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应伴随人的一生
2018-06-23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著名国学专家)
更多详情,敬请关注《教育家》微信公众平台账号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夏文明。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问、中国传统学术,即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目前,我国的国学教育开展得还很不够。
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我都提交了有关国学教育的提案:去年的提案是“加强国学的系统教育,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信仰”,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今年的提案是“加强高校的国学通识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的。
国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大学后,应伴随人的一生。国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人生观的教育、日常行为方式的教育、道德伦理的教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国学教育重在研读经典,因为经典著作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检验,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国学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可分为文、史、哲等类别;按照学派分类,主要有儒、释、道、墨、法、兵、医、农等类别。
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程度和速度都是不同的。在小学阶段,是人的形象思维最发达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大量灌输数、理、化等抽象知识,大脑过度开发,会导致其成年后创造力下降甚至枯竭。
如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一旦被限定为知识,人生就会被其所累。
国学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学习国学不可以为了应试。当然,孩子国学学好了,语文成绩肯定会提高。但如果国学教育以知识为导向、以考试为目的,这种学习就会变成痛苦的事情了。
国学教育的目的重在培育健全的人格。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自信的、快乐的,有人文精神的。如果一个小孩子不会笑,是很可怕的。为什么不会笑?是因为心中没有温暖。为什么没有温暖?是因为心中没有阳光。为什么心中没有阳光?是因为心中没有爱,既没有得到爱也不给别人分享爱,所以他不快乐。
人可以没有知识,但是不能没有快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国学就是建构精神信仰,是为了修心。心修好了,人格健全,就会快乐。应通过国学教育,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信仰,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快乐,而这种教育应伴随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