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视角的电解质概念教学

2018-06-22罗晓燕郑雪屏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证据模型

罗晓燕 郑雪屏

摘要: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理论框架,对电解质的概念进行教学研究设计。其中,以宏观实验导入学习探究,以所学理论知识,在微观层面加以分析解释,最后采用视频动画演示电解的微观实质,从中渗透实验观和微粒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化学实验的思想,深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素养。

关键词:证据;模型;电解质概念;探究思想;教学设计

本文基于电解质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素养渗透到概念教学的一种参考,以六个方面展开描述,首先闡述全文设计的总体思想,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策略等内容,接着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电解质内的知识点、课标对电解质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然后分析学生情况,教学与评价的目标和课程重、难点,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理论框架设计出电解质的教学过程。

一、总体设计思想

1. 本节课采用以教师传授为中心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

2. 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过程与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为主,同时培养学生“微粒观”、“守恒观”等化学观念,在教与学中强化素养和本原观。

3. 本节课的特色在于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渗透为亮线,将素养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显化,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分析

1. 知识点分析:电解质的概念中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电解质的概念、电离与电离方程式和电解质的分类。

2. 课标分析: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 教材分析:从学习电解质的概念出发,再到探索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微观原因,并学会用化学符号对其进行表征,从中渗透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应用电解质的概念对物质进行分类,巩固分类思想,能够为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三下册“酸碱盐”那一章节已经学习了部分溶液的有导电性能,以及酸碱盐的解离等知识,但不够深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为什么会电离,如何电离等尚未涉及,故这节课是对初三化学知识的深化和提升,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宏-微-符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的意识。而学好电解质将为学生搭建起离子反应学习的基础[1]。

四、教学与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1. 运用物质的分类方法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出电解质的概念模型;

2. 通过金属导电及其原因类比推理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导电及其原因,初步建立对电离与电离方程式的认识;

3. 通过对电解质概念深化认识模型观,对电解质进行分类巩固分类观。

评价目标:

1. 通过回忆能够导电的物质,诊断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诊断学生能否应用分类思想;

2. 通过画判断物质是否电解质、电离微观图等策略使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诊断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电离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提问、反思日记方式回顾总结知识与化学核心素养之间的渗透关系,诊断学生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模型

难点:电离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素养与电解质知识的结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隋振东.高中化学电解质概念教学的探讨[J].高中数理化,2014(08):61-6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证据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