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的干预效果
2018-06-23李青春蒋琼
李青春,蒋琼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南昌 330006)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途径使被教育者掌握健康知识从而自觉关心自身健康,养成健康行为的方式[1]。近几十年来,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与发展,然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却并不理想,尤其是肾性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MHD是延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F)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2]。我院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笔者选择了100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贫血健康教育,由血透室每位责任护士负责1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负责给患者讲解贫血的原因和危害性以及贫血的治疗、注意事项、血红蛋白监测等。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得到有效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在40±10岁,原发病肾小球肾炎53例,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29例,多囊肾2例。血液透析治疗时间2-5年,平均3±1年,每周透析3次,每次4h,促红素每周皮下注射1次。1.2贫血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年龄≥18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都属于贫血。
1.3 数据分类 根据患者血红蛋白值划分为<80g/L、80-100g/L、100-110g/L、110-130g/L、>130g/L 等5个阶段。
1.4 贫血的治疗原则 ⑴对慢性肾脏病(CKD)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每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建议对患者的HB降至90-100g/L之间时开始使用促红素治疗,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000IU的剂量对患者每周1次皮下或静脉给药。争取让患者血红蛋白值每月增加10-20g/L,但1个月内血红蛋白增幅不能超过20g/L,治疗期间应每月至少监测血红蛋白1次。⑵血红蛋白的升高未达到目标值可将促红素的剂量调整为10000IU,每2周3次。⑶当血红蛋白的升高且接近130g/L时应将剂量降低25%。⑷血红蛋白持续升高应暂停给药直到血红蛋白开始下降,然后将剂量降低25%后重新给药。
1.5 护理干预 饮食护理:给予足够热量、优质蛋白质、高钙低磷、低盐低钾、低脂,注意控制水分的摄入和补充适量的水溶性维生素。蛋白质摄入量每天应1.2至1.4g/(kg·d)为宜,根据患者年龄、消化功能、饮食习惯和个体营养状况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相应的营养食谱,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向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纠正贫血的药物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而血液透析患者常出现营养缺乏,尤其是叶酸、维生素的缺乏,所以要适当补充叶酸[4]。护士须指导患者合理、科学、按时服药,以提高患者用药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明白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都是不可取行为。心理护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疾病关系有明显的贫血和慢性病面容。患者在经济上、精神上都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容易引起情绪的改变,如恐惧、焦虑、烦躁、失望等,进而产生各种心理和精神问题。因此责任护士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从多方面消除或减少不利于血透的负性心理[5]。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个人状况、经济收入等选择适当的语调和谈话内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化,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同时充实自己,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结果比较 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血红蛋白<80g/L组和血红蛋白80-100g/L组比例明显下降 (P<0.01),而血红蛋白110-130g/L组的患者比例明显上升(P<0.01)。
表1 干预前与干预后各组人数变化情况[n(%)]
2.2 总体达标率比较 根据我国对透析患者贫血的普遍判断标准,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值达到100-130g/L即可视为达标。干预前为达标率34%,干预后为 65%(P<0.01)。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均实施了1年的健康教育动态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具有显著性提高 (P<0.01)(见表1),患者血红蛋白改善后,临床观察到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头晕、乏力、困倦症状消失,嘴唇红润、精力充沛。有些专家认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几十种之多,其中血红蛋白是主要因素[6]据报道,目前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发病人口接近1.2亿[7]。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8],主要是由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影响机体造血功能所引起的。患者贫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肾性贫血的积极性,改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素使用皮下或静脉注射方法给药与等效的静脉给药相比,皮下注射可以降低药物的用量,。护理人员应该为血液透析患者制定有效方案来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鼓励患者配合医生治疗,进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9]。
[1]赖瑜娜,朱德霞,朱贵英,等.强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191-192.
[2]张淑英,张娟红,李敏,等.改良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18):139-140.
[3]卢祖洵.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7-138.
[4]彭爱英,潘丽娟,吴会英,等.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口服叶酸对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6,51(12):1402-1403.
[5]甘晓英,殷慧敏,陈秀君.授权理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5,50(11):1245-1248.
[6]何静,张俐,袁发焕.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36(5):431.
[7]孙云.左卡尼汀与肾性贫血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5.
[8]曾聪,董政,刘虹,等.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7,16(1):60-64.
[9]张学军.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外医疗,2010,29(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