文老师上课跳不出教材的框框,就具体的课文论课文,不能举一反三,归根结底课外阅读很少。博览群书的才配称“人生老师”或“大语文老师”。
要互动。这一点,乡村语文老师真得向城里的语文老师学习。我是甘肃偏僻农村出来的中学生,说实情,语文课堂基本没互动性。一篇课文老师先读一遍,学生再读一遍,然后老师讲段落大意,最后总结中心思想,老师这么满堂灌,学生下面死记硬背。偶尔老师提问,结果没一人举手回答,学生怕啊,怕说错了老师骂,甚至挨打,老师见学生都不愿回答,慢慢地就没了互动提问。
语文老师首先要放下架子,允许学生说错,并且一错再错都面不改色,时间长了,学生发现没什么风险,这才会互动起来。
要多写。语文老师的一个重点,就是教学生写作文,这首先自己要写得好,更大的前提是自己多写。但是,我发现中小学语文老师能写的或常写的非常少,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
我在北京那家小学当清洁工时,无意中听到一个老师念着教案让学生抄写作文的几大步骤,并说什么呼应法、悬念法,我一听耳熟,当时我自修大学里的写作教材,回到宿舍一翻书,原来高级语文老师把大学写作课的所谓技巧照搬过来让小学生记在笔记本。没有具体范文,只让小学生空记概念,这不是胡闹吗?
(摘自《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