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颅脑占位病变术中的应用

2018-06-23熊玥彭巍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影像超声

熊玥 彭巍炜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颅脑占位病变术中的应用。方法 20例颅脑占位病变患者, 均采用超声引导的手术治疗, 观察分析超声在术中的定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超声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实时超声, 均可准确定位, 使得占位病变得到完整切除。术后17例癫痫发作患者经治疗, 12例完全治愈, 可不再使用抗癫痫药物;5例患者经药物控制可得到较为满意效果, 经脑电图检查显示患者癫痫波起自非手术部位。1例存在失语的患者经治疗后得到显著好转。2例有肢体瘫痪患者进一步严重, 随访3~6个月后显示患者情况恢复到手术治疗前。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超声应用到颅脑占位病变手术治疗中, 可准确对其定位, 选取合适手术入路, 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超声;颅脑占位病变;影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16

在临床上对颅脑占位病变进行治疗时, 通常予以手术切除, 在實施手术切除时, 应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基础上使得病灶得到尽可能的切除治疗[1]。对颅脑表面存在的占位病变, 在实施手术切除时, 可比较直观的进行准确切除, 但有的颅脑深部占位病变, 通常难以准确把握, 导致切除治疗的安全性下降, 尤其一些恶性病变程度较高的患者, 手术治疗时, 如何有效区分病变与正常脑组织的界限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超声可高度分辨出病变情况, 选择合理手术方法, 且可在手术中能够实时观察, 使得病变切除较为准确, 有效促进预后[2]。本研究选取20例颅脑占位病变患者, 探讨超声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20例颅脑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经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检查, 可观察到病变最大直径为1.0~2.4 cm, 平均(1.6±0.1)cm;14例处于非功能区, 6例处于功能区。患者基础资料如下。见表1。

表1 20例患者一般资料(n, x-±s)

一般资料 分类 例数

性别 男 8

女 12

表现症状 癫痫发作 17

肢体瘫痪 2

语言障碍 1

年龄 23~64(36.94±3.93)岁

病程 1~12(8.69±0.68)个月

1. 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术中实时观察, 探头频率设定在5 MHz, 长度在1 cm, 为神经外科专用探头。手术治疗前1 d, 应采用常规甲醛熏蒸法对探头进行严格消毒, 且与超声科医师配合进行手术。按照患者术前MRI诊断结果, 设计合理皮瓣, 为了预防定位差错, 可将皮瓣、骨瓣扩大, 一般为5 cm×5 cm左右。将硬脑膜缓慢切开, 将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 消毒探头放置到脑表面进行缓慢操作, 对病变进行有效探查, 通过冠状位、矢状位等多个切面进行扫描, 由此可明确病变具体部位, 确定病变实际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然后通过超声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血供及其周围大血管走向。

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 取平卧或侧卧位,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颅治疗, 去骨瓣, 通过超声确定最佳手术入路, 应尽可能选取与病变处最近的路线, 且应尽量规避功能区域沿脑沟走行, 经显微镜观察, 将蛛网膜锐性解剖, 将脑沟分离, 然后将皮质切开1~2 cm。若病变在非功能区, 可选取与占位病变相距最近的皮层进行手术切口治疗;若病变在功能区, 可于颅脑中潜行, 设法规避功能区, 缓慢到达病灶位置。在整个切除过程中, 应通过超声进行多次重复性的检查, 以便能够随时了解切除范围及手术路线。当切除占位病变后, 可对创腔内注入生理盐水, 实施超声检查, 若未出现残留病灶, 可应用止血材料敷到手术创面, 完成手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超声在术中的定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超声的影像学特点。

2 结果

2. 1 超声定位情况分析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实时超声, 均可准确定位, 使得占位病变得到完整切除;手术结束后3 d内经头部增强MRI复查, 均未观察到有肿瘤残留。术中并未出现因超声操作而形成的脑组织、脑血管受损情况。

2. 2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例患者中, 14例非功能区病变患者并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6例功能区病变患者术后有2例肢体瘫痪患者进一步严重, 肌力从术前的4级下降到

3级, 经病理结果分析, 其为胶质细胞瘤, 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 随访3~6个月后显示患者情况恢复到手术治疗前。17例癫痫发作患者经治疗, 12例完全治愈, 可不再使用抗癫痫药物;5例患者经药物控制可得到较为满意效果, 经脑电图检查显示患者癫痫波起自非手术部位。1例存在失语的患者经治疗后得到显著好转。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情况。

2. 3 超声影像学特点分析 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 20例

患者中有海绵状血管瘤15例, 胶质细胞瘤为5例, 均为WHOⅡ级。经超声影像观察, 海绵状血管瘤呈现不规则形态, 边界比较清楚, 可观测到中强度到强度的回声灶, 其中心通常会发生蜂窝样变化, 在内部及其周边可无血流信号, 在周围未出现较为显著的水肿带;超声影像中可观察到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存在明显不同, 呈现出圆、椭圆形或是不规则状的较强或强回声, 未存在明确包膜, 在其内部可观察到液化坏死而形成的液性暗区。

3 讨论

近些年以来, 超声影像学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发展, 超声也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后, 将颅骨去除, 可使得超声传导受阻情况消除, 通过超声检查, 可清晰地观察到脑组织结构及病灶情况, 使得病灶得到准确定位, 利于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3-5]。颅脑病变在进行定位时, 通常需要与术前CT、MRI影像学结果相结合, 在术中需要进行经验性地探查, 由此极易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暴露, 使得手术创伤更为严重, 从而造成严重手术并发症。而术中超声可进行清晰观察, 方便、经济、可反复操作等, 具有较为明显优点,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6, 7]。

在本研究20例患者中有海绵状血管瘤15例, 胶质细胞瘤为5例, 其中海绵状血管瘤往往处于皮质深部, 而且其体积较小, 因供血血管比较细小、边界较为清晰, 在实施显微手术切除治疗时并无较大难度, 而手术的关键则是术中应准确定位病变组织。对胶质瘤进行治疗时, 应注意保留神经功能, 且尽可能将肿瘤完全切除, 降低瘤负荷, 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中应用超声, 可使得病变位置、大小及其周围组织等情况得到有效显现, 且可实时观察病变切除情况, 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 且可有效判斷术后是否出现病变残留等, 由此可在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 尽可能避免正常脑组织受到损伤[8-10]。本研究显示, 术后17例癫痫发作患者经治疗, 12例完全治愈, 可不再使用抗癫痫药物;5例患者经药物控制可得到较为满意效果, 经脑电图检查显示患者癫痫波起自非手术部位。1例存在失语的患者经治疗后得到显著好转。2例有肢体瘫痪患者进一步严重, 随访3~

6个月后显示患者情况恢复到手术治疗前。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 超声应用到颅脑占位病变术中, 可准确定位病变位置, 确定手术入路, 术野清晰, 有效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胡飞, 邵强, 王焕明, 等. 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室内占位性病变.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6):561-563.

[2] 陈晓东, 夏鹰, 曹作为, 等.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B超在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13):

48-51.

[3] 黄杉, 吴瀚峰, 鹿斌, 等.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诊断下丘脑病变.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11):935-939.

[4] 董秦雯, 张海玲, 夏德雨, 等. 病理证实的195例颅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3):153-158

[5] 刘禧, 段云友, 王佳, 等. 超声在颅脑占位病变术中的应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9):685-688.

[6] 程印蓉, 戴宗耀, 甘兰, 等. 超声定位在颅脑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四川医学, 2001, 22(3):273-274.

[7] 何文, 姜笑千, 王硕, 等. 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6, 18(2):786-788.

[8] 朱贤胜, 王莎莎, 王伟民, 等. 颅脑手术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 10(12):566-567.

[9] 王颖鑫, 韩伟, 高军喜, 等. 术中超声对颅脑深部占位病变的应用价值.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7):457-460.

[10] 刘会昭, 王松涛, 贾维广, 等. 常规超声在颅脑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武警医学, 2012, 23(12):1083-1085.

[收稿日期:2018-01-12]

猜你喜欢

影像超声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