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发酵食用菌菌糠饲料研究
2018-06-23李圆月
李圆月
摘 要:近年来,益生菌发酵饲料再度兴起,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发展有优势。本文综述了益生菌饲料的发酵工艺,总结了发酵菌饲料的发展优势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益生菌;发酵
我国近几年来食用菌种殖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畜禽养殖规模和产值每年的递增,但由养殖业带来的人畜共粮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等越来越严重。在该过程中,发酵饲料越来越受到青睐,并且以其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无抗生素添加、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无激素和药物残留等优点,使其使用越来越普遍。
一、发酵工艺
破碎处理食用菌菌糠300公斤+玉米粉50公斤+麦麸50公斤+粗饲料降解剂1包,加水调节含水量,调节的程度为,用手捏一把,有水印 从手指印中印出来,或手心有水印就可以,不必很多水份,因为菌糠本身吸水性很强的;压实密封发酵,夏天2-3天,冬天 5-7天,就可以使用;使用时,可以占日粮的20-50%;但一定要从小用起,慢慢观察是否有异常,如果无异常,可以增加用量,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代替一部分全价饲料使用,例如:日粮配料:发酵好菌糠+全价饲料70%;或配制配方:发酵好菌糠30%、玉米粉40%、豆粕20%、麦麸6%、预混料4%,粗蛋白约16%左右,消化能2.7兆卡/千克,比较合理。
菌糠打碎的湿的500公斤 + 食盐1.0公斤 + 玉米粉70公斤 + 豆粕50公斤 + 4%型的预混料6-8公斤 + 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各半包,或只加一包强微99生酵剂;水不要加太多,因为新鲜菌糠中还含有水的,最终的含水量以手捏一把,有水印子从手指间印出来为准即可(不滴出来),估计大约只需要另外加水150公斤即可,水太多不好;密封发酵5天以上即可,冬天7天以上。发酵饲料的研究历史已相当悠久,其发酵工艺也日渐成熟。随着发酵底物以及采用菌种等的不同,发酵方式也各有其特点。
1.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是指发酵料以固体的状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发酵过程。固态发酵通常采用低值的糠麸类和废渣粕类为原料,成本低,原料来源丰富。其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一般为:菌种扩大培养、原料预处理、接种发酵、干燥灭活、成品包装。固态发酵通常是需氧发酵,物料的厚度要适当,要疏松以利通气,发酵过程产热,并有水分蒸发,因此需翻动物料,控制通风和空气适度。
固态发酵的缺点在于,菌种经多级培养和敞开式发酵易使杂菌感染,深层发酵不彻底,占地面积大,且机械化程度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固态发酵技术有所提高,但缺点仍存在。
2.液态发酵
液态发酵是指发酵料以液体的状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发酵过程。其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比固态发酵多了脱水、收集和干燥的环节。根据不同的菌种控制好不同的发酵条件,如营养成分,pH值,温度,水分等都很关键。
液态发酵克服了固态发酵的某些缺点,具有发酵时间短,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易于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风险大,投资高等缺点。
3.固液结合发酵
既然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各有利弊,应该巧妙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以求获得更大效益。
二、发酵菌糠饲料的发展优势
废菌糠发酵饲料不仅改善了饲料本身的品质,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肉质,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1.原料來源广泛
近年来我国由于食用菌种类品种繁多。这就为发酵菌糠饲料原料来源的广泛性打下了理论基础。
2.低成本,高利润
发酵菌糠饲料的原料一般为食用菌出菇后废弃物,原料成本较低。另外,一般饲料发酵采取常温常压的发酵方式,投资少。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单,代谢旺盛,世代时间短,其数量能迅速增加,在短时间内能把大量的基质转化为有用产品,产出率高。这些就构成了发酵饲料低成本,高利润的特点。
三、存在问题
1.品质评定不全面
对饲料品质评定除了对饲料进行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等常规成分分析外,再就是对饲料的饲喂效果进行评价,往往采用采食量、增重率、料重比等指标。但是对胴体品质及肉的风味的影响的报道却很少见。
2.营养素结构改变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代谢、繁殖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饲料在发酵后,能量必将减少。所以,在发酵饲料生产中,生产者应考虑传统日粮结构配方应该如何改变。很多生产厂家都忽略了这个问题,致使发酵料的能量不足,增加了饲料的料重比,使养殖成本增加。
四、结语
我国近年来,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人畜公粮问题越来越严重。利用微生物发酵废菌糠技术变废为宝,开发新的蛋白原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食用菌废菌糠发酵饲料的优点,克服其缺点,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产中遇到问题,相信废菌糠发酵饲料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梁春丽. 益生菌发酵食用菌菌糠饲料研究[J]. 现代农业, 2015(1):90-92.
[2]张丽美. 利用菌糠生产益生菌制剂适宜发酵条件的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3]刘瑞丽, 刘登如, 石孔泉,等.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添加剂, 2011(8):43-47.
[4]李永凯, 毛胜勇, 朱伟云.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及应用现状[J]. 畜牧与兽医, 2009, 41(3):90-93.
[5]刘惠知, 孔利华, 周映华,等. 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J]. 饲料研究, 2009(7):32-34.
[6]班雯婷, 陈瑞荣, 康佩姿,等. 食用菌菌糠饲料研究概述[J]. 轻工科技, 2015(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