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书剑遍天涯

2018-06-23鸣弓

书屋 2018年6期
关键词:陆游读书诗人

鸣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杜名句最能说明读书与作文之关系:唯有博览群书,方能妙笔生花,如有神助。古代诗人自然是与书为伴,或默读会于心,或朗诵喜于形,进而诉诸笔墨,于是就有了像苏轼“暂将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那种写读书的隽永名句。

吟咏读书诗最多的当推陆游。陆游以诗名世,“六十年间万首诗”,数量惊人;终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的主题,赤子情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为吟者赢得了“爱国诗人”的桂冠和“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美誉。陆游还是学问家,在历史、训诂、书法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吟诗和做学问都少不了读书。陆游读书成癖,“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半年不读书,顾影疑非我。”“独有枕书癖,犹同总角年。”睡眠要枕书,就是入睡,还“体倦尚凭书引睡”呢!加之陆游善吟,读书有所感悟,必抒以怀,著以诗,于是就留下了数目可观的读书诗。据统计,陆诗径直以“读书”为题者十七首,题含“冬夜读书”字样的即有二十三首,而题作“读某某书(文)”或“某人诗”的则多达八十四首,还有以“观”字起头的八首,凡九十二首。至于内容与读书有关的诗句那就更多了。

一、自叹一生书里活

书香门第出生的陆游,其讀书生涯始于幼年,“我生学语即耽书”,七十七岁时追忆双亲课子读书往事,犹一往情深:“先亲爱我读书声,追慕慈颜涕每倾。”他一生手不释卷,以读书为乐:“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爱书欲死,读书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不可须臾或缺。贫亦读,“饮水读书贫亦乐”“穷空颜子巷,勤苦董生帷”。饥亦读,“父子共薄饭,忍饥讲虞唐”“忍饥读书忽白首,行歌拾穗将终身”“发已凋零齿已疏,忍饥白首卧蜗庐。风声忽轹蓬窗过,夜半呼灯起读书”“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病亦读,“体中不佳聊读书”“病须书卷作良医”“病惟读易不迎医”“病卧极知趋死近,老勤犹欲与书鏖”。愁亦读,“愁凭书解散”“未免愁中读老庄”“愁极不成寐,起开窗下书”。醉亦读,“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醉中却要离骚”。梦亦读,“梦里时时见异书”。

陆游痴迷读书,乐此不疲,动因何在?

读书科考,入仕做官,乃是古代书生正途,陆游亦不例外。“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莘渭”是指称宰相的典故,谓伊尹、吕尚进身济世。陆游瞩目仕途,向往高官,意不在厚禄,而在百姓,“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他襟抱宏远,强烈渴盼建功立业,有诗为证:“少年喜读书,事业期不朽。”“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尽管宋孝宗也称赞陆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然陆游仕途终是跌跌绊绊,难有作为。岁月飞逝,人生易老,他嗟叹“一年容易又秋风”!功业未立的怅惘,光阴虚度的悲哀,促他频频咏叹白发:

白发未除豪气在(三十五岁);

白发无情侵老境(四十一岁);

慷慨悲歌白发新(四十六岁);

华发苍颜羞自照(四十七岁);

白发新从剑外生(四十九岁);

白发种种来无情(五十岁);

三十从军今白发(五十三岁);

衰发萧萧老郡丞(五十五岁);

镜中衰鬓已先斑(六十二岁);

镜里流年两鬓残(七十三岁);

萧萧白发卧扁舟(七十六岁);

白发萧萧年八十(八十岁);

类似的诗句还有:“丈夫无成忽老大”;“少年许国忽衰老”,等等。

“读书有味聊忘老,赋禄无多亦代耕。”尽管仕途不如意,毕竟书中有“赋禄”,读书给他换来一份保障基本生活的鹤料。

除了政治经济的功利促动,读书在陆游来说,犹有以下功能:

如日月:“六经如日月,万世固长悬。”

如朝圣:“《易经》独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见圣人。”“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读书历见古人面,好义常先天下忧。”“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胜富贵:“传家产业遗书富。”“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长知识:“开卷多新得,逢人有旧闻。伏生虽九十,犹冀与斯文。”“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刑。”

可免愚:“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古来败人事,正以不学故……努力贮万卷,无此令君愚。”

超五欲:“儿时爱书百事废,饭冷胾乾呼不来。”“且当读古书,至味敌大羹。”“无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

能解忧:“老夫一饱复缪悠,听儿读书宽百忧。”

御寒暑:“开卷冬日暖,曲肱暑风清。”

可却老:“读书有味身忘老。”“储积山崇崇,探求海茫茫。一笑语儿子:此是却老方”。

能医病:“挑灯读其文,奋起失衰病。”“老喜杜门常谢客,病惟读易不迎医。”“病须书卷作良医”。

陆游读书之乐,近乎“万能”,缘此,他当然要保持“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的好习惯,爱书如命,活到老,读到老,死而后已:“贫犹思施乐,老不废观书”;“残躯未死敢忘国?病眼欲盲犹爱书”;“惟当老益学,易箦以为期”。

二、从“拜读”到“躬行”

最能表现陆游虔敬读书的诗句是:“每读先再拜,若听清庙瑟。”“正襟坐堂上,有几不敢凭,陈前圣人书,凛如蹈渊冰”。读书,就像恭听清庙的琴瑟之声,音玄妙而意幽远;面对圣人书,正襟危坐,敬畏有加,如履薄临深。

“游山恨不远,读书恨不博。”而多读书得具备三个条件:时间,地点,图书。

时间从何来?全凭一个“挤”。“冬夕宜晚睡,夏日思晨兴。”晚睡早起,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

“浮生又一日,开卷就窗光。”新的一天,迎着晨曦,从读书开始。有时,“五更揽衣起”,就开始早读,“读尽一编书,南窗朝日杲。”更早的是“四月十三夜四更起读书”。晚睡则是夜以继日:“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读书四更灯欲尽”,“冬夜读书忽闻鸡唱”,“稽古衰犹力,翻书夜达晨”。

一年亦然。秋来,“稍增书课夜初长”,因夜长而增加读书量;“读书偏爱夜长时”,冬夜更长,读书更多;夏季,“日长惟忆异书看”,抓紧白昼多读;雪夜,“小窗终夜明……开卷对短檠”;雨夜,“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诸如《春夜读书感怀》、《夏夜读书自嘲》、《秋夜读书戏作》之类甚多,看吧,一年四季,无论酷暑严寒、风雪雷电,每季都是读书好时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即令如此,他还觉得读书时间不够,每每废寝忘餐,“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为避免无谓干扰,他可以称病谢客,“畏客常称疾,耽书不出门”;甚至不惜疏于官场交游,“双瞳懒看公卿面,却解灯前读细书”。

读书需要安静。市廛杂音、天籁之声突然袭扰耳膜,怎么办?陆游的对应之策是,闻异声而和读书:

“一曲忽闻高士笛,临窗和以读书声。”

“镜湖夜半闻新雁,自起吹灯读《汉书》。”

“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我坐蓬窗下,答以读书声。”

惜时争分秒,随地可读书。时间抓住了,地点更不成问题——

“散步持书卷”,散步可讀;

“五更揽辔山路长,老夫诵书声琅琅”,骑马可背诵;

“传舍僧窗虽异,不妨随处观书”;宿村舍,“解囊自取残编读,何处人间无短檠”;外出宿遭兵燹之灾仅余一殿的黄仙观,还想着“残年安得长来此,一碗松肪读隐书”。一言以蔽之,白日有光、夜里有灯之处,皆可读书。

更多的自然是在自家书斋读。陆游书斋名目不少,择其有代表性者释之。一曰“可斋”,意涵见陆诗:“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愧亦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只向君心可处行。”二曰“老学庵”,寓意“活到老学到老”。

陆游继承父亲陆宰藏书一万三千余卷,加之自己苦心搜求,藏书达三万卷。“出仕三十年,不殖一金产”,诗人痴迷的是添置图书。

书多了,保护也是一大难题。陆游养猫捕鼠护书有功,特为吟诗以赞: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此诗: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

书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

鱼餮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

“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浅读,大抵属快速浏览;深读,从“一字亦当核”做起,讲声形,明句读,通训诂,辩义理,究辞章,校错讹,补残缺。读文史则是精讨阅,吊兴亡,鉴覆辙,总结出“福有基,祸有胎,一朝产祸吁可哀”的教训。《读史有感》云:“隆中高卧人千载,易水悲歌泪数行。读尽青编窗日晚,一尊聊复吊兴亡。”

陆游有抄书的好习惯。临晋帖,录唐诗,“蝇头细字夜钞书”。

陆游极力主张辩论式学习。“积书山崇崇,探义海茫茫。同志三四人,辩论略相当。”即使父子之间也可畅所欲言,“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父子更兼师友分,夜深常共短檠灯。”那种父子共读若师友、平等探讨无顾忌的氛围令人叹羡。

陆游读书最可称道的是“躬行”,诵经行大道,理论实践相结合。

请看陆诗:

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莫谓此生无用处,一身自是一唐虞。

圣门初岂远,妙处在躬行。

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

悠然抚书叹,无术济黔黎!

小至养生,他也力主学以致用:

吾侪学养生,事事当自克。

老无声色娱,戒惧在饮食。

下述“躬行”实例,尤显难能可贵而感人至深。诗人亲赴农村向百姓送药治病,村民为感念陆游的活命之恩,多用“陆”字给孩子取名。有《山村经行因施药》(其四)诗记其事:“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三、两眼欲读天下书

陆游读书量大面广,既多且杂。

据说当今诗界怪状之一是写诗的比读诗的多,陆游时代可不是这样。陆游写诗多,读诗更多,经典的《诗经》、《楚辞》熟读成诵自不必说,心仪的陶(渊明)、李、杜、白,反复诵读玩味,有感则吟。读陶诗,他叹惋:“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读白乐天诗,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一口气作古风十首。唐代诗人中,他还读过王维(摩诘)、岑参(嘉州)、张志和(玄真子)、吕温(化光)、许浑、韩致光等人的诗集,也读过《香奁集》(唐韩偓描写闺情生活的诗集),并戏效其体吟诗一首。

北宋文人中,他读过宛陵先生(梅尧臣)诗,范文正(仲淹)、石介、王令、何斯举、林逋、魏野、苏叔党(过,东坡之子)以及了翁(陈瓘)等人的诗或文,还有泛称“前辈”和“渡江诸人”诗,以及“近人”诗,对后者甚至作出“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的批评。两宋之交及同辈诗人,胡基仲、赵昌甫、吕舍人(本中)、巩仲至(丰)、程秀才、王季夷等都是陆诗提及的阅读对象,有的还多有唱和。

以古为镜,广读史书。陆游读史,旨在鉴古思今:

青灯耿耿夜沉沉,掩卷凄然感独深。

……

孤忠要有天知我,万事当思后视今。

读《后汉书》,则高吟“世间惟有五噫歌”;读《晋书》,则抨击“诸公日饫万钱厨,人乳蒸豚玉食无”的奢靡生活;读《唐书·忠义传》则颂忠烈:“我思杲卿发,可配嵇绍血。”读刘■策则高歌:“志士仁人气薄云,唐家惟有一刘■。看渠放逐蛇龙手,那肯驱蝇与拍蚊。”

读老子、严光、华佗、阮籍、刘伶(伯伦)、袁公路、李泌以及“隐逸传”等古人传记,也都吟诗予以褒贬,并笃信:“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言。”

身为儒生,传统经典不能不读。《天球》、《河图》、《易经》、《夏书》、《典謨》、《道德经》、《南华经》、《论语》等皆时时研读,仅读“易”诗即多达四题。

“借得奇书且勤读”,“不识狐书那是博”?这两句诗足以表现陆游搜罗之广、阅读之杂。举凡农书、种鱼术、相牛书,隐书、仙书、方外书,本草、养生、黄庭内外篇等,皆在诗人览读视域之内。读养生重保健,让“禀赋本不强”的陆游收获了健康:“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长寿给了他更多读书吟诗的时间。

敝帚自珍,一位且行且吟的诗人,自然会不时回头看,审视自家“旧稿”,总结利弊得失,也为雅好而自慰乃至自豪。

《读旧稿有感》诗曰:

老来百事废,惟此尚自力。

岂惟绝庆吊,乃至忘寝食。

吟哦杂诵咏,不觉日既夕。

文辞顾浅懦,望古空太息。

世俗不可解,更为著金石。

……

持此少自宽,陶然送余日。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投身戎马,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是陆游终身志向。这也决定了他阅读的一个特殊选项:时政和军事,即官方文本邸报和兵书地图。

时局紧紧吸引着陆游眼球。夜读范至能(成大)使金日记《揽辔录》,有感而发,写下了抨击当局推行苟安政策、排挤抗金名将的诗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诗人直刺皇帝及其左右,风骨可赞。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儒生陆游读兵书,旨在为王前驱,立功报国,为此他坚持练剑多年。与前线有关的任何消息,都会牵动诗人那颗炽烈的赤子之心。一幅秦蜀地图即令他感慨良多:“正令选壮不为用,笔墨尚可输微忠。何当勒铭纪北伐,更拟草奏祈东封。”不能挥剑杀敌,退而求其次,执笔记功吧。另一幅淮上地图,因“胡尘漫漫连淮颍”,河山沦陷,直读得诗人泪流满面!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生书剑遍天涯”。书与剑,作为报国利器,是放翁的终身标配。“一身报国有万死”的慷慨赴死与“报国欲死无战场”的严峻现实,逼迫诗人仰天长啸,徒叹奈何: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学剑四十年,敌血未染锷。

生当国势危急、金瓯残缺之秋,诗人“扫胡尘”、“靖国难”的誓言终是践行无望,四十年的剑算是白练了!书可没白读,诗更没白写。近万首诗歌中爱国主义主旋律至今仍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其读书诗也足可作为我们营造书香社会的绝佳参考。

猜你喜欢

陆游读书诗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除夜雪
我们一起读书吧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