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行为装上“导航仪”
2018-06-23孙志昌
孙志昌
那一天,我回家,恰好碰到妹妹和五歲的外甥也来了。外甥见了我,就往我身上扑。我顺势把外甥抱了起来。妹妹则喊着:“快下来,你衣服那么脏,把你舅身上都弄脏了。”
我说没事的。趁势还亲了外甥的脸。旁边的母亲答话道,外甥就和舅舅近。我也不知道是否近,反正见了外甥就想抱抱他,他也喜欢和我玩,我们开心就足够了。
妹妹担心外甥身上脏,会弄脏了我的衣服。只是去喊不让外甥那么做,而不是告诉外甥该怎么做,没有可以参考的指标,那外甥也只能是我行我素了。
这天,我陪一个同事去他家取东西。一进门,只见他的儿子在床上乱摆,同事的妻子一看我们进门,就喊孩子:“你看你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的,别捣乱了。”我说孩子小就是这样的。同事妻子接着对孩子说:“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而孩子根本不管那些,好像是越玩越来劲,妈妈的话好像根本没听到。
其实,不管是妹妹,还是同事的妻子,她们都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没有去想如何教育孩子,只是一味地喊叫,用威严去威慑孩子,以求达到制止孩子行为的目的。这样的教育作用微乎其微,而且是暂时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家长如果长期这样,就会给孩子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把大人的话当作耳旁风。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什么都新鲜,都想去试一试。而家长则会认为这是孩子好动,不符合家长的心思,就会用简单的办法去制止,而不是想办法给孩子去修正,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其实,如果孩子真的不动了,家长或许会更担心。
孩子只有好动,才能释放天性,快乐成长。这时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压制,而是家长的引导,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误的。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父母更是孩子的一台“导航仪”,因为孩子对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无知”,父母就要起到一个导航的作用,时刻为孩子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少走弯路,让天性充分释放,度过一个欢乐而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