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8-06-23丁丽丽
丁丽丽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就好比向风平浪静的湖中投下一颗石子,而这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巅峰状态,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总是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想要进一步挖掘这些事物背后的含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讲“制取乙烯”的实验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仔细讲解了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并讲明每一个步骤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他们发现瓶底内的残留物变黑了.这时就有学生产生疑问:瓶底的物体怎么会变黑呢?是实验操作步骤有问题?还是产生了新物质?我立刻抓住学生的好奇点,告诉学生,确实是产生了新物质.接着,提出问题:到底是产生了什么物质呢?这种新物质的产生,会不会影响乙烯的純度?如何证明?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燃起了探究激情,他们自主结成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实验操作中,我任由他们自主发挥,并做出相应的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对化学现象产生疑问时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探究,并觉得趣味无穷.
二、创设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创设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时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例如,在讲“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时,我创设探究情境:“民以食为天”.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食物对人体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在吃东西,但是我们吃的食物搭配合理吗?如何才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呢?然后出示幻灯片,展示一些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并让学生根据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对这些食物进行划分.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划分.于是,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习相关知识.在自主阅读时,学生要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做出总结.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大致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无机化合物.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什么?在有机化合物中,除了含碳元素之外,还可能含有哪些元素?这样,能使学生主动探究教学内容,理解相关知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精简问题,使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从而使学生在大胆的联想与创造中培养创新意识.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一般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步骤和产生的化学反应.这样的教学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操作目的以及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依照教材,将一到两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并保证反应中的苯酚过量,让实验操作产生的现象达到预期;有的学生颠倒了实验操作步骤,将苯酚溶液滴加到浓溴水中,不仅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而且看到溶液变成了黄色.当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时,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他们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议论纷纷.见此情境,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实践操作步骤有问题,还是化学试剂有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是实验操作有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是化学试剂有问题.于是,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论开展实验探究,看一看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学生严格依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最终得出与教材一致的实验现象.这样,学生知道了实验操作步骤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实验操作中更加仔细认真;当实验出现异常反应时,学生学会了追根究底,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强化巡视指导,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产生的问题及时展开讨论探究,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资源,营造相应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