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仪式感的家风
2018-06-24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30期
现年76岁的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只要他人在天津,每周二和周六这两天下午5点之后,他是闭门不待客的——这是他给母亲预留的“专属亲子时间”。
每次会面之前,年逾百岁的冯母必定会提前梳妆打扮,有时还会穿上箱底珍藏的旗袍,满心欢喜地等候儿子。母亲希望通过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亲情会面方式,把自己最佳的状态、最好的面貌呈现给儿子,让儿子觉得母亲还很健康、很精神,工作时能彻底放心。
从小到大,每个本命年,冯母都会亲手为儿女们扎红腰带。冯骥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72岁本命年时,母亲已经98岁高龄了,却依旧信守承诺,一进入腊月就提前准备好了红腰带,还亲手在上面绣了“马年大吉”四个字。
每次扎红腰带时,冯母都十分认真:她先是两手执带,轻轻绕过儿子的腰;接着小心翼翼地调整带面,把正面朝外;然后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稍用力拉紧拉直;最后结扣时,更是特意要结得像蝴蝶结那样好看,并把带端的字露在表面。母亲做得一丝不苟,满脸虔诚,这种庄重的“仪式感”让冯骥才真实地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对生命的敬畏。
冯母的良苦用心,在让冯骥才感动的同时,也对亲情和孝道多了更深的理解。每年春节给母亲拜年,冯骥才都坚持备足八样传统年货——玉丰泰的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茶、宁波的年糕、津地吊钱、漳州水仙等。在冯骥才看来,自己置办的不是年货,而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春节习俗和年的味道,不仅让母亲感受到传统佳节的团圆气氛、儿子对她的孝心和崇敬,也给晚辈们做了表率,把亲情的温暖和“百善孝为先”的家风传承下去。
(摘自《北京日报》 王世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