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了微信为什么还要用微博

2018-06-23曹国伟

中国商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浪无人驾驶方向

微博和微信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微信是私人社交,微博是公开的社交媒体,这两者的定位在市场是同时存在的,需求可以同时被满足……

微博的二次崛起

新浪微博的第一个版本在2009年8月正式上线,在此之前,新浪进行了3年的探索和尝试。早在2006年,新浪就成立了互动事业部,专攻新媒体。

当时,新浪判断有三个方向是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第一,媒体会越来越走向互动和社交;第二,手机终端和移动终端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终端;第三,媒体会越来越走向多媒体、多元化,形式上会从图文走向视频。直到2009年,我们发现微博是适合我们做的方向性产品。彼时,Twitter已经上线三年多,成为全球领先的社交网络平台。

微博上线晚于Twitter近四年,很多地方学习了Twitter的机制和产品形式,但微博上线第一天就是支持视频的,并且比Twitter更早推出移动端产品。这也是微博为何会二次崛起的原因。

众所周知,微博曾经在2012年面临过一次低谷。对内,政策环境的变化让内部信心动摇;对外,微信的崛起更是给微博带来不小的冲击。微博的二次崛起与用户下沉、渗透三四线城市有很大关系,此外,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因素,就是对于短视频行业的判断。

早在2011年,微博就投资了秒拍,将其作为短视频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载,微博的很多用户、流量、使用时间的增长,实际上都跟短视频分不开。从结果来看,我们在这方面的判断和布局都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2012年底,新浪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更换所有管理层,一切都为移动端考虑,为移动端做准备。

在微博早期,整个公司是以All in的态度对待微博,把微博当成一个独立的公司在做。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当时新浪所有的高管以及中层干部持有微博的期权,却并没有新浪的。设定这样的机制是希望全公司高管以及员工,以非常极致的状态,在新业务领域全力以赴。

当时,新浪每个部分都只负责微博一个方向的支持:管内容的就只管内容,管商业化的只负责商业化,管技术的只需要专注于技术。这样极致的关系让全员都非常专注,成为微博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前的上市路演。

虽然微博IPO成功了,但那段时间我非常痛苦。我曾经参加了很多路演,做过很多资本市场交易,但这次,是我经历过最冷的一次。

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业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确定IPO发行价为17美元。那时候,一些基金已经有了中国的分析师,这些人大部分是微博早期的重度用户,但他们对微博并没有信心,他们不断对我和团队提出质疑:“你这个东西以前蛮好的,现在我们不用了。不但我们不用,我的朋友也不用,你的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是靠什么增长的?”同时还有很多人发问:有了微信我为什么还要用微博?

我回答他们说,虽然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结束,但三四五线城市有更多机会。微博和微信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微信是私人社交,微博是公开的社交媒体,这两者的定位在市场是同时存在的,需求可以同时被满足。

事实上,新浪历史上做过很多失败的产品。20年前,在新浪网成立之初,就设有电子商务部。还做过游戏、搜索等,最重要的是找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新浪第一个成功的产品是新闻门户,新浪微博是媒体3.0的产品。

如果简单总结,我认为微博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四点:一是符合趋势,二是掌握好了时间点,三是符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四是要有很强的专注和坚持。

首先要做正确的事

然后才是正确的措施

我认为文创产业的趋势和方向尤为重要。做企业的人经常讲一句话: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的措施。如果方向不对,不管做怎样的努力都是没用或者效率很低的。

说到创业方向和趋势,你可能会立马想到人工智能、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区块链、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但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趋势性的方向,如何理解、布局和选择才更重要。

不涉及具体行业,就创业方向和逻辑而言,有一点特别重要: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提升传统行业效率,成长为新行业的机会非常多。理解这一逻辑的大背景是要明白,互联网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很多人说互联网现在进入了下半场,上半场已经结束了。我一直不太明白,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区别在哪儿。我简单的理解为,分水岭是指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结束,平台型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少。

现有的平台公司已经搭建了一个互联网的社会基础设施,从这个角度理解,下半场确实已经开始。下半场的重点不在平台型公司,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基础设施已经完备的基础之上,怎样利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去创业,这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基础设施跟传统行业结合,让传统行业提升效率。

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本质上解决的是信息对称问题,那么第二代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的结合,将提升各行业的效率。它可能带来一种新的业态,因为有了数据和基础设施后,新的行业就有了可能性。滴滴、美团等公司,就是利用基础设施,在原有行业效率提升的基础上,长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和业态,这就是“互联网+”。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红利已结束,“互联网+”不再流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过程可能刚刚开始。我相信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结合,提升传统行业效率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机会成长出新的行业和业态。

现在又开始流行“人工智能+”,我认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道理是一样的。现阶段如果要纯粹地做一个人工智能公司,我认为没有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最近几年发展了起来,很大程度源于互联网的发展。在人工智能潜意识里,第一,需要很多数据;第二,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第三,需要使用场景。因为这三点,人工智能重新引發关注,成为很重要的方向和趋势。

我们今天讲互联网,更多的是讲一个工具。人工智能也是一种工具,它的应用会影响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效率和能力。所以,人工智能怎样跟传统结合,这其中也有很多机会。

从比较可行的点切入

成功率更高

当年做微博,我们认准了社交媒体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我们做的第一个产品不是微博,而是“朋友”,这是我们团队花一年时间开发出来的。后来我们把微博里的一个模块拿出来改造成“朋友”这样的产品,这就是社交媒体上的切入点。

最近无人驾驶很火,很多人认为无人驾驶是未来很重要的机会和方向,但实际上,无人驾驶在我看来跟今天的人工智能一样,真的要在很多场景中实际运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当无人驾驶技术变得非常可行的时候,这个技术也就不再有特别之处,它会变成开放性的技术,就像今天的人工智能。

当下该如何切入无人驾驶呢?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可能是在无人驾驶领域最早进入实际应用的。这家公司选择了一个应用场景,专门做高速公路上货车和卡车的无人驾驶。因为在高速公路上,大货车面临的不确定的环境相对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市场足够大。

该项目已进入实际运营状态,如果顺利,一年以后就可以在市场上看到它。这家公司选择的这个点看起来比较小,但它可能是最符合实际的切入点,这非常重要。

所以,有时候不要一开始就想做得很大,要从小事做起,从比较可行的点切入,这样你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我虽然没有创过业,但见过很多投资人,在现在的环境里,创业者需要思辨能力。

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风口,比如团购、直播等。今天的风口是什么?明天的风口又是什么?这其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判断的。

我们讲的机会也好,模式也罢,如果很多人能够进入,那么门槛一定很低,长期建立门槛的能力和机会就会差很多,这时候你要去追风,除非你有很特殊的能力。比如做直播,你需要有流量优势,此外还得有钱,你得有很多钱足够你烧。新浪当年也做过直播,后来为什么不做了?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烧不起。所以,很多时候你的判断很重要。

此外就是学习能力,比如学习前辈的成功经验,要理解它的特殊性和偶然性,不要照单全收。

在中国互联网早期,我们跟美国学习美国的互联网模式,但一定得理解这些模式怎样跟中国市场结合,它成功在哪儿,怎样跟中国市场现阶段结合才能有更高效率。照单全收学习美国模式的公司,百分之百是失败的。成功的公司一定能够把这两点结合得很好。

(本文根据曹国伟在“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峰会”上的演讲整理,有刪减。)

猜你喜欢

新浪无人驾驶方向
猴子虽小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战“疫”需求急呼无人驾驶车冲上前线
花粉交流
北京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试运行!你敢坐吗?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
无人驾驶飞机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
新浪观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