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后苗前除草剂药效差异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2018-06-23李朝辉
李朝辉
摘 要:目前,玉米生产中广泛使用除草剂防治杂草危害,特别是播后苗前除草剂使用率达95%以上,解决了草害导致的减产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但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防效不稳定、除草效果差甚至基本无效的问题,常常引起事故纠纷。通过对影响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因素:天气、土壤、除草谱、使用技术等方面分析原因,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使除草剂在生产中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田除草剂;药效差异;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11
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很多,了解一下玉米播后苗前除草剂的除草机理:一般情况是利用药剂在表土约1~5cm,形成药膜,通过杂草的幼芽吸收(一般单子叶杂草为芽鞘吸收、双子叶杂草为下胚轴吸收,根很少吸收),发挥杀死或抑制表土层中能够萌发的杂草种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导致播后苗前除草剂药效差异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1 天气条件的制约
1.1 风
1.1.1 问题分析
春播期间多风,风力达到3级以上的天气导致除草剂的雾滴刮出几米、十几米,真正落在目标地点的除草剂比用量少得多,结果表现为不仅667m2用药不足,同时地表难以形成用药膜层,导致除草剂药效差异。
1.1.2 解决措施
大风天气不要喷施除草剂,在播种后3d内无风或微风的傍晚或早晨为好。
1.2 降雨
1.2.1 问题分析
噴施除草剂后,遇到小雨,除草剂可随雨水下渗到接近杂草种子的部位,有利于发芽后的杂草吸收,除草剂的药效提高;但是在作物出苗前或出苗后遇到较大降雨,除草剂随雨水下渗得较深、量也较大,容易导致作物产生药害,尤其是667m2用药大量或超量的。如玉米田每667m2用乙草胺超过200mL,在玉米出苗前遇较大降雨,地表短期内积水,乙草胺随雨水大量下渗,可导致玉米出苗后叶片卷曲在一起,不能形成正常幼苗;在玉米出苗后遇较大降雨,乙草胺随雨水大量下渗,可导致玉米出苗后,地下烂根,地上黄弱似缺肥。可以说,降雨是决定除草剂药效的关键因素,也是造成作物药害的诱发因素。有的农民为保障除草剂对土壤湿度的要求,等雨打药,会导致如下问题:容易错过杂草幼芽吸收除草剂最佳时期,地表药膜层与幼芽接触不上;雨后,多晴天高温天气,土壤水分向上运行,除草剂可随水分蒸发而损失,很难形成0~5cm药膜层。
1.2.2 解决措施
根据天气预报,小雨,雨前可以施药;中雨以上降雨,雨前、雨中不宜喷药,否则药效降低,且易导致药害;雨后晴天,地表蒸腾现象明显,不宜喷药,否则除草效果降低。
1.3 温度及光照
1.3.1 问题分析
春季常出现低温天气,降低除草剂的活性,导致除草效果不好。有些除草剂在光照下缓慢分解,导致药效下降;光照在提升环境温度的同时,也致使土壤水份的快速流失,导致除草效果下降。
1.3.2 解决措施
气温低于15℃,中午强光下,不要喷药。
2 土壤的影响
2.1 土壤湿度
2.1.1 问题分析
地表土壤湿润,药滴可在湿润的地表扩散,容易形成均匀的用药层;地表土壤干燥,药滴被干土吸附,不能充分扩散,地表不易形成用药层。当前农民在喷施除草剂时存在“惜水不惜药”的现象,即为了追求防治效果和喷药效率,随意增加除草剂用量,但无论地表干燥与否,用水量均为15~30kg/667m2。表现结果为药效差、同一地块防效不均衡、且偶有药害发生(试验表明,推荐使用范围内的用药量与超大用药量的除草效果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并易产生药害)。
2.1.2 解决措施
根据土壤湿度确定合适的用水量,保证地表形成均匀的用药层。人工施药:在播种完成后的当日傍晚或次日清晨,地表湿润时施药,为减小作业强度,用水量以45kg/667m2左右为宜;晴天,地表水份容易蒸发,在不增加用药量的前提下,用水量以60kg/667m2以上为宜;不建议在上午10:00以后,下午15:00以前施药。机械化施药:机械化播种一般都是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喷药一次性完成,应该在不增加用药量的前提下使用最大的用水量。
2.2 土壤质地
2.2.1 问题分析
土地平整、无较大土坷垃,药效高;沙土地,施药时药剂扩撒快,但不易形成药膜层;黏土地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也不易形成药膜层。表现为:同等条件下,沙土地、黏土地、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使用播后苗前除草剂药效低。
2.2.2 解决措施
沙土地减少药剂用量和用水量;黏土地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增加药剂用量和用水量,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6%时,由于用药量大而不经济,应在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改用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为宜。
3 除草剂的自身局限性
3.1 防治对象
3.1.1 问题分析
每一种除草剂都有局限性,对某些杂草防治效果良好,但对其它一些杂草防效差,甚至无效。在生产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针对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和实际情况,根据除草剂性质选择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除草剂,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当前冀东地区主要除草剂防治对象如下表。
3.1.2 解决措施
根据上1年度杂草发生种类,明确应该防治的杂草种类,选择对其防治效果优良的除草剂;杂草混合发生的,针对常形成危害的优势杂草种类选择2种或3种除草剂的混合使用,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是乙莠合剂(乙草胺、莠去津混配制剂)、乙·异丙·莠合剂(乙草胺、异丙草胺、莠去津混配制剂)等。
3.2 除草剂质量
3.2.1 问题分析
同一地区或相邻地块,明显表现为某一品牌或某一剂型除草剂效果差。
3.2.2解决措施
农民朋友通过自己慎重分析或请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有可能存在除草剂的质量问题,及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依法取证后,及时喷施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防治杂草。
4 药剂使用者施药方法不当
4.1 喷药时间
4.1.1问题分析
玉米播后苗前除草剂应在播种后7d内(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2~3d内)用药。比如乙草胺,对还没出土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效;这些杂草出苗后使用,防效极差,对大龄杂草基本无效。
4.1.2 解决措施
玉米播后苗前除草剂最佳施药实践是播种后2d内;如果玉米已经开始露头出苗,不可喷施播后苗前除草剂,药效差,且易产生药害,等玉米3~6叶期间喷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
4.2 配药方法
4.2.1 问题分析
很多地方配药的习惯是:将药剂直接倒入喷雾器具内,兑出的药液浓度参差不齐,导致除草效果各有差异。
4.2.2 解决措施
除草剂配药必须采用“二次稀释法”:喷药器具内加入1/2的水(常温水);用500g左右、30~40℃的温水,将除草剂搅拌均匀配制成母液,按比例要求倒入喷药器具内;搅拌后再加入另一半的水(常温水),再次搅拌均匀后喷雾。2种或3种除草剂混用的,分别配制成母液后加入喷雾器具。在兑药时适量加入有机硅助剂,可以使药膜形成更稳定持久,可有效提高除草效果。不可盲目乱兑其它化学物质、特别是碱性物质(如洗衣粉、柴油等),以防药效降低或失效。
4.3 施药方法
4.3.1 问题分析
喷施除草剂的喷雾器没有配置扇形喷头;喷雾时喷雾器左右摇摆,造成漏喷、重喷;人为的随意踩踏,破坏已经喷雾后的药膜层。
4.3.2 解决措施
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宜选用扇形喷头,均速摇动手柄,保障喷雾压力2个大气压左右,施药时顺风喷雾、1次噴1条垄(严禁左右甩动喷雾)、定喷头与地面高度、均速倒行(不踩踏药膜层)喷雾。机械喷雾,选用扇形喷头,喷雾压力2~3个大气压,喷杆距地面高度40~60cm,施药时车速6~8km/h。
影响玉米播后苗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很多,在整地质量良好、地表无植物残株的基础上,针对要防治的杂草,正确选择农药品种,综合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科学用药,就能基本保障除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