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终点事件的影响
2018-06-23黄有胜
黄有胜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东莞 523900)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非ST段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提高本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由于PCI术仅仅将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开通,并不能消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患者术后仍可再次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影响患者的预后[2]。临床调查显示,PCI术后患者体能的恢复情况与其工作能力、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密切的关系[3]。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在缩短患者病程、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本研究探讨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心脏康复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接受PCI术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在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0例,患者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为(65.51±6.47)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有12例,高中/中专的有14例,大专及以上的有8例,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的有13例,糖尿病的有12例,吸烟的有15例,单支病变的有14例,双支病变的有12例,3支病变的有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患者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64.37±6.51)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有13例,高中/中专的有15例,大专及以上的有6例,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的有15例,糖尿病的有11例,吸烟的有13例,单支病变的有16例,双支病变的有12例,3支病变的有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同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PCI手术。同时排除PCI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干预措施的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神经或者运动系统疾病、精神或者身体残疾以及依从性差等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干预措施的患者。
1.3 研究方案 照组按照PCI术后护理常规,给予制动术侧肢体,穿刺口沙袋压迫6-8h,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尿量,观察四肢温度以及动脉搏动情况,关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计划。通过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了解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临床症状和治疗手段,PCI术后的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自我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及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术后根据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心脏康复计划。术后第1d,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指导患者活动腕部、踝部等远端肢体进行非阻抗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以改善其呼吸功能。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15min。术后第2d在前1d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坐于床上,主动活动腕部、踝部等肢体关节进行阻抗运动。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15min。进餐、洗漱、大小便仍需要在床上进行。术后第3d开始在床边进行站立训练,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体能进行调整。可在床边自行进餐、洗漱以及大小便。术后第4天开始在床边进行行走训练,根据患者体能情况可步行50-100m,每天训练3次。术后第5d开始离开床边至病区走廊步行,步行距离为100-200m,同时进行下阶梯训练,一共9级阶梯,每级高9cm,每天训练3次。术后第6d增加走廊步行距离至200-400m,同时进行上阶梯训练,每天训练3次。术后第7d增加走廊步行距离至400-600m,同时进行上下阶梯训练,每天训练3次。随后患者维持术后第7天的训练强度至术后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以及PCI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的检测结果;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的6MWT评估结果。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数据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7.95±0.81)d,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为(10.17±0.72)d。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2.2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对比 两组PCI术后3个月的LVEF均显著高于PCI术后,观察组PCI术后3个月的WMSI显著低于PCI术后(P<0.05); 观察组 PCI术后 3个月的 LVEF为(69.27±5.2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WMSI为(1.49±0.5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3 两组患者PCI术后3个月6MWT的对比 观察组PCI术后3个月的6MWT为 (489.17±47.95)m,对照组PCI术后3个月的6MWT为(399.07±41.98)m。观察组PCI术后3个月的6MWT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对比(±s)
注:和 PCI术后对比,aP<0.05,和对照组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n)观察组34对照组34时间 LVEF(%) LVESV(ml) LVEDV(ml) WMSI PCI术后PCI术后3个月PCI术后PCI术后3个月60.98±6.91 69.27±5.28ab 60.51±8.35 63.96±7.59a 48.17±4.58 46.85±4.97 48.73±5.09 47.59±5.02 29.47±3.07 30.95±2.69 29.18±2.75 29.75±3.16 2.25±0.73 1.49±0.53ab 2.28±0.57 2.03±0.85
3 讨论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形成以血小板为主要成分的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次全闭塞,从而发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损伤。由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存在濒死心肌,及时的接受PCI术治疗,恢复心肌的血供可有效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虽然PCI术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但仍存在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复流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5]。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措施的介入在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上的作用受到人们的肯定。同时,由于PCI术的广泛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临床报道也证实,心脏康复可降低心肌梗死后8%-37%的全因死亡率[6]。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这说明早期心脏康复计划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缩短PCI术后患者的住院天数。临床研究显示,有针对性的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能,改善患者的工作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在本研究中,观察组PCI术后3个月的6MWT评估结果显著多于对照组。6MWT是用于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运动试验,其测试结果也常常被作为制定康复运动计划的重要依据[8-10]。本研究观察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后,其心脏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这也为患者PCI术后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工作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PCI术可有效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但是不能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患者术后仍可因冠状动脉狭窄而出现心绞痛、再梗等[11]。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康复训练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贮量,降低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2,13]。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PCI术后3个月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WMSI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经过早期心脏康复计划的介入,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泵功能得到更有效的恢复,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两组患者LVESV、LVEDV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与LVESV、LVEDV的变化是一渐进过程,而本研究观察的时间较短,两组患者尚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早期心脏康复计划有助于缩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恢复。
[1]李昭,李南,马丽,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4):486-490.
[2]王丽荣,李萌玫,王旭,等.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影响因素分析及近期预后 [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4):615-619.
[3]李娟,梁玉华,毕清泉,等.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56-58.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周华,何晓燕,庄少伟,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临床及程序危险因素分析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3):280-286.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7]马云飞,王洪娟,王俊峰,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现状及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1778-1779.
[8]卜晓佳,梁涛.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19(2):158-160.
[9]车志,黄伟光,宋华锋,等.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6,37(24):3781-3783.
[10]张伟明,冉春风.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8):3630-3633.
[11]蔡泽坤,徐琳,马骏,等.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4):391-395.
[12]周国忠,胡婷,姚常,等.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策略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6,51(5):385-387.
[13]吴咏昕,袁颖,张宏.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2,47(5):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