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2018-06-23谢锡水

农业与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花生栽培技术

摘 要:花生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由于自身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种植。当前我国的农业结构不断发生调整,花生的种植栽培技术也不断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阐述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种植效益;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12

引言

花生是一种属豆科落花生,具有根瘤菌,具备较强的固氮能力,可以对土壤进行一定的改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花生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许多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当前市场对花生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通过科学种植,提高花生的质量和产量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事项。

1 横县花生种植优势

广西横县四周群山,但中部地势平缓且开阔,类似盆地。横县内郁江从中部自西向东流去,地势呈现自西向东倾斜。横县属于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且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夏长冬短,这些特点都适合喜温作物的生长。

花生作为一种常见可以食用的食物,本身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因此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此外花生还存在止血补血、预防癌症等医用疗效。花生生长条件:气候温暖、雨量适中、沙质土地区及生长季节较长[1]。由此可见,横县气候及土壤构成较为符合花生生长条件,因此实际中也在广泛种植花生,进一步改善民众生活条件。接下来详细分析横县地区花生栽培技术要点及如何提升种植效益。

2 花生选地、整地、施肥

2.1 选地

花生的种植通常不会采用连作的方式,连作花生会导致一定的问题。因此轮作是种植花生的通常方式。注意不能跟豆类作物轮作,以免土壤变化对花生的生长不利。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田间结构,花生可以跟水稻进行轮作,以保证产量。

2.2 整地

初冬是深耕的最好时间,选择初冬深耕可以促进土壤熟化保墒蓄水。在正式播种之前再进行一次浅耕,同时结合施肥操作,保证土壤的养分。另外在浅耕过程中还应该对田间的杂草、石块等进行清除,并保证施肥的均匀性。

2.3 科学施肥

花生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养分,土壤中的养分不足以保证花生的顺利生长,因此通过科学施肥的方式可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果实质量。具体进行科学施肥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主要肥料为有机肥和生物肥,结合少量的化肥[2]。

整个施肥过程应该按照科学的方式分阶段进行,基肥占用的比例应该在总施肥量的80%~90%,在播种前30d左右,使用土杂肥、猪牛粪等有机肥和磷肥混合堆沤,在播种前2~3d使用60%氮肥和40%钾肥(或复合肥)与堆肥混合。播种时将堆肥与草木灰的混合物置于播种沟内,并与泥土搅拌均匀。在生长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阶段进行科学给肥:在幼苗主茎3~5片叶时,按照1hm2追施剩余的40%氮肥和60%钾肥进行施肥,开花下针前期(始花10~15d)施钙肥,结合1次中耕培土,撒施石灰和草木灰各750kg/hm2,从而降低花生的病害,提高产量。在花生开花期间可以采用根外施肥的方式子叶面喷施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3 花生选种及田间管理要点

3.1 选种与种植

花生品种的选择是决定产量和花生质量的重要工作。务必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商业价值高的新品种。播种前要进行晒种操作,同时对问题种子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发芽率。

花生的种植应该选择合适的季节,通常選择在2月份进行播种。当室外气温高于15℃时,有利于花生种子的发芽。播种较晚,会影响花生果实的生长。另外种植密度也是播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种植密度应该结合花生品种,对于花生植株较大的应该增加间距,对于植株较小的品种,可以进行合理密植。但不管哪种品种,都应该保证每一株花生有足够的生长空间[3]。

3.2 田间管理

3.2.1 查苗、补苗、间苗

在第1次完成播种之后,花生的发芽率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5、6月份时,对于缺苗严重的情况应该及时进行补种。可以采用催芽坐水种的方法,并完成田间的定苗工作。

3.2.2 清棵壮苗

对于发芽出苗的花生应该及时进行清棵壮苗操作,清棵有利于花生幼苗及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第1侧枝的生长,当第一侧枝的生长到达一定阶段后开始第2侧枝的生长,而这2个侧枝更是整个植株果实的80%~90%来源。科学证明,清棵壮苗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

3.2.3 培土

培土也是花生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培土,可以方便果针顺利进入土层,有利于果实的成长发育。在进行培土时还应该注意作业方式,在田间形成一定的垄沟,方便进行排水。培土的时间对于花生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通常选择在大批果针即将入土的时期进行培土。

3.2.4 追肥

追肥主要针对种植花生的土壤而言,某些土壤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因此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够,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养分不足以保证花生的顺利生长,因此需要进行追肥,以免造成产量的下降。幼苗期的追肥应该主要以氮肥为主,花生生长发育的后期应该进行叶面施肥,此时主要以磷肥为主,同时使用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钼、锌、硼等,促进果实饱满,实现增产的目的。

3.3 病虫草害防治

3.3.1 病害防治

倒秧病、病毒病以及叶斑病、网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是花生的主要病害。种子带有细菌是造成倒秧病的重要原因,主要发病高峰期在幼苗期和后期。幼苗期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具体在播种期间应该严格检查霉变种子,通过控制,可以有效改善倒秧病的发生。具体拌种方式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mL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兑水1.5~2.0kg均匀拌50kg花生种子,等到种子上的水分被吸干后即可进行播种;病毒病的表现是叶子带毒,通过蚜虫的传播,对花生的幼苗进行危害[4]。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进行防治:选择双仁饱果,晒种1~2d,用无破损、无变色粒的种子,减少种子带毒率;及时清棵蹲苗,减少蚜虫危害;出苗期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g/hm2或10%吡虫啉450g/hm2,对水450~600kg/hm2,均匀喷雾防治。后期叶部病害也是重要的一种病害,通过高温和药物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缓解。药物控制方式如下: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g/hm2、4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750mL/hm2、40%多菌灵胶悬剂1.5L/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磷酸二氢钾2.25kg/hm2对水600kg/hm2于16:00后均匀喷雾,就能收到良好防效。

3.3.2 虫害防治

3.3.2.1 花生蚜

横县地区花生种植时花生蚜较为常见,花生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受到蚜虫影响,但主要集中在初花期前后。蚜虫集中在嫩茎、花瓣及花萼管上。虫害严重时,花生停止生长,叶片卷曲且变小变厚,甚至出现死亡情况。

防治措施,生物防治,蚜虫天敌较多,但主要有瓢虫、草蛉及食蚜蝇等,一般田间百墩花生蚜量4头左右,瓢虫与蚜虫比例为1:110即可,有效控制蚜虫危害;化学防治,也就是农药防治。花生开花前及时喷药防治,一般用1.5%乐果纷或2.5%敌百虫粉0.5㎏。兑细干土15㎏在早晚花生叶闭合时撒施到花生墩基部与虫体接触,控制花生蚜的发生。

3.3.2.1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集中在花生叶片背面,以叶内汁液为食,直接破坏叶绿素,对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最终出现白色斑点,边缘向背面卷缩。往往在干旱年份猖獗,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

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喷雾防治方法,主要用2000~3000倍液的阿维菌素、1.8%的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等。喷药要保证均匀,确保药液喷洒到叶背面,也要喷洒到田边杂草等主植物,避免红蜘蛛扩散。

3.3.3 草害防治

花生生长过程中受到杂草的影响,对花生生长环境与产量造成影响。传统除草方式就是利用人工进行,但若是花生种植面积过大,需要浪费大量人力与时间,而且杂草又会长出来。目前较为稳妥的方式,就是利用含有除草剂的农用地膜,从根本上去除杂草,如:不含除草劑的色膜可以消灭田间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及绥草,还能保证土壤有机含量。

3.4 收获要点

花生的收获应该考虑气候、果实发育以及地上生长情况等因素。具体收获的时期可以通过以下3种现象决定:上部长势停止,中部叶片开始脱落,叶子开始变黄,证明植株已经衰老。果实发育完全后,内部可以饱满,外部纹络清晰,种皮呈红色。当室外气温下降至平均15℃以下时,应该立即收获。

4 结语

花生的栽培技术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并通过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式提高产量,帮助农业生产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结实.阜新地区花生栽培技术瓶颈及策略[J].江西农业,

2017(11):23.

[2]周舒俐.花生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5):112-115.

[3]尹燕飞.东平县夏直播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

2016(30):78.

[4]王飞,翟长敏,万文勇.不同拌种剂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72.

作者简介:谢锡水(1975-),男,广西横县马山乡,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花生栽培技术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