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描写,展示典型人物形象
2018-06-23王淦生
王淦生
写作点拨
近代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对如何写人有深刻的体会:“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起来。”这里的“立”,也就是让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起来。怎样才能让人物“立”起来呢?技法之一是“动中写人”,即通过事件叙述、环境描写、矛盾展现、旁敲侧击等来描写人物行为、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
佳作亮相
争吵
张振华
啊!刚刚才五点,妈妈却早已起床忙活开了。透过厨房昏暗的灯光,我似乎看到了妈妈浓浓的黑发间夹杂着几根银丝,大大的眼睛下浓重的眼袋,苍白的脸庞上增多的皱纹……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一件件往事。
两年前,因祖母年纪大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妈妈把祖母接到我家同住。妈妈细心地照顾着她,每天忙里忙外。可是人老了,嘴也唠叨了,有好几次我受不了,要和祖母顶嘴,却被妈妈拦住了。可是那天,我又听到唠叨声不断地传来,心中似有一团怒火迸发出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受不了了。”我烦躁地说。“华华!”妈妈叫住我,示意我不要再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继续对祖母吼道:“你烦不烦,一张嘴就没见你停过。”“啪!”妈妈一个耳光扇过来,“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啊!”我捂着滚烫的脸,泪水一涌而出,转身出了房门,呆呆地坐在沙发上。
天上的星星不知什么时候变得若隐若现,我也感到有阵阵寒气向我袭来。“华华,回房吧!”妈妈焦急而又伤心地望着我。我一转脸,仍不理会。“哎!”我听到了一声叹气,望着墙上妈妈摇晃着的影子,我能想象妈妈的伤心。妈妈房里的灯久久未熄,我知道妈妈在呆呆地坐着。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要转到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学去了。那天中午,妈妈为我准备了午餐。“又是鱼,又是胡萝卜,你能不能换换口味?”我端过妈妈递来的饭碗,抱怨道。“你就多吃吃胡萝卜嘛!谁让你挑一碗菜吃?”妈妈亲切地说。“我就不。”说着,我夹起一块鱼,就往嘴里塞。吃着吃着,“哎哟!”“怎么了?”“鱼刺。”我被鱼刺卡住了,一个劲儿地咳,希望能咳出来。“来,吞吞口水。”我摇摇头。“喝口醋。”我又摇摇头,一个劲地哭。我咳,我咳,咳了很久也没咳出来。妈妈便伸出手帮我抠,我分明感觉到那恶心的唾液粘在妈妈的手上。我一直闭上眼,不敢看。可妈妈却顾不了这些,仍然抠着。“呕——”我呕了出来,我轻轻吞吞口水,咦!没事了。当我回过神来看妈妈时,她已满头大汗,脸上露出了释怀的笑容。
暑假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每天上午睡觉看电视,下午补语文,原本蛮轻松的。可是,“我说,你到底要不要做作业?一上午除了睡觉就是看电视,你还干什么啦?”“我,我,我下午补课,上午放松放松,不行啊!”我瞪着眼嚷嚷着。“你放松可以,但不要天天如此,你可以隔一天做一次作业啊!”我瞧了瞧妈妈手上的学习安排表,皱了皱眉,无奈地接受了。可是,一天又一天,看着作业一丁点一丁点地减少。我庆幸我能完成作业了。我看了看墙上的安排表,它早已不是妈妈责备我的理由,现在,我感觉特别开心。
争吵是我和妈妈之间的家常便饭,这争吵有如天上的星星、人间的灯火那样多,然而,妈妈对我的爱比天上的星星、人间的灯火要多得多。
(安徽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
点评
这篇作文在塑造人物上很有特色。作文选取了“我”与母亲“争吵”的三个小片段连缀成文,尤其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前两个片段,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动中写人”的技巧。
第一个片段,“一个耳光扇过来”,“扇”写出母亲因“我”对祖母的“吼”而生气的情态;“焦急而又伤心地望着我”“呆呆地坐着”,母亲的“望”“呆呆地坐”,表现了母亲内心深处为“我”而担心,担心她的行为伤了“我”的自尊心,也写出了母亲的懊悔,懊悔她的鲁莽。对母亲的行动描写是放置在“我”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中进行的,感染力极强。
第二个片段,“伸出手就帮我抠”“那恶心的唾液粘在妈妈的手上”,“伸”“抠”“粘”等动词,让读者过目不忘。试想,一旦鱼刺卡在了孩子的喉咙,还有谁能够这样做?母亲为了孩子忍受恶心的唾液去“抠”,这一情节和举动,令人油然而生地对母亲产生敬仰。这一片段对母亲的行动描写是放置在事件的叙述中来进行的,震撼人心。
技法小贴士
借助不同内容展现人物形象
一是借对具体环境的渲染,来描写人物行动,表现人物风采。如理由的《痴情》:
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画笔、调色板和颜料桶,显示了艺术工地的繁忙。……他猫着腰,手中执着画笔,向墙面上描绘勾勒,乌黑的长发从前额垂落下来,随着身体在空中不停地摆动,好像握着弓弦的大提琴手沉醉于自己奏出的迷人的乐章,周围的世界对他来说都已不复存在……
这段文字虽不多,但描写人物却很生动形象。“猫着腰”“执着画笔”的“描绘勾勒”,可看出“他”是在画布上画画;“乌黑的长发”“不停地在摆动”,给人一种他是一个不修边幅、邋遢之人。但是,加上前面一句“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画笔、调色板和颜料桶,显示了艺术工地的繁忙”和后面一句“周围的世界对他来说都已不复存在”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写出了“他”画画时的认真、专注、忘我、痴情。
二是借用烘托手法,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王安憶的《雨,沙沙》:
小伙子奋力踏着车子,顶风,又增加一个人的负担,看来有点吃力。他身体前倾,宽宽的肩膀一上一下。而雯雯坐在这宽肩膀后头,倒能避雨了。雯雯抬起头,望着他的背影,脑子里老缠绕着一个念头:他会不会有歹心?他完全可能拐进任何一条小路,小弄堂。马路上静悄悄,交通警下班了,可是他一直顺着亮晃晃的汽车路线骑着,没有一点要拐进小胡同,拐进黑暗中去的意思。已经骑过三个站牌了,在骑过一个街心花园时,他忽然松开车把,满头满脸抹下把雨水,一甩,不偏不倚正好甩在雯雯的脸上。雯雯紧闭眼睛低下了头,心里有点暗暗好笑自己的多疑。
这段文字的特色就是借用烘托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如果这段文字只保留“小伙子奋力踏着车子,顶风,又增加一个人的负担,看来有点吃力。他身体前倾,宽宽的肩膀一上一下”这些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顶多只能表现小伙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再加上一句“已经骑过三个站牌了,在骑过一个街心花园时,他忽然松开车把,满头满脸抹下把雨水,一甩,不偏不倚正好甩在雯雯的脸上”则表现出小伙子心中只有自己,不看看旁边还有旁人没有。小伙子还将雨水“甩在雯雯的脸上”,令人可恶。然而,这段文字不惜笔墨着重描写坐在车子上的雯雯的心理,小伙子的行为与雯雯的想法完全不同,这样就从侧面表现出了小伙子的善良、纯朴、真诚。小伙子将雨水“甩在雯雯的脸上”,可以看出小伙子朴实得就像丰腴的泥土。这样看来,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