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实现进路

2018-06-23张荣华赵国营

关键词: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张荣华 赵国营

摘要: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在实践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布局目标;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布局原则;坚持以统筹兼顾为布局方法;坚持以“五大发展”为布局理念;坚持以“四个全面”为布局路径。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充分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实现进路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8)02-0001-07

党的十九大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八个明确”概述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地指出,为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19进入新时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程中,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全面与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我们不仅要认清其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更要注重通过顶层设计,做好实践环节的谋划和布局,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发展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一种顶层设计,它最终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关键必须具有科学、全面、可行的实现进路。

一、坚持以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布局目标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人一方面是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也是发展的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为一种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为一个动态开放复杂巨系统,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子系统组成的,五个方面彼此协调,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全面发展,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總体布局的根本目标。

经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人类的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需求,人首先得保证自身的生存,然后才能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能够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其他一切社会生产和活动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只有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尽可能多地创造社会财富,才能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状况,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优先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将工作重心转向了经济建设,并再次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江泽民将发展先进生产力确定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也将发展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再次明确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优越性彻底释放出来,就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孕育和脱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必然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即使是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成功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建立了社会主义,也必须学会借鉴和学习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有益成果,为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服务。这在政治上就表现为社会主义也必然要求是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对此,列宁曾提出了“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论断。[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就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当前,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文化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不断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其中包括了人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因此,要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把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更加注重发挥文化的引领、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作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社会建设与人们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而实现人民的幸福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与战略目标。只有实现人民幸福,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化解乃至消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有序,统筹兼顾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群众的利益需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解除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减缓收入差距过大的社会问题,让人们都能够共享发展成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格局,要认识到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的主人,更是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因而社会的发展要由人来推动和完成,要从单一的社会管理向多元的社会治理转变,让人人都能参与社会治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自然环境。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成果,当然也离不开优美的生活环境的保障。因此,在实践中,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代内公平,更要注重代际公平,今天的发展要以不破坏和耗尽后世子孙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为前提。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生态权益和生态权利,如果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势必威胁到人们生存安全乃至生命存在,在这种环境下谈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唯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

二、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布局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

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在马克思看来,“全面生产”是人与动物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他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3]由于人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多种因素的互相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整体发展的道路,“五位一体”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所以必须坚持全面性,主要在于总体布局是一个由多种要素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结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子系统或者要素的动态变化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系统运行的重要变量。因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虽然不是各个部分完全平均用力的布局,但一定是各个构成部分都不能忽略的布局。

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时必须具有全局视野,要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不仅要看到重点发展领域、方面,还要兼顾次要发展领域、方面;不仅要看到重点发展对次要发展的带动作用,还要看到次要发展对重点发展的支撑作用,力争实现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整体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时指出,我们之所以走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弯路,一个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没有做好社会发展中的比例协调。针对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存在的唯经济至上的现象,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府的力量和政治的因素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明显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坚持“两手抓”的基础上,一定要更加重视政治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达成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我们在思想上实现了从传统发展理念向现代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在实践中从过去的偏重点轻全面向重点与全面相结合转变,“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随之扩展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坚持协调发展

一般而言,系统都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系统规模愈大愈复杂,其包含的要素就越多;不同的要素性质、功能又各异,系统的要素越多,则要素间的差异会越明显。因此,将多种不同的要素组合成一个系统时,如果不能有效理顺要素之间的关系、地位、功能等,就会使得各要素之间出现摩擦、矛盾和冲突,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要素间的关联结构就会解体,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只有成功实现各要素间的协调融合,使不同的要素能够在系统中形成一种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才能不断推动系统的健康运行。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不断优化系统的结构,使性质不同、功能各异的要素各安其位,各显其能,从而实现各要素的互利共生。然而,系统又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系统结构的不断变化,各要素的地位、功能与发展目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要想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转,就必须协调好各个要素的关系,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

所谓“协调”,就是要始终立足整体,把握系统的整个结构方式及其运行规律,理顺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联机制,保证整个系统整体始终处于一种良好有序的运行状态,保持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保证经济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反作用,合理确定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地位与功能目标,使得各种建设相互之间能够提供支撑与保障作用,共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传统发展观下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进而危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延续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表征为一种发展道路、一种发展战略,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两个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和“两个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反映到实践中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须着眼和着力构建人—自然—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在整体、和谐、有序、协调中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的发展,更不是单指生态环境的持续,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不是单一的发展,而是系统的发展,否则任何一个方面或环节出了问题,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持续都会受到影响。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通过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持续发展,还要求同时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而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受到政治发展的影响,还要受文化观念的制约。只有坚持系统整体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必然是可持续的。由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在以往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忽视了生态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使其变得日渐不可持续,严重危及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当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我国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其片面理解为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更多地表现在环境保护政策上。后来,随着我们对发展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中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离不开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正式纳入总体布局之中,党的十九大又把“美丽”写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中,就是为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坚持以统筹兼顾为布局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由矛盾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相互交织而构成的一个矛盾统一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在每一种矛盾中又都包含着多个方面,表现着多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在由诸多矛盾相互交织而成的矛盾统一体中,总会有一个矛盾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只要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并予以解决,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同样,在矛盾的诸多方面中,有一个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了这个主要方面,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矛盾。在现实工作中,为了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在认识事物和研究问题时,往往采取“一分为二”的办法,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来这种工作方法是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的,但在现实运用中我们往往把这种方法给简单化了,只看到了事物或问题的两个部分、方面,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部分和方面,将寻找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视作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忽略或没能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实际上整个经济社会是由多元素、多环节、多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等都是有机联系、互为基础、相互制约、协调共生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除了要在“两点”中抓“重点”外,还要培养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去促改革、抓发展。运用系统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反映到现实中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立足整体,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立足全局,把握大势,不为一时的得失和局部的利益所困惑;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兼顾各方,善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能正确找准和把握各種利益群体的利益共同点,做到统筹兼顾。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协调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问题;只有具备全局视野,从整体性出发,以系统思维作为方法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能实现新世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

当前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各领域各环节的相互联系日渐增强,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利益需求的关联性也越发凸显,单兵作战、局部领域小修小补的碎片化改革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的改革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是单一领域、单一层次的各自为战,必须更加关注改革各领域、改革各环节之间的整体性、综合性、配套性、系统性,从总体布局的高度整体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深化各方面的改革。习近平多次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政策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4]。作为一种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本身就是一个协调和整体发展战略,必须学会并运用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对此,毛泽东曾经指出:“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5]后来,毛泽东将这个方法形象地比喻为“弹钢琴”,要求既要分清主次,又要统筹兼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整体发展战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只有五“位”协调、运转一体,才能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整体平稳进步。如果出现短板,就会导致整个结构失衡、关系失序、运转不灵,就难以实现五“位”走向一体。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大国,区域差异导致的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在改革开放之初,在生产力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我国采取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让东部沿海地区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率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西部地区后富起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东部地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摆脱贫困,进入小康,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这种区域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为了统筹区域发展,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强调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统筹全国一盘棋,兼顾东中西部和东北各大区域的协调发展,继而实施并推进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了建成“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社会,坚持统筹兼顾,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构想,不仅进一步统筹协调了国内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延伸到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不仅统筹了国内区域发展,而且统筹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

另一方面,我国虽然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与之相比还显得不太充分,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生存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尤其是资源能源紧缺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愈加显著;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并趋于多样化,使得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遇到了新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我们建成全面小康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为此,我们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各种具体利益的关系。

总之,只有总揽全局、统筹协调,才能避免“木桶效应”,兼顾各方面发展与利益需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一体化发展。

四、坚持以“五大发展”为布局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正确不正确、适不适合实际,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实践的成效乃至成败。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治国理政的实践进程中,逐渐提出并最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总结自身发展实践的经验,借鉴当今世界新的发展理念而逐步形成的,也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们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阶段”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包括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使各领域相互适应,促进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任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个包含“破”和“立”两个方面内容的辩证统一过程,而“立”实质上也就是“创新”。只有坚持不断改革创新,社会各领域内部以及领域之间才能够真正“协调”起来。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而当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段时间的重点发展是必要的,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调整关系,注意以重点发展带动全面发展,否则就会出现短板,导致结构失衡,“木桶效应”就会显现。只有坚持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让各领域、各层次的发展都不掉队,才能形成平衡发展的新结构,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确立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因此,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五“位”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重点建设,更应把生态文明当做一种价值和理念融入其他四大建设之中,推动整个社会在社会主义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和超越。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多样化、包容性发展。我们要想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就必须在开放中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改革和建设。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更必须加强开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只有主动地向外部世界保持高度的开放性,不断汲取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和地区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等,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的顺利发展。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須牢牢把握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是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为一种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这种美好生活必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与进步。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全社会弘扬公平正义,实现凝心聚力,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

五、坚持以“四个全面”为布局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阐释时,都注重以全局视野、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向;注重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习近平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在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中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作出的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新时代的具体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当前阶段的实践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总体布局的阶段性战略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总目标对应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总体布局在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长期历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确立并实现阶段性战略目标。当前,我们面临的最近、最迫切的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具体内涵包括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因此,全面小康建设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就现阶段来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通的。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现总体布局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6]。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发展上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和全面发展,从而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社会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总体布局的重要保障。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制的保障与规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所要建设的法治体系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法治体系,我们要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法治贯穿于总体布局始终。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重视法治建设,坚持法治的指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实现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总体布局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完成各项工作部署与任务,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的能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我们的各项建设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前进,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加强党的领导,就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这里的“全面”既包含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也包含党要不断增强领导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能力。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才能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总体实现小康、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真正实现协调发展和充分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坚定不移地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列宁.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M]//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68.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14(1).

[5]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2.

[6] 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0.

[7]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2).

责任编辑:陈可阔

The Approach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Layou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ZHANG Ronghua, ZHAO Guoying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In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to uphold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we must be clear that the overall layou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five in one"and the strategic blueprint is "four comprehensives". In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overall layout of "five in one", we must do "five insistences ": insistence on realiz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eople as the goal of layout; insistence on the pursuit of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and continuity for the layout; insistence on taking overall consideration as the layout method; insistence on the "five developments" as the layout idea; insistence on the "four comprehensives" as the layout path.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ously push forwar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better satisfy the growing needs of people, and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prosperous, democratic, civiliz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socialist modernized country.

Key words: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verall layout; approach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