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8-06-23陈刚肖东毛建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腹腔镜效果

陈刚 肖东 毛建雄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2400例作为治疗组, 另选取行传统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7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3.23±3.10)min, 手术出血量为(0.5±0.16)ml, 下床活动时间为(11.51±1.13)h, 住院时间为(3.11±0.72)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8.44±5.26)min, 手术出血量为(5.76±3.47)ml, 下床活动时间为(24.31±3.35)h, 住院时间为(4.84±2.33)d。治疗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1%(53/2400)低于对照组的14.71%(250/1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进行1~3年的随访, 治疗组疾病复发率1.08%(26/2400)稍低于对照组的1.47%(25/1700),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较佳, 手术时间短, 手术出血量

少, 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较短, 术后并发症少, 疾病复发少, 相比传统手术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儿腹股沟斜疝; 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病, 其发病率约为0.8%~

4.4%, 以右侧腹股沟最为常见,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早产儿发病率相对较高[1]。腹股沟斜疝对患儿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旦确诊, 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以加快机体康复。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全部腹股沟斜疝患儿给予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2400例作为治疗组, 另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传统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70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男1644例, 女756例;年龄3个月~10岁, 平均年龄(3.42±2.20)岁;单侧1517例, 双侧883例。对照组:男1313例, 女387例;年龄6个月~11岁, 平均年龄(3.44±

2.52)岁;单侧1292例, 双侧40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 术前进行全身麻醉(全麻), 取平卧位, 于患儿脐部下方取一弧形切口, 长约0.5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 插入气腹针, 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建立8~10 mm Hg(1 mm Hg=0.133 kPa)人工气腹, 放入5 mm Trocar, 置入30°腹腔镜。在脐部上方插入另一3 mm Trocar并放入操作钳, 术中明确双侧内环口是否闭合, 于下腹垂直于腹股沟内环口处皮肤切开2 mm小口, 疝针带2-0编织线及丝线自切口刺入到内环口腹膜外, 编织带线于腹壁下动脉外侧潜行于腹膜外穿内环内半周后传出, 留下编织线后退针到腹膜外, 此针带丝线再与腹膜外潜行穿过内环外另半周, 以丝线圈套编织线带出腹壁, 收紧缝线打结关闭内环口(结扎2次)。

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 术前进行全麻, 参照患儿的斜疝位置, 取患侧平行于腹股沟韧带斜切口, 切口直径在

2 cm左右, 双侧疝患儿则取双侧切口, 之后游离皮肤及皮下组织, 显露精索, 使疝囊充分暴露, 解剖游离疝囊, 直至疝顶部, 选用4号丝线贯穿缝扎, 止血, 结扎, 逐层闭合切口。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3.23±

3.10)min, 手术出血量为(0.5±0.16)ml, 下床活动时间为(11.51±1.13)h, 住院时间为(3.11±0.72)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8.44±5.26)min, 手術出血量为(5.76±3.47)ml, 下床活动时间为(24.31±3.35)h, 住院时间为(4.84±2.33)d。治疗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术后腹胀29例,

切口缝线反应11例, 无精索、输精管损伤, 腹股沟、阴囊局部肿胀13例, 无阴囊水肿,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53/2400);对照组术后腹胀11例, 切口缝线反应21例, 无精索、输精管损伤, 腹股沟、阴囊水肿218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250/1700)。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均进行1~3年的随访, 治疗组中26例复发, 疾病复发率为1.08%(26/2400);对照组中25例复发, 疾病复发率为1.47%(25/1700)。治疗组疾病复发率稍低于对照组,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其病因较为复杂, 通常由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 高危因素有腹壁肌肉薄弱、腹腔内压力增加等[2]。该病对患儿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可引发腹痛、腹部坠胀等症状, 导致患儿体质下降, 同时由于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 因此对患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容忽视[3]。

小儿腹股沟斜疝一旦确诊, 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由于其需要解剖腹股沟管, 对患儿输精管造成较大的影响, 给患儿日后的生育功能埋下隐患, 同时由于其切口较长, 创面大, 易引发切口血肿、阴囊肿胀等多并发症, 不利于機体康复, 疾病复发率

高[4-6]。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充分运用了外科微创的优势, 术中无需解剖精索与腹股沟管, 视野清晰, 可观察两侧, 避免隐形疝的疏漏, 可在直视下完成疝环结扎, 无需担心精索受损, 同时由于其切口微小, 创面小, 术中出血量少, 减少了切口血肿、阴囊肿胀等多并发症的产生, 术后疼痛少, 有利于机体恢复, 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 减少疾病复发, 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7-10]。本院从2008年开始全面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本次统计本科

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700例及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400例, 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治疗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1%(53/2400)低于对照组的14.71%

(250/1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进行1~3年的随访, 治疗组疾病复发率1.08%(26/2400)稍低于对照组的1.47%(25/1700),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优于传统手术。

综上所述, 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手术时间短, 手术出血量少, 下床活动时间短, 住院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疾病复发率更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侦伟, 麦建全, 许先鑫. 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8):48-49.

[2] 郑斌.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疗效对比分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7(5):110-111.

[3] 刘华明, 杨海, 郑斌, 等.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疗效比较.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6):70-72.

[4] 段永福, 赵成鹏, 周晓波, 等.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3):234-236.

[5] 李世聪, 梁彪, 韦凯. 改良单孔腹腔镜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9(3):24-25.

[6] 周立军, 李功俊, 沈刚, 等. 完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9(5):478-481.

[7] 陈卫东, 李正平, 张昌庆, 等.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68例效果观察及复发原因分析.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1):33-34.

[8] 张川波, 张秋月, 李薛颖,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对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术中的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10):176-178.

[9] 王高翔, 程振华.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144-145.

[10] 张兆杰. 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疗效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14):139-140.

[收稿日期:2018-02-01]

猜你喜欢

腹腔镜效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