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巧妙,文采飞扬
2018-06-23李辉
李辉
范文示例
天是怎样黑下来的
我读书早,上高一时才十三岁。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满头白发向后梳得整整齐齐,清瘦,一生气嘴唇就会颤抖。他允许我们上语文课时看小说,或者逃课去新华书店,但对我写作文很严厉,从没给过高分,每一篇都有很多批语,几乎全是批评。
比如我写“夜幕降临了”,我们那时候写夜晚到来都是这么写,而且觉得这真是“好词好句”。他批道:滥语。不动脑筋。为什么你不老老实实看一看天到底是怎么黑下来的,然后把它写出来?还有一次,作文写《冬天的田野》。我恼了,因为我从没注意过冬天的田野。那不是一片萧瑟,什么也没有吗?我看看周围的同学,个个愁眉苦脸,一脸绝望。我仿佛行侠仗义的英雄,霍地一下站起来说:“我不写,我写不出。这个作文题根本写不好。”于是,老师的嘴唇剧烈颤抖起来,瞪着我说:“你是瞎子吗?是聋子吗?这世界上难道没有冬天的田野吗?你出去,去看看冬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我找了把伞,跑到郊外田野里,渐渐忘记了哭。我看见冬天的田里种了油菜,浅浅的,叶子绿中带着暗蓝色,那颜色仿佛把周围的光线都吃进去了。有的田里没种油菜,也没翻耕,稻茬三四寸长留在田里,在雨中有暗金的光泽。雨很细,落在田土里没有声音,细听又仿佛有声,是土地在缓缓地呼吸。冬天的田野很清透,也很轻盈,让人心里觉得平安。我把这种感觉写在作文里,把作文本从老师办公室的门缝里塞了进去。但我很久不肯跟老师说话。老师并不管我的态度,望着我笑,摇头感叹说:“你太敏感了。”他个子高,望着我说话和笑时总是俯着头,眼神从上往下把我罩住,很无奈,也有无限的宠爱。
一直到现在,我都很留意去体会天是怎样黑下来的。不同时间地点,不同心境,天黑下来的方式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有时候,天黑得很慢,从容优雅,层次分明,像走T台的模特,不停地换装。先披一件灰蓝的纱衣,然后是灰黑色,最后是深黑色,上面缀满闪烁的宝石。有时候,天黑得生猛,像一个沉沉的黑色渔网,哐的一声铺天盖地下来,天就黑了。有时候天黑得那么温柔,真像小猫的脚步,一点一点地移到你的身边来了。城市里没有真正的天黑,有也是破碎的。乡村的黑夜有狗吠,也有灯光,那是真正的天黑,不透明,厚重柔软,有天鹅绒的质地。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教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事物,学会正视自己的心灵。盯住它,不要躲闪,看,这是你的心,它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你内心真正的愿望,是你心灵最深处的梦想。你也学会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我们正处在什么样的生活中,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作者张战,摘自《芙蓉》,有改动)
亮点借鉴
修辞运用是文章语言出彩的一种表现形式。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内在的气质固然重要,但外在的形式也举足轻重。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语言会给作文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让文章散发光彩。在《天是怎样黑下来的》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不同时间地点,不同心境,天黑下来的方式与感觉时,巧妙运用修辞,让读者感受不同的“天黑下来”的样子:黑得慢的像T台的模特,黑得生猛的像沉沉的渔网,黑得温柔的像小猫……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给文章增色不少。在作文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运用多种修辞,会打造出文章靓丽的外衣,从而让文章的表达更富于表现力和文采,给读者以艺术的美感和享受。
佳作亮相
我正十五岁
巴中一考生
十五岁的人生五五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题记
青涩一半
总以为跨过十四岁这个坎,就该褪去了青涩,就该是灿烂一片,其实不然。
课桌上分明的三八线,在心中慢慢淡化色彩,而多了一份期望,时不时地偷闲瞥上一眼:“吓,有几根山羊胡须了!”“嘿,今天这小平头怪怪的!”
下课一起嬉戏一道追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球场上挥汗如雨,疾驰如风腾挪跳跃的小喉结们,正激荡着“静悄悄”的几丝稚嫩、几分情愫、几许缤纷。
“少年不识愁滋味”,十五岁的我同样是“爱上层楼”强说愁。小圆镜绝不会将今天的见闻掩藏在书包的角落,绝不愿将特定的场景浓缩成朦胧的记忆,绝不能将故事以外的情节演绎成独坐的忧郁。痘痘几颗,不在南山下萌芽,为何苦苦纠缠在这刘海荫庇,光洁红润的瓜子脸方寸之地?
望着那可怜巴巴的、吸附着化学老师“愤懑”情感的、带着殷红惨淡颜色的分数,鼻子一酸,泪水与羞涩、懊恼一同结伴,“谁动了我化学课代表、化学第一名的奶酪?”“纸巾何在?”此时脑子里才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耳畔才回荡着父母殷切的希望,心里才记起笔记本上悄悄书写的目标。
哦,我正十五岁,还带着憧憬的青涩。
灿烂一半
十五岁的名字叫激情飞扬,十五岁的歌曲叫快乐无比,十五岁的颜色叫五彩缤纷,十五岁的眼睛清亮,十五岁的心儿透明,十五岁的脑子里全装着希望。
十五岁的我,干净利落地剪掉了小辫子,卸去所有包袱,一身轻装,激情飞扬。心中的雨季,已然是昨天的时节,物理单元测试丢了“联赛”一等奖,但我依旧不抛弃不放弃,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奋起直追,定能夺回桂冠。
十五岁的我,不再喜欢淡淡的忧伤,不再做小草摇曳、蜻蜓点水、荷动涟漪的虚幻梦。我喜欢用活力做调,诵苏东坡“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我喜欢用澎湃作曲,读辛弃疾“弓如霹雳弦惊”的豪放,我喜欢用清风着色,绘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我喜欢用阳光做线,描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
哦,我正十五岁,已然是热烈火焰。
我们正十五岁,一半是雨季,多梦、稚嫩;一半是艳阳,激情、明朗!花蕾正茂,经风雨烈日的洗礼,定当异乎寻常!
点评
《我正十五岁》中,考生以激情的文字、浓缩凝练的语言构建作文,极富特色。通篇运用比喻,将“十五岁”比作人生中的一个季节,一半是雨季,一半是艳阳,生动形象;“十五岁”的名字、歌曲、颜色、眼睛……是怎样的?考生运用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一吐为快,然后,又用三个排比段向读者介绍自己的装束、作风和心情;同时,文中的引用丰富而灵巧,辛弃疾《丑奴儿》中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句被考生巧妙运用在“十五岁”强说愁的意境之中,在表达自己不喜欢忧伤时,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诗句自然入文,增添了文学意蕴。
作文开篇引用著名作家王朔的名句作为题记,将十五岁形容为一半是青涩,一般是成熟。然后分层展开,在展现“青涩”的一半时,一一展现学习生活中自己青涩的表现,充满动感和时代气息,最后以“哦,我正十五岁,还带着憧憬的青涩”自然作结,展现“我”幼稚的一面;在表现“灿烂”的一半时,先总写十五岁的风貌,再用三个排比段以广角镜头的形式展现自己花季岁月里的外貌特征、自我表现及思想倾向,最后再以“哦,我正十五岁,已然是热烈火焰”为本部分作结,让读者窥见“我”成熟的一面。“青涩”映衬“燦烂”,“幼稚”映衬“成熟”,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花季少年形象。作文的结尾段紧扣开篇的题记自然收束,使作文结构紧凑而圆润,清晰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