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的疗效
2018-06-23杨飞
杨飞
【摘要】 目的 探析尿毒症引起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尿毒症患者, 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甲组和乙组, 每组35例。甲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和生活质
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甲组的82.9%, 差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3, P=0.0464<0.05)。治疗后乙组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明显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并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28
尿毒症为慢性与急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之一, 其特点表现为发病隐匿、严重程度高以及死亡率高等方面。皮肤瘙痒为尿毒症并发症之一, 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 还会使患者出现焦虑[1]、抑郁情绪等不良情绪, 对其正常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用于缓解尿毒症患者瘙痒的措施较多, 其中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小分子物质, 但其对于中分子及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有限。现对本院2015年
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治疗措施的可行性展开探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甲组和乙组, 每组35例。甲组女14例, 男21例;平均年龄(48.57±5.19)岁。乙组女16例, 男19例;平均年龄(48.60±5.21)岁。所选患者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皮肤瘙痒, 可耐受本次治疗且无任何禁忌证;两组均享有知情权, 并签署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意识不清以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指导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口服治疗, 并外用乳化油剂止痒。选用日机装型号为DBB-27的血液透析仪器, 丽珠公司提供的HA130型灌流器以及金宝公司生产的S系列透析器。甲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4.5 h/次, 透析流量控制在500 ml/min, 并以肝素抗凝。乙组在甲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 2 h/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β2-MG、PTH变化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与患者皮肤瘙痒表现来评定疗效。瘙痒表现(1~5分):瘙痒未搔抓、单个瘙痒部位以及长时间发作1次(>10 min/次)或短时间发作
4次/d(<10 min/次)均提示1分;多部位2分;全身瘙痒
4分;烦躁不安5分。优:VAS评分为0~2分, 瘙痒表现评分≤1分, 症状完全消失;良:VAS评分为3~5分, 瘙痒表现评分为2~3分, 症状显著好转;可:VAS评分为6~8分, 瘙痒评分为4分, 症状有所改善;差:VAS评分>8分, 瘙痒評分>4分, 症状未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调查指标:参照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调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指标包括社会能力、机体疼痛、认知能力、精力、健康状态、情感机能、生理功能与整体健康8项。调查内容则有疾病引起的生活负担、性功能、治疗满意度、睡眠、认知功能、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况、社交质量、症状与不适、医护人员鼓励及社会支持。每项指标总分均为100分, 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甲组优14例, 良15例, 可5例,
差1例, 总有效率为82.9%;乙组优21例, 良13例, 可1例,
差0例, 总有效率为97.1%。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 差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3, P=0.0464<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甲组治疗前PTH、β2-MG分别为(324.49±301.66)ng/L、(19.33±8.54)mg/L;治疗后PTH、β2-MG分别为(302.72±296.05)ng/L、(18.44±
8.29)mg/L。乙组治疗前PTH、β2-MG分别为(326.49±
286.66)ng/L、(18.96±9.23)mg/L;治疗后PTH、β2-MG分别为(165.44±105.50)ng/L, (9.49±3.57)mg/L。治疗前两组PTH和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的PTH水平和β2-MG水平明显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甲组治疗前认知能力、情感机能、机体疼痛、生理功能、精力、社会能力、健康状态、整体健康的评分别为(68.47±2.92)、(69.42±3.11)、(70.94±3.64)、(71.03±4.28)、(69.92±1.42)、(72.85±3.52)、(73.93±4.72)、(70.84±5.09)分, 治疗后分别为(71.66±5.29)、(73.62±4.18)、(73.51±2.48)、(72.64±2.05)、(73.64±3.32)、(74.16±2.83)、(73.48±3.62)、(73.93±4.50)分;乙组治疗前认知能力、情感机能、机体疼痛、生理功能、精力、社会能力、健康状态、整体健康的评分别为(68.43±2.45)、(69.59±3.05)、(70.73±3.32)、(71.57±4.26)、(69.85±1.54)、(67.88±2.48)、(70.38±2.66)、(69.39±3.64)分, 治疗后分别为(78.66±4.08)、(76.52±3.62)、(78.54±4.11)、(79.69±3.82)、(78.47±3.54)、(76.07±3.30)、(80.94±3.56)、(78.88±5.67)分;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下尚未明确尿毒症致顽固性皮肤瘙痒的原因, 有资料显示[3]其与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皮肤干燥等相关, 患者血清β2-MG和PTH浓度增加会对中枢神经产生影响, 同时还可使患者痛觉阈值提高, 引起钙盐代谢
紊乱。
血液透析可经弥散功能显著清除小分子物质, 外加在流、吸附作用增加的影响下, 及时将中及大分子物质清除, 还可弥补常规血液透析无法彻底清除中分子毒素的不足[3-5]。血液灌流可在灌流器超强的吸附作用下, 发挥出强大的毒素清除效果, 尤其是中分子以及大分子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 此种治疗方式在清除小分子物质方面的效果欠佳[6, 7]。由此可见, 将上述两种治疗方式有效结合可最大程度保障清除的作用, 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使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得到尽快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甲组的82.9%, 差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3, P=0.0464<0.05);提示乙组治疗方案更有推广价值, 更利于改善皮肤瘙痒的状态。治疗后乙组的PTH水平和β2-MG水平明显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 可使钙磷代谢平衡得到有效维持, 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治疗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实甲组采取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尿毒症致皮肤瘙痒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血液透析以及灌流治疗的可行性高, 在缓解临床瘙痒症状的同时还可使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建议作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治华, 邵宁.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探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 24(1):35-37.
[2] 唐新仿, 王锦年, 王晓玉, 等.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8):22-23.
[3] 张焱, 高峰. 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23(2):203-204.
[4] 钟剑, 李靖, 曹钋, 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不同证候间疗效的临床观察. 世界中医药, 2013(10):1183-1186.
[5] 李小媚.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 2009, 15(10):1187-1188.
[6] 俞麗敏, 杨慧芳, 卢秀琴.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9, 24(2):251-252.
[7] 高进.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 2013, 17(11):1936-1938.
[收稿日期: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