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奥赛之路

2018-06-24刘善超

科教新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省队奥赛金牌

刘善超

2005年,我从湖南大学分析化学硕士毕业,至今已工作13年有余,我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感慨,但从没有细细思量过,现在借这个机会梳理一下。

2009年,我开始了奥赛之路。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边学习、边上课。我2011年和学校很有经验的扶云松老师一同带学生去长春参加比赛,我们学校的袁瑶同学以全国决赛第3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来获得了第44届国际化学竞赛银牌。

我自己真正独立带的第一届学生是2012年入校的15届学生,当时全班学生共23人,省决赛成绩是省一等奖13人。其中李帆同学以第2名的成绩进入省队,但在冬令营比赛时,他出现了重大失误,仅获得了国家银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共有3个学生签约了清华大学。

18届学生是我带的第二届学生,我调整了思路——学生要少而精。因此把学生人数控制在16人,最终省决赛成绩是省一等奖11人,1人进入省队。2017年在深圳举行的第31届全国化学竞赛决赛中,我的学生刘文睿拿到了国家金牌,并顺利签约北大。可惜的是,若成绩再高一些,就能够进入国家集训队了。我觉得这是大部分教练的梦想和追求,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走得更远,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两届学生带下来,成绩不好不坏,这也是我的症结所在,奥赛究竟能不能带好?有了经历,有了想法,人心就会动摇,其实这一次来培训前有一丝放弃奥赛的想法。但是培训结束后,我的想法改变了,还要继续带奥赛,这样才有成就感。

这次培训的大牌专家让人很震撼:北大的卞江、中科大的张祖德、复旦的姚子鹏、长郡中学奥赛金牌教练姚建民、湖南师大附中金牌教练肖鹏飞等。专家的课讲得都很好,比如,卞江教授讲课很接地气,给我们拓展了很多化学科技前沿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相关文章。

另外一个收获很大的地方就是结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奥赛教练,大家在一块交流,会让我在奥赛的路上少走些弯路。

这些想法和感受,是对我个人从事奥赛工作的剖析和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洗礼和升华。希望从事这项工作的教练都能名扬全国。

猜你喜欢

省队奥赛金牌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迟来的金牌
野蛮生长的学科奥赛,该管管了
陕西省“省队校办”现状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金牌字帖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由“省队”到“国家队”,学科建设的凤凰涅槃——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