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梦”视域下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的瓶颈与趋向

2018-06-23赵天姿

武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趋向瓶颈

赵天姿

摘要:体育强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是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定位;武术散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作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体育强国梦的拼搏探索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体育强国梦视域下武术散打运动产业化的必要性和赛事商业化的紧迫性,探寻赛事市场化的发展瓶颈,结合体育强国转型时期特征探索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的趋向。

关键词:武术散打 市场化 赛事 瓶颈 趋向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3—0050—04

党的十八大以來,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部署,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是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定位;要不断挖掘和充分展现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和作用,拓展体育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担当起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

武术散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作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体育强国梦的拼搏探索时期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赛事是展现散打运动魅力的平台,是盘活散打项目资源的手段,是体现运动员价值的渠道;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体育强国挺步迈进的时期,市场化、产业化已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顺应时代的潮流才是生存的王道,积极探索武术散打运动产业化要素,深化和拓展散打赛事市场化是当今武术强国梦的重要课题。

1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发展历程

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的准备阶段(1978—1993年),即武术散打运动的“十年试验阶段”,亦是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的起步阶段。《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1978年)的制定掀开了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的新篇章,武术散打运动的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紧接着1979年国家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分别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散手项目的试点。1989年第一次正式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举办,是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转折点,预示着武术散打成型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且进入了蓬勃发展期,自此武术散打商业赛事也初见端倪。1994年的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拉开了中国武术散打商业化赛事的帷幕;此后1995年和1996年的中华武术散打擂台争霸赛和挑战赛也相继进行了商业性的尝试;陆续开展的搏击职业试点赛等赛事,进一步补充了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体系。

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可喜的成果和宝贵的商业化运作经验引领武术散打运动进入了专业赛制时期,此后武术散打市场化、职业化的进程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总结经验扩大商业化赛事开展力度,2005年中国散打俱乐部争霸赛,2008年推出的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以及2009年进行的武术散打超级联赛等赛事的成功举办,推动着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的完善与发展,在此阶段形成了综合赛事多足鼎立的局面,政府主导、社会共荣的方式推进着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的进程,且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变着市场的发展方向,武术散打赛事赛制的单一性以及赛事缺乏创新的观赏性,阻碍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体制内的运动员的生存空间愈发狭小,等诸多问题暴露着武术散打运动赛事急需改革和创新。

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武术散打商业化赛事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各地争先举办大规模的散打商业赛事,且结合多个宣传媒体和电视卫视,声势甚是浩大。贯彻政策是落实“多元主体办赛事”的时机,也是武术散打商业化赛事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家主动简政放权的“退”和激发民间活力的“进”目的在于推动体育赛事由“官方独家”到“官方—社会—企业”三方联合的转变,且是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的必然趋势。2015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权的“散打天下-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在北京中武利百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运营、开发,由总局武管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北京中武利百公司三方联合主办武术散打职业联赛是最具代表的赛事,“散打天下”比赛规则的改变与创新极大增加了赛事结果的悬念性,切实推动散打运动的改革和创新,推进散打赛事的市场化、商业化进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7年,时隔12年之久的“散打王争霸赛”强势回归,作为中国武术散打的第一品牌,以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民族赛事品牌,“散打王”在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独具中华武术特色的民族自主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赛事的商业化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随着搏击运动的普及率和关注度的明显提高,以及国家对竞技体育和搏击运动的支持,赛事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且运营水平逐渐提高。关于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职业化的系统性研究也逐渐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格斗对抗类项目的商业化、职业化赛事强势入侵国人眼球,争占武术散打运动的市场,关于武术散打赛事的研究不断上升,武术散打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赛事商业化、职业化的研究成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探索的重点。

2武术散打运动赛事商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化”“产业化”成为了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体育赛事作为传播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强有力的手段已是不容置否的事实。网球大师杯、欧洲足球冠军杯、NBA篮球赛等赛事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全球,且其影响早己超越体育范畴,波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层面。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体育产业重视程度的提升,体育产业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2014]46号)发布以来,体育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体育产业以其鲜明的导向性将中国体育推人市场经济领域,开启了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体育的先河。《意见》中指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打造品牌赛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更是将“建立散打职业化赛事平台,加快武术职业化发展”“以散打项目为突破口,开发武术项目商业化赛事、加强职业化队伍建设”等作为我国武术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国家政策规划的出台为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时代,武术散打运动的产业化,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毋庸置疑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面对“体育强国梦”的大视域下,蜷曲在迫于改善民族文化的亟需中,武术散打运动的赛事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时代的呼唤。国家主动简政放权政策的出台,加速了武术散打运动赛事市场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改善进程与紧凑感。处在散打赛事发展的转折时期,思考并改善商业化赛事的多元运营体系,同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伴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武术散打商业性赛事是层见叠出,从1993年“南北争霸赛”开始,先后举办了“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国散打俱乐部争霸赛”、“武术散打超级联赛”“中国真功夫”“散打天下”等,且取到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同时暴露出职业赛事俱乐部数量匮乏、运动员“职业技能”欠缺和商业赛制有待完善等众多问题,这些均是导致职业化商业赛事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反观国外同类商业赛事,如日本的K-1和美国职业拳击联赛等已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系列赛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且运动员均可通过赛事取得较高的报酬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现行的散打赛事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并且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国际发展成熟的格斗对抗联赛,甚至是搏斗对抗类的电视娱乐节目都势压一头,冲击和挤压着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的发展势头和生存空间,致使我国现役体制内1700余名运动员的发展堪忧。

3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的瓶颈

赛事的商业化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寻求武术散打项目本身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及解决现役体制内运动员的未来出路,而进行的尝试与改革。但是,由于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起步较晚,相应的机制和保障措施没有走在先行,导致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面临诸多问题。

3.1赛事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体育市场化不够成熟

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赛事运营缺乏约束法规与规范管理,导致赛事商业化运行环境欠佳,运作系统化、规范化较难实现,使得赛事的主办方、运营部门以及运动员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武术散打赛事的商业化仍落后于社会经济与时代的发展,商业化运作缺乏经验,赛事的整体把握不夠,致使赛事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法以及权益分配有待完善,进而导致赛事的商业化运作效益不够理想,最终使得武术散打的商业化赛事规模扩大化、影响深远化的进程受阻。目前,大部分的散打运动队都是隶属于地方行政部门,经费来源多半靠政府扶持,不具备独立自主权,不能自我经营,因此运动员独立参加比赛的权利受限,第一要务要服从运动队的安排,因此体制内的队员参加商业化的赛事的机会和主动性都不强,对武术散打赛事的商业化有一定的阻碍。

3.2外来搏击运动的冲击,自身赛制的不完善

2014年对武术散打赛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但对于其他搏击类赛事更是一个大的跨越。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开放,国家简政放权的举措,对于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各类搏击类赛事逐渐发展起来,且呈现井喷势增长,据互联网搏击大数据赛事统计(108期),仅2016年全国各地市不同技术风格的商业综合格斗赛事就达到了521场。

国外著名搏击赛事陆续涌入国内,不断侵占国内武术散打运动员、社会市场效益等多种资源。纯商业化的运作,特别是搏击类的电视节目,通过媒体夸张化的包装和宣传,加上大量的电视曝光率,通过发达的自媒体提高影响力,利用“造星”模式,吸引着散打运动员转型,抢占了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管理条例规定,现役体制内的运动员必须以所属运动队的赛事安排为首要任务,跨省市的商业性赛事的参与条件极为受限,对于运动员的自主参赛和自我发展的影响很大。面对外来搏击运动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无形中挤压了中国散打运动的诸多资源,且动摇了体制内运动员的军心,挤占了武术散打运动赛事的市场份额,影响了武术散打运动整个体系水平的提高和赛事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3缺乏稳固的赛制,竞赛规则存在易变性

武术赛事所具备的商品特性使得赛事在带来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逐渐被人们转化为一种具备强劲经济效益的“上游产业”,成为促进国家、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成熟的标志就是形成稳固和独具民族品牌的赛制机构,目前我们缺乏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品牌赛事,赛制体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忽视武术娱乐功能满足人们多元消费的需求与赛事商业化推广运动发展的并行。竞赛规则的易变性导致观众容易对赛事造成困惑和不解,不同的武术散打赛事采取不同的竞赛规则,会降低武术散打运动项目的辨识度,造成对运动项目的混淆,特别不利于项目的推广和发展。

4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的趋向

武术散打作为中国最具传承的运动,由于自身转型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长期处于市场经济驱动不温不火的局面。如今,外来搏击运动的冲击、完善的竞技体育市场机制的考验等,面对如今四面楚歌的境遇,武术散打赛事要想冲破桎梏,涅槃重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契合体育强国梦的号召,扛起武术所肩负的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探索适应国情的发展方向,找清赛事市场化发展的趋向。

赛事商业化的首要目标是体现其商业性,凸显其作为商品的属性,以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和挖掘市场潜力为主导。武术散打最本质的属性和功能即是技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的技击功能也逐渐退化,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属性却一直被人们喜闻乐见,契合大众需求的才是发展的趋向。将武术散打赛事的休闲娱乐功能融入市场化发展的目标之中,提高赛事的观赏性,人们可以通过武术散打赛事获取多样化的实践和精神体验;发展武术散打赛事相关的周边产业,以点带面,加速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化一定要来源于市场同时又归于市场,单一的资源和市场链已经很难满足目前市场需求体系,武术我散打赛事商业运作要引入社会多方资源,提高造血机能,同时要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机制;以赛事构建商业品牌,打造相关行业如门票、传媒器材等赛事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且拓宽眼界,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运营应以国际传播为终极目标。

武术散打赛事自身也应积极做出调整,学习如篮球等高度职业化的运动项目,为满足大众观赏需求,改进竞赛规则以提高比赛的激烈度和观赏度,通过加大进攻动作和连击动作的分值,强化判罚消极防守等对策逐步引导运动员技战术的完善发展。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术散打赛事不仅是体现竞技实力的平台,更是彰显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渠道。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道路上,在践行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以武术散打赛事为载体,体现赛事的民族性是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发展的优势,探索赛事体系的特色性和文化性也是抓住眼球的亮点。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趋向瓶颈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