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课堂“出彩”

2018-06-24郭淑岚

科教新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出彩鲁滨逊弱小

郭淑岚

笔者曾观摩了一位教师执教的经典导读课《读西游,话悟空,悟成长》,感受颇深。面对一部名著,教师驾轻就熟地抓住了悟空“三去三回”来梳理情节,聚焦人物形象。通过演读、听读等多种形式内化于心,悟空从开始的“桀骜不驯”到“重情重义”再到“力求正果”,从“猴性难改”到“人性温情”再到“佛性境界”,人物成长轨迹十分清楚地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最后,全班一起讨论:悟空成长的因素有哪些?从而比照自身,感悟成长。

这节课学生收获颇丰,这种成长靠的不是显性的灌输,而是一种内隐的、浸润式的滋养和孕育,靠的是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只有准确把握了课文的主旨,找到了落脚点,才能顺流而下,创造柳暗花明的胜境。

首先,聚焦题目。比如,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获得许多信息:“我”指的是谁?“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弱小”是什么意思?“弱”是本课需要掌握的一个生字,它的本意是什么?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当中哪些段落与题目有关?其他段落又起什么作用?

其次,问为什么。教师讲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首句“僵卧孤村不自哀”时,可以这样发问:诗人为什么要“僵卧”呢?说明了什么?在这种境况下为什么“不自哀”呢?他“哀”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要一个人“僵卧孤村”呢?他的家人呢?在不断地追问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教学思路也会水到渠成。

最后,细品语言。比如,《红楼梦》宝玉挨打一章里,“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来下。”“踢”“夺”“咬”“盖”是贾政盛怒之下毒打儿子的一连串动作,刻画出这个封建卫道士的凶残面目。这些,只有教师先悟到了,才可能带领学生参透。

当然,好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在一节《鲁滨逊漂流记》读书成果展示课上,课堂主持由学生担任,整个交流活动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擅长写的学生,有的写了读后感,有的为鲁滨逊写了颁奖词;爱好读的学生配乐声情并茂地读上一段;口才好的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喜欢画画的学生绘出思维导图和小报;喜欢表演的学生则装扮起来为大家再现当时的场景……整节课教师只做旁观者,学生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展示了他们的读书收获,也成就了教师精彩的课堂。

猜你喜欢

出彩鲁滨逊弱小
啊!水手,上岸吧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
彩电企业还能“出彩”吗
初中物理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中小银行的“出彩”机会
《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中关于“孤独”的比较
我有特别的喝水技巧
柴的嘲笑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