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25年排雷步步惊心
2018-06-24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留下了大片雷区,分布在中越边境线上。迄今为止,我国已在中越边境组织了三次大规模排雷作业: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4年,第二次是1997年至1999年,第三次是2015年至2017年。
同“死神”打交道
1992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扫除中越边境雷场的决策。云南军区、广西军区迅速组成扫雷部队,揭开了我军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盛况空前的排雷行动。
扫雷部队官兵们钻丛林、攀绝壁、翻山岳、走崎岖、徒步千里,坚持查清核准全部雷场。到1994年9月,云南、广西边防扫雷部队清除雷区9872万平方米,排除各种地雷、爆炸物821,952枚(发),移交地方政府安全土地9148万平方米,打通边贸口岸和通道160个(条)。
从1997年12月1日开始,千里边防线上,云南省军区部队拉开了第二次扫雷大幕。这次扫雷任务是扫除云南边境的雷区1.8亿平方米,内有80多万枚地雷和其他各类爆炸物。
排雷,是在同“死神”打交道,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和不测。尽管我国的扫雷器材和防护装具是世界一流的,加上第一次扫雷创造的诸如纵火、爆破、人工搜排、最后用扫雷耙再耙一遍的扫雷经验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但也不能保证官兵们百分之百的安全,他们每天进出雷场心理上都要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
两次扫雷力促地方经济发展
经过两次扫雷,中越边境云南段完成扫雷面积109平方公里,广西段完成20平方公里。
中越边境15号界碑中国一侧有一个山坳叫浦寨,这片几平方公里的开阔地,在战争时期是重点防区,埋设的地雷密如瓜田里的西瓜。第一次大排雷后,短短几年的时间,这里已经成了闻名遐迩的边贸点,数百幢小楼拔地而起,酒店、商铺、歌舞厅鳞次栉比,每天中外客商云集,运货的大卡车首尾相连。地毯式的爆炸排雷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爆破用的硝铵炸药和TNT炸药是上好的肥料,雷障排除后,边民们立即在那里种上了庄稼和果树,长势特别好。由于这里地处亚热带,植被恢复很快,在排过雷的地区新植的树木,现已郁郁成林。
第三次排雷使用高科技装备
2015年11月初,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正式开始。这次扫雷作业使用了排雷机器人、遥控雷场清障车等高科技扫雷装备,提高了扫雷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遥控雷场清障车、智能排雷机器人,我们仍然要用人工去排雷。这是因为,各遗留雷场雷区地形复杂,植被多样,大多数雷场隐没在荒草密林中,有的雷区位于接近90度的峭壁上。深度排雷时,机械化的排雷装备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堪称灵活的扫雷机器人也在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难行。官兵们需要借助绳索滑降才能进行作业。
(综合《文史精华》、《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